黃劍博采风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Huang,JumboHeritageList
第回:后人叙前事镇东楼,新人续旧情竹林居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请自重,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
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byJumboHuang,PartofTextcitationresourceswasfrompublicdomain)
赖俊权在这片区域居住近三十年,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的一切光荣与梦想都是来自这片土地,“蓝天下的相思,是这弯弯的路,我的梦都装在行囊中……”能够安守江南,是我的地缘,
赖俊权每天安睡在江南母亲的臂弯中,每天从这里出发,工作、学习、努力、拼搏,他喜欢周围的一切,他经常去看山看水看古民居,推开一扇扇门,就像拜访一位位朋友。三角镇辖区内古民居共计有50多座,保存完整、历史价值较高的真不少。
福禄岌民居群位于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含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
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门匾由时任广东省主管吴铁城题写。福禄岌古民居群中,有常见的围龙屋,也有杠式楼等,各具特色,无不体现客家先民聚族而居、协作互助、勤耕苦读、诗书传家的文化内涵。
在江南新城城市绿轴一带的约亭顶,同样是一片令人惊艳的古民居群。约亭顶的民居建筑有四点金的晋增庐、永鑫庐,有方形花胎后枕的肃贻庐(七贤居),有加层走马楼诚创庐,有典型客家围龙屋笃创公祠,
还有两祠堂共用一围龙的刘叶两姓祖祠堂屋,依次排列而建,绵延近千米,构成了一个极具客家建筑特色的民居群。整齐有序,蔚为壮观,游客行走其中,仿佛走在围龙屋展览馆,让人震撼。
江南这一带,民居建筑不少,围屋古韵,新城新姿,城市高楼的背后,有一栋栋民居,一串串故事,如三角镇富奇路的承德楼,马鞍山有大叶屋,大坜寿山公祠、上坪邓树南故居、宫前叶浩秀故居和承德庐,乐善公祠,乔琳公祠、玉庭楼等等,一座座蕴含客家先民智慧的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也构成迷人三角独特的文化景观与内涵。
行走三角,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文化烙印,客家人的祖先从中原南迁,跋山涉水,几经辗转,定居岭南,他们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秀美的大地,建造了土楼、围龙屋、四角楼等众多著名的古民居建筑。而对城市来说,留住这些记忆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近年来,古民居、古建筑相对集中的三角镇提出了“多彩古民居,焕发新活力”的理念,催生出文创、文旅、民宿等一批新业态的发展,陆续开发活化利用了玉庭楼、乔琳公祠、桂芳楼、七贤居等一系列传统古民居,带着“物不迁,安于室”的理念,让古民居在新时代“活”起来,成为宣传家乡、推介“诗画梅江文明客都”的一张张崭新的文化创意名片。
漫步这片土地,还有许多亮点,境内有名胜风景清凉山郊野公园枫林湾、泮坑水库和剑英公园。泮坑风光古称明湖:“泮坑寨,翠绿蜿蜒,有雄奇气,山有瀑布,峭壁于寻,雷轰雪浪”。民国时期广东省主管李汉*题匾“梅南胜境”赞之,是假日休闲旅游的胜地。山幽水雅,堂奥纵深,游人可饱览山色湖光。目前泮坑景区正在打造“枫林湾”森林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一迷人亮点。
剑英公园坐落于三角镇新塘一带,是梅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座公园,园内有假山水榭,亭台楼阁,是老少咸宜的休闲和娱乐的好地方。目前新建的剑英长廊与剑英公园门楼相互呼应,可观赏休息。梅州是一片红色热土,
有着光荣的革新传统,苏区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剑英公园内新建的红O色文化公园是梅州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和爱国教育基地,沿着级台阶拾级而上,
有梅州革新烈士纪念雕像,雕像基座碑刻“浩气长存”四字,上部由旗和人物群像组成,展现梅州革新时期的先进代表性人物形象,寓意在迎风飘扬的大旗下,梅州儿女前赴后继、奋发开创。
三角镇东升村有马鞍山公园,有滨江休闲区、山地风景区、乡村体验区三个功能分区,重点打造成集观景、休闲、健身、养生、体验为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山体公园。位于三角镇晸府一侧的情怀公园,园内有“为人民服务”标志、中心广场、时光之门、童年记忆、诗词长廊、情怀步道、情侣路等景观设施和场所,融合客家文化民俗、历史记忆等元素,是无数人共同的情怀回忆。
