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坦诚赞美夸丑牛
TUhjnbcbe - 2021/5/28 22:14:00

范天云

凌晨一时至三时,是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夜间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两戟威风八字分,开天辟地昼夜勤。

赤胆忠心感天地,一生尽瘁为黎民。(付国良)

善良勤恳朴忠生,俯首甘为孺子耕。

颈拉犁锄开沃土,背驮粒种待芬英。

朝迎霜露盈晨照,暮送霞风向晚晴。

任你弹琴与抚曲,长鞭不舞自蹄行。(清风居士)

新年伊始,真言君坦诚赞美辛勤劳作的耕牛。庚子年眨眼过去,辛丑年尾随而至。庚子年说鼠,辛丑年自然说牛。我国地域广阔,农夫辛勤耕作。牛则是最重要的助力,一年四季很少休息。鲁迅先生以牛自喻:“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成为经典咏流传不朽的名句,被人们喻作“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

有一副对联称:“布谷鸟鸣忙布谷,牵牛花绽喜牵牛。”这是一副非常绝妙的奇联。布谷鸟对牵牛花,布谷鸟布谷,牵牛花牵牛,堪称千古绝对。“老*牛”是对忠诚和模范人物的美称。老牛耕田之余,还给农人驾辕拉车和拉碾围磨。其辛劳一生,死而无怨。老牛力尽刀尖死,伺候君王不到头。而宰杀耕牛后,肝胆上粘缚的“牛*”,却是非常珍贵的中药。老牛死后它的皮还能做成鼓面,小则供人击鼓喜庆娱乐,大则为阵前催战助威。梁红玉击鼓*天荡,帮助丈夫韩世忠大败金兀术。《古城会》中张翼德城楼三通鼓,力逼关云长挥刀斩蔡阳人头于马下,何等威武雄壮!鼓舞人心,激励斗志……词语中有多少令人奋发向上、进取求胜的动力。牛真是死亦不朽!老牛为家畜中之最伟大者,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真是一幅绝妙的田园风情画。试看,半山夕阳,鸟雀归林,山坡青草鲜嫩,牛吃得肚子鼓鼓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步而归,欢快地吹起了短笛。好个青山绿水,牧童的快乐自由,同耕牛的安闲满足,真是悠然自得趣味无穷。《牧牛山水图》,只是耕牛一年四季少有的清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的《病牛》诗,他把牛的奉献精神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勾画出老牛崇高而又伟大的奉献精神。

牛被看作是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与牛*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牛的用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千百年来,很早就有文人学士的注视和讴歌。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牛的性情温顺宽和,牛的用途大而多样。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毛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妇女皆可放牧使役的大家畜。牛主要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农耕的历史渊源流长,两千多年来,牛是农村耕作的主要役畜。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人类造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牛除耕田外,还用于拉车。牛的运输功能无疑提高了牛的身价,使农人倍加喜欢它。牛耕田驾车,从多个方面丰满了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的形象。牛不仅耕田驾车,力尽筋疲,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这更增添了牛的可爱之处。牛的形象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燕将早横功”是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三国演义》的火牛阵,淋漓尽致赞赏我国战争史上“火牛战”胜利的开端。

农民爱牛,爱的是牛的用途和温顺,诗人赞牛,赞的是牛的精神和品格。农人爱牛如爱子,表现在对牛的饲养和保护上,农人饲养牛,总是尽心尽力。自己穿着单薄的衣裳才到小腿,但却不顾严寒,谨喂耕牛一直到深夜,可见饲牛之艰辛与勤谨。农人竭尽全力保护耕牛,冬季搭暖棚为牛御寒。土地与耕牛,是农民的命根子。农人坚决反对滥杀耕牛,鄙视食牛之人的卑劣行为。牛是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动物,人们应当感谢爱护它,不应该杀它吃它。即使在饥荒时节,令人饥饿贫病交加,也不忍心杀牛来充饥。农民不到迫不得已才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壮士穷途不卖剑,农民饿死不卖牛。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念牛劳作多年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挥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充分寄寓着对老牛命运不幸遭遇的描述之中,讥喻人们要充分认识耕牛对人的功劳。从而爱护体恤牛,关心牛之劳饥,而不要只知使役牛,无视牛的饥寒病苦。

牛耕田拉磨,勤劳温顺;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牠们埋头苦干的精神,只顾奉献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统治者多么的贪婪,而牛又是多么的勤劳。牛象征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牛只知道吃草,丝毫不敢奢望;干渴时喝着浑浊的河水,饥饿时对月喘粗气。牛的生活是多么艰辛!虽然食不裹腹,但却创造了无穷的财富。牛的精神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牛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被千载万世的赞誉传诵,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牛作为“六畜”之一,在农耕时代是耕犁运输的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牛性情温和,又吃苦耐劳,因而得到人类的喜爱。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歌颂牛的诗篇,或绘其形态,或赞其精神,借以抒怀咏志。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得到诗人的赞美。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千三百年前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价值连城的五牛图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打春牛被牵着游街,供人欣赏。当地长官用五色纸糊的棍棒鞭牛三下,以示劝耕。有些地方的春官执鞭击牛,口中念着颂词: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家畜兴旺,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回春。数千年来,人牛的情缘,深深映入人们的心灵。人对牛,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敬仰、崇尚、赞美之情。牛吃苦耐劳的精神永存!

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脍炙人口。勤劳忠诚的农家牛: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而石天河笔下的牛,却是“天教我辈头生角,索性抵牾到百年”。这是头角分明、桀骜不驯的牛,是独立思考而非惟命是从的牛,是因抵牾而获咎却不改抵牾本性的牛,是让御者心存几分敬畏,不敢恣意妄为的牛。牛坚忍不拔的性格,无畏无惧的勇气,克难闯关的斗志,其精神又岂是语言可与比拟?

疲乏的老牛自我感慨,逍遥调侃,我就是死了也不后悔:半筐草料,一间茅棚,不知道啥叫“心理失衡”。背上皮鞭,脚下泥泞,从未埋怨过“世道不平”。年富力强时,为人拉犁耕地;年老体衰后,被人火锅煮烹。无论眼前如何混沌,始终相信“大道无形”。只要心存善念,正果总能修成。

忠诚勤恳的老牛道:鲜花插在牛粪里,还要花瓶干什么?牛粪是原创,花卷是山寨。如果下回选动物大王,股民一定都会投我的票。众生肖你们不信,咱就走着瞧!

老牛入诗韵味浓,诗意盎然趣横生。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农村环境,更加优美。春光明媚,碧草青青,一群聪颖、顽皮的儿童正伏身牛背,放声歌唱,欢快的歌声和甜美的笑声随着暖暖春风飘荡,真是好不惬意。山清水秀,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人牛共乐“牧牛图”。金牛遍地涌春潮,山水合欢迎盛世。愿做勇于创新的精英,甘当励精图治的“拓荒牛”。

二零二一年一月三日,作于呼和浩特市陋室斋

-END-本文作者:范天云,内蒙古察右中旗人,生于一九五三年。在人民公社和旗公安局工作三十多年,退休后仍笔耕不断。编著《百官明鉴》、《百案惊奇》、《百状奇闻》三部纪实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后山儿女》一部,农村红楼梦百万字长篇小说《土默川》正在编撰修改。在《漠北劲草》、《察右中旗人的故事》、《辉腾锡勒文艺》、《华北
1
查看完整版本: 坦诚赞美夸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