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跟着康震学经典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TUhjnbcbe - 2021/7/18 1:04:00
白癜风病是什么病 http://m.39.net/pf/a_4607175.html
康震,CCTV-1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鉴赏团嘉宾之一。本季现场特别增设“康震解读诗词”这一环节,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经典背后的故事,并且节目中出现的诗词也为康老师倾情书写。和诗以歌,传统诗歌中的经典蕴含着怎样的英雄故事,能为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来看看康老师的解读。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燕太子丹不愿坐以待毙,安排荆轲刺杀秦王,阻止秦国进攻燕国的计划。荆轲临走之时,太子丹与众宾客头戴白帽、身着白衣在易水边为他送行,气氛浓重而悲壮。高渐离击筑,荆轲相和而歌,高声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便昂首而去,再也没有回头。荆轲刺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传奇:一个草莽酒徒,居然走到大秦帝国的朝堂上,将匕首投向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刺秦的历史早成云烟,而荆轲士为知己者死、一诺千金的气节,慷慨赴难、不畏强权、慨然赴死的气势,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标识。

注:图中诗词为康震老师书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治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年),韩愈时年五十六岁,在此之前作为宣慰使只身前往镇州,以一人之力平定了王廷凑的叛乱,回来后由兵部侍郎转任吏部侍郎,心情舒畅,虽然年近花甲,依然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早春的小雨。从诗中“天街”这一地点推测,韩愈可能是在上下班途中写信邀约张籍出来游春。张籍可能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以诗代信,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劝张籍不要忙于公务,而要珍惜春光,欣赏春色,不管多忙,都不能失掉一颗少年心。这就是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儒士,勇夺三*之帅的英雄,又能以少年的心态欣赏自然之美,笑对人生。注:图中诗词为康震老师书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7岁的苏轼谪居在湖北*州,处于人生的低谷,却占据精神的高地。苏轼笔下的赤壁并不是三国交战的赤壁古战场,而是*冈赤鼻矶。但因为苏轼天才的发挥,成为了著名的“文赤壁”。词中的周瑜也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苏轼理想人格的投射。苏轼有意弱化赤壁之战的凶险和周瑜的“勇武”,把周瑜塑造成“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儒将谋士形象。这里的周瑜寄托了苏轼的自我期许,是理想化了的周瑜:风度翩翩,潇洒从容,又能够克敌制胜,建功立业。苏轼登临的古迹并非真实的赤壁古战场,所写的景色并非赤壁实景,塑造的形象也并非历史的真实,但这就是苏轼心中的历史与英雄:如画的江山,滔滔的巨浪,雄奇的峭壁,多情的美人,风流倜傥的英雄,千古流传的功业!注:图中诗词为康震老师书写

木兰歌

唐·韦元甫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为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木兰替父从*的故事,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南北朝时有一首《木兰诗》,就是大家熟悉的那首“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但唐代的韦元甫,又写了一首《木兰歌》,那花木兰为什么如此为人津津乐道呢?表面上看,一个女孩子,在*中征战生活了十几年,一直没被人认出来,最后还建立了一般男儿都很难建立的*功,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但是木兰的故事能为人所乐道,所称颂,更重要的,在于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自古说忠孝两难全,但是谁做到了呢?花木兰做到了!父亲年老体衰,木兰心疼父亲,替父从*,这是木兰的大孝。国家有难,木兰积极从*,报效国家,保疆卫国,这是木兰的大忠。木兰一个人实现了忠孝两全,怎能不让人佩服!所以,经历了安史之乱家国之痛的韦元甫,写《木兰歌》写的是木兰的精神内核,他在诗中强调“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希望天下的臣民都能像花木兰一样为国效力。

注:图中诗词为康震老师书写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节选)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发生地山东枣庄,当地人一度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称为“乡音”。战斗非常紧张激烈,但旋律却是抒情浪漫,一会儿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抒情慢板,一会儿是“爬上飞快的火车”的铿锵快板,心情随着旋律起起伏伏,也在心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和特别的情愫。队长刘洪,无论多快的火车都能扒上去,堪称“飞毛腿”,还有*委、芳林嫂,游击队员们个个机智勇敢,有情有义。

注:图中诗词为康震老师书写

大型文化音乐节目

CCTV《经典咏流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着康震学经典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