有人说,“如果把梅州城市比作一个房子,那么三角镇就是它的客厅;从空间维度看,三角镇是通过航空、高速公路、铁路进入梅州市区的第一站;从发展维度看,三角镇是江南新城建设的主战场,将成为城市的金融、商业中心。”我觉得恰如其分,三角镇是市委、市晸府重心打造江南新城建设的主战场,承载着市民的幸福生活。
历史是根,文化是*,树立延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保护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幸福,正是这一座希望之城的无穷魅力。
梅江区三角镇泮坑外村,环绕在一座叫福禄岌的小山丘周围,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村内民居建于清末民国初,至今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建筑群被定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来到福禄岌探幽访古,一座座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客家古民居,像一幅水墨丹青画卷,美如世外桃源,它的古趣与淳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泮坑村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毗邻梅州市区,离梅州客都机场四公里,分内村和外村。泮坑外村在著名的清凉山脚下,村中林木苍翠,风景优美,在福禄岌周边,有保存完好的6座客家古民居,
它们分别是镇东楼、本立居、季立居、崇本楼、州司马第和竹林居。这些民居群大都依山傍水,或气势雄浑,或造型独特,或典雅清新……踏入其中,如同走进了历史大宅门,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与高超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我离开本立居,站在禾坪上,看到远处矗立着几十栋高楼,我再经过一个门楼,前面就是第:季立居;
季立居是福禄岌民居群之一,由旅马来西亚华侨熊氏应贤公兴建于民国二年()年。坐西北向东南,主体建筑为“二堂二横一围龙”式走马楼。由牌坊式外门楼、禾坪、水井、堂屋、化胎、围龙、左右横屋、杂间等组成,共30个房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主体建筑堂屋正立面为悬山顶、减柱造,横屋为硬山顶,厨房瓦顶筑烟楼,土木石结构,灰瓦面,沙灰夹石夯墙;凹式大门彩绘图案、梁椽缕雕雀替。下堂屏风简约,上堂神龛制作工艺精美。该居祠居合一、古朴典雅,对研究梅州城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5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季立居,我很快就走到了第:三角镇熊氏六杠镇东楼;
坐落于福禄岌旁边的“镇东楼”又名“六杠楼”,始建于年。外观气势恢弘,从右至左共6栋(6栋左右对称),每栋都是3层走马瓦房,杉木棚板为底浇注水泥,每层52间房、24个厅廊、12个天井。厅廊内的木柱、横梁雕龙画凤,精致美观。“镇东楼是由马六甲侨贤熊举贤、熊景贤、熊鑫贤、熊豪贤、熊杰贤、
熊*贤六兄弟斥巨资在民国6年动工兴建,工程持续至民国25年落成,占地总面积共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平方米。”随行熟悉古居民建筑的泮坑村村长熊柏昌告诉我们,楼名“镇东楼”三字还是民国时期的广东省的省长吴铁城所书。据介绍,当年整栋大楼建起来,总造价32万两白银,而梅江桥当年的总造价才12万两白银。
“这么大的屋能容纳近千人居住,相当于现代的生活小区。”看护该楼的熊功员告诉我们,他们的“上代祖公”受旧礼教熏陶,对五代不分家群居的思想铭记心中,所以动工建造了镇东楼,就是要子孙五代同堂。虽然屋很大,但“上代祖公”没有在这里居住过,新中国成立后,这栋楼一直被晸府或有关单位征用或微租至年止,期间驻过*、作过仓库和敬老院等。
福禄岌民居群由镇东楼等六座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组成。民居群中,以镇东楼为最,这座由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兄弟六人合力在民国时期建造的楼房,历时长、楼层多、造价高,在当时粤东地区来说是极具影响力的,所以起名“镇东楼”,就连门匾都是时任广东省主管吴铁城所题写。镇东楼为六杠三进三层结构,在民国时期的梅州客家建筑中,楼层多以两层为主,而镇东楼突破这个界限,采用了三层结构。
镇东楼最终以32万两白银的总造价完工,对比当时梅江桥花费12万,联芳楼花费24万。而在福禄岌古民居群中,还有州司马第、季立居、本立居、竹林居、崇本楼等五座建筑,这些建筑既有常见的围龙屋,也有杠式楼等,各具特色。虽然福禄岌古民居群只包含六座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但福禄岌还有一座印尼特色的建筑,楼名也标新立异,是以建造时间命名的,叫“”。
民居群建筑形式以围龙屋、杠式屋、堂横屋为主,且雕梁画栋,各具风采。其中“镇东楼”最具典型代表性,在民居群中独树一帜;整座建筑外观气势恢宏,内部宽敞明亮,设计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装饰工艺精湛。
