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这种常见的ldquo蜈蚣草rdqu
TUhjnbcbe - 2021/2/19 2:48:00

“土大*,中药名。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野篙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为蓼科酸模属植物钝叶酸模RumexobtusifoliusL.的根。植物钝叶酸模,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日本、欧洲、非洲也有。具有清热解*,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之功效。主治肺痨咳血,肺痈,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烫伤,疥癣,湿疹。”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凉。入肺、大肠经。

01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

主治

肺痨咳血,肺痈,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烫伤,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及身体虚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止血作用。

相关论述

1、《质问本草》:“治疥癣最效。”“清热可敷火*。”

2、《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治肺痈。”

02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21~30g,百合9g,冰糖30g。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15~21g,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一两。捣汁酒煎服,三次愈。(《百草镜》)

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泡4~8小时,取出,闷润12~24小时,至内外湿度一致,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若为产地片,除去杂质。

04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药材性状:根茎粗短,直径约3㎝,有少数分枝,顶端有茎基与叶基残余,呈棕色鳞片状及须毛纤维状,有的具侧茅及须状根、并有少数横纹。根类长圆锥形,长约17㎝,直径达1.8㎝,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横纹,其下具多数纵皱纹,散有横长皮孔样疤痕及点状须根痕。质硬,断面*色,可见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稍苦。

2、饮片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厚片。外表皮有纵皱纹,切面淡*色或*灰色,具有菊花心。质坚硬。气微,味苦微涩。

05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酸模属植物钝叶酸模。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径可达1.5厘米。茎直立,高60~厘米,有分枝,具深沟槽,无毛。基生叶长圆状卵形或长卵形,长15~30厘米,宽6~15厘米,顶端钝圆或稍尖,基部心形,边缘微波状,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小突起;叶柄长6~12厘米,被小突起;茎生叶长卵形,较小,叶柄较短;托叶鞘膜质,易破裂。花序圆锥状具叶,分枝斜上;花两性,密集成轮;花梗细弱,丝状,中下部具关节,关节明显;外花被片狭长圆形,长约1.5毫米,内花被片果时增大,狭三角状卵形,顶端稍钝,基部截形,长4~6毫米,宽2~3毫米(不包括刺状齿),边缘每侧具2~3个刺状齿,齿长0.8~1.5毫米,通常1片具小瘤。瘦果卵形,帷3锐棱,长约2.5毫米,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四川,日本、欧洲、非洲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田边路旁、沟边湿地,海拔50~米。

·中药材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种常见的ldquo蜈蚣