该民居群乡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近代梅州客家建筑风格和建筑工艺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研究清末至民国初期的梅州迁徒史、华侨史、民俗史、各式客家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工艺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镇东楼(俗称六杠楼)—福禄岌民居群之一,由旅马来西亚华侨熊举贤、熊景贤等昆仲兴建。民国七年()动工,民国卅年()建成。时任广东省府主管吴铁城亲书楼匾。坐西南向东北,为三进三层列杠式走马楼。
主体建筑由3个合杠式单元组成且连贯相通,结构独特,主楼突出,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共有24个厅廊、12个天井,每层有52间房,左侧筑附属建筑1座。
横向长方形中轴对称布局,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硬山顶,、灰瓦面、夯墙、抬梁式、土木石结构。主门楼为歇山式靠山亭卷棚门楼,典雅庄重,副门为凹式单坡门楼。尤其注重内部廊厅装饰,木石柱梁较多且空间高大宽敞;檐廊、卷棚、瑞狮神象柁墩、雀替与异形斗拱等彩绘雕饰精美,槛墙与楼层栏版所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极富民间美术。
该楼其时粤东少有,故名“镇东楼”。对研究近代梅州华侨史、民俗史、客家建筑风格和工艺有重要价值。年5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时代快速前进的步伐中,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历经岁月风雨,风格各异的客家民居,因古老而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
古井、青藤、老屋,一扇扇古老的幽窗,藏着沉重的心脏,藏着被岁月柔软包容的美好。
他们的故事是一页一页传家史,装订成册就是一部泛*的客家史著。在城市发展铿锵的脚步声中,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等不同风格的客家民居,在拔地而起的高楼俯瞰的目光下,他们就像在时光中打坐的和尚,沉着,稳重,与世无争,用无声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他们曾经的光辉岁月。。。
镇东楼堪称是艺术杰作,外墙上分布着上百幅壁画,到处是囍字形石质雕花透窗,大门设有亭台,斗拱上有精美的雕刻,三层的夯土建筑依然坚固,六杠楼以前做过卷烟厂的仓库。
穿过端庄气派的外门楼,我又走到了第:竹林居,这栋风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修建于民国25年(即年),这栋老宅的壁画非常精美,可能是原件,它旁边有一栋民居的匾额被“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代替了。
竹林居也是福禄岌民居群之一,由熊氏后裔*贤公、祥宝公叔侄合资兴建。民国廿五年()动工,民国卅年()建成。坐西北向东南,为三合杠式走马楼。中轴对称布局,门坪宽敞,主体建筑楼高三层,共60间房。东侧筑附属建筑1座。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悬山式、灰瓦面、夯墙、土木石结构。
硬山单坡凹式门楼大门梁椽瓦底有彩绘花鸟图案;廊厅缕雕鎏金屏风工艺精湛,槛墙与楼层栏版所绘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极富民间美术。该楼对研究梅州城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5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又走到第:崇本楼参观,它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年),是二杠式二进二层走马楼。
崇本楼三个大字非常有特色,旁边的门楼写着紫气东来,崇本楼也是福禄岌民居群之一,由熊氏崇禄公建于民国廿五年()。坐西向东,为“合杠式”二进二层走马楼,平面布局为横向长方形,建筑由内禾坪、主体、化胎等组成,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硬山顶,土木石砼混结构,夯墙,灰瓦面。北面设牌坊式外门楼,门额署:紫气东来。卷棚凹式大门。下堂屏风,采用镂空、阴刻、鎏金等工艺,雕饰花鸟、人物、亭台楼阁等寓意吉祥的精美图案。此外,在外墙立面窗檐、露台栏杆等处的装饰吸收了西式建筑元素。该楼古朴、典雅、融合西方建筑装饰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年5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崇本楼的旁边是绳贻楼,前文说过,梅州的侨乡村也有一座绳贻楼,这属于重名现象。
第:福禄岌绳贻楼可能是私宅,门框是硬石材质,壁画没有修复,天井内摆着很多罐子,抬头可以发现楼板下面分布着很多燕子窝,一个妇女看我走进去参观,她说这个屋主太穷了,没有将老宅修复好。
第:州司马第(三角镇)也是福禄岃民居群之一,由熊氏元相公建于清末。坐西北向东南,为“二堂四横”布局。由上、下堂、横屋、杂间等组成。南北两侧设硬山式外门楼连接围墙成内禾坪。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凹式卷棚大门彩绘壁画图案,梁椽缕雕雀替。正立面山墙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该第古朴典雅,对研究梅州城区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年5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州司马第前面有池塘,花雕漏窗保存完好,院子内还有一口井,背靠一个山丘,我绕回季立居,这是熊应贤从马六甲返乡购地建起的,楼房二层高,共有30间房。季立居的建筑风格与本立居相似,精致的雕花工艺、幽雅的庭院结构,散发出浓浓的客家人文气息。
走出季立居,我又返回州司马第。该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年),大屋坐东北向西南,左右对称二堂四横,由右至左依次为大门门楼,圆形、拱形、方形三道斗门及小门门楼,别致多样的门楼用弧线装饰,线条优美舒畅。
福禄岌民居群座落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福禄岌,这个山冈海拨80米。
由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等6座建于清末与民国初期不同风格的客家传统民居组成。民居群建筑环福禄岌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颇具田园景致,且体现了宅居选择的科学性。民居建筑分布面积平方米,总占地面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多由海外华侨熊氏后裔回乡筹资兴建。年5月,福禄岌民居群被广东省人民晸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离开福禄岌民居群,走到更偏僻的村庄,野狗很多,看到一些残破的老宅,一个围屋的牌匾被盗,禾坪上长满了古树,一些外墙被榕树破坏了,我看到它旁边有一处民居叫堯月楼,如是将废墟与老宅统一归入第:堯月楼;
我又走到另外一处杠式民居,叫第:育贤楼,而在它的右侧,还有另外一栋设计相同的夯土老宅,却没有看到牌匾,育贤楼还住着人,这周围其实还很一些老围屋,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全部统计。
福禄岃上的育贤楼,坐南向北,楼高二层,依山而建,前有水塘,屋后林木茂盛,门前水塘宽阔,山水兼备,屋宇规整,保存完好,颇有气派。大门匾额“育贤楼”,门联“育承祖德,贤启后人”。主体正面外墙仍存“忠”“公”字样,历史印记明显。外窗为石框,设有窗檐,窗檐下有彩绘。
第:肃贻庐七贤居(刘复之故居)也是一处精美的老宅,雕花梁头、砖墙画壁、天井院落,镌刻着五彩斑斓的记忆,流传着祖祖辈辈的故事,寄托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这是一排近千米的围龙屋,由刘、丘、叶三族联袂修建完成,据说三百多年前,三族人扎根此地后互相联姻,早已形成了无法隔断血脉深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乎,大家又建了“约亭”供三姓议事,把困难问题等都摆上台面来大家共同商量解决,营造了团结和谐的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步入堂屋,映入眼帘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那些线条流畅、漫笔生辉的精美壁画,除了花鸟鱼虫瑞兽外,还有不少人物、景物的图案,栩栩如生,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故事;麒麟、鹿、梅花、兰草等象征吉祥如意、人丁兴旺的图案,展现了先辈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这些横梁底部的五彩图案既为朴实无华的老屋增添灵气。
后记:福禄岌其实应该叫福禄岃,这是万川提醒我的,岃是客家话中一个有特色的词语。表示山脊。“刃”是刀刃之意,山的“刃”就是山脊的意思。岌则表示山高貌。《说文新附》又如:岌嶷(高峻的样子);岌峨(高;倾颓的样子)泛指其他事物之高。
梅州作家赖俊权也参观过福禄岃,他是这样形容村庄之美的:
借问乡愁何处寄,白云生处是吾乡。福禄岃袅袅的炊烟,泥土的芬芳,碧绿的田原,父母的容颜,这就是梦里老家,这就是多少游子思念的幸福之家。“根”是故土,是难以割舍的情怀。福禄岃的古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正是客家千嶂重围里千千万万客家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
福禄岃就像一幅幅水墨丹青,遗世独立,让人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众所周知,梅州是华侨之乡,遍地有海外华人华侨留下的建筑。许多华侨年少离家,在异国他乡打拼,他们敢为人先、不屈不挠。他们爱国爱乡,对故乡的感情依旧浓烈,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他们往往就会回到故乡,修祖宅、创实业,以各种方式回报家乡。盘点福禄岃上的建筑,基本都有精致的雕花工艺、幽雅的庭院结构,散发出浓浓的客家人文气息。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堪称世界建筑一绝。特别是这些前有池塘,后有风水林,面水而居,中轴对称的屋子,天圆地方,风光观不尽。漫步福禄岃,不管是民居建筑还是楼名,州司马第、崇本楼、竹林居、育贤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寓意美好,它们中有家庭兴建,有兄弟建造,有叔侄合建,无不体现了客家人敦亲睦族、兄弟友恭、耕读传家的智慧与勤劳,以及融洽和睦的家风。信步其中,目之所及烙满历史的见证,文化的印痕。
千年文史孕育的梅州,山美,虽不及三山五岳雄奇风韵;水美,虽比不上九寨桂林瑰丽格致;人美,虽不比江南女子婉约娇柔,但翻开梅州的历史篇章,古有“五科五解”“父子双进士”“一腹三翰林”“叔侄四翰林”之美谈,
近现代有宋湘、*遵宪、林风眠、李金发、罗香林等,有不胜枚举的晸坛领袖、*界帅才、科技奇才、院士,特别是客家人有聚族而居,一座座号称“东方古罗马城堡”的古老建筑,围龙屋、土圆楼、四角楼、走马楼、中西合璧楼等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构成一幅幅神秘而绚丽的画卷;
一座围龙屋聚居着一个近亲家庭,相互之间和睦共处,尊老爱幼,逢年过节,福禄岃男女老少齐集正屋上厅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门前的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当遥远的岁月成为往事,这浸润着客家人血汗的建筑,亦在世人眼里成了客家人的典型梦里家园,成了客家人情感世界的象征符号,它凝聚了客家人整体的心灵感喟,包容了沧桑岁月里留存在人们心中的萦绕的记忆(赖俊权,梅州日报叶子通)。
赖俊权又名夜色光明,《客家人》杂志主编,梅江区作家协会副会长、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会长,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年起主编《客家人》杂志,参与主编或编辑《客都旅游》《客家文化》《梅江之声》《红色文化》等杂志,深受大家好评。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客都旅游》《梅州日报》《客家人》《南方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近年来创作大量散文、小说、人物访谈等,如《走读梅城老街》《我所喜欢的生活》《怀念旧时年》《照眼》等,发表作品近万字。
我抱憾地离开村庄,乘车返回酒店,取回背包,再返回到喜多多超市,买了奶茶,在超市的康师傅奶茶一瓶是4.2元,去高铁站就卖8元,我乘坐73路小巴车到所里村,马路后面是高大的超华大厦,我看大量的小学生下车,尔后我转乘坐22路车,女司机直接将客车驶进了高铁站,我去高铁站的洗手间洗了一把脸,17:40分上车,年轻人非常多,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我看到上百位年轻人上了高铁,我前面坐着两个年轻人,后面坐着一对情侣。
幸亏上高铁之前,我去华莱士卖了15元的汉堡包和苹果派,在高铁上可吃不到这么便宜的美食,上车插电给手机充电,我坐的是16号车厢,入座率约5%,人太少了,难怪高铁亏损的,我右侧的四个位置全是空的,我看到有人在列车上买快餐,实际上就是盒饭,要40多元,我也能理解高铁上的食物为何卖得贵,人家要赚钱嘛。
19:25分我看到坐在我后面的两个胖子各叫了一份盒饭,共计96元,他俩是在梅州出差的,反正是花公司的钱,人也不会心疼的。车厢很冷,我穿着短裤短袖都不敢睡觉。
*剑博资料引用:
1.福禄岌民居群.梅州市某人民晸府[引用日期-01-22]
2.福禄岌民居群.博雅文化旅游网[引用日期-11-30]
3.关于公布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广东省某人民晸府[引用日期-11-30]
4.古色古香,美如世外桃源.梅州网.-06-14[引用日期-11-07]
5.广东省林业局关于公布年广东省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广东省林业局[引用日期-09-11]
第回:邑美侨乡世遗风韵,潭溪墟荣山谢公祠
年11月28日,走在五邑侨乡的乡村小路上,总会看到一座座古堡般的建筑耸立在荷塘绿野间,让你如置身异国,这就是开平碉楼。在开平,造型各异的碉楼星罗棋布,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几十座,少者一村两三座。它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开平也被专家誉为“侨乡建筑艺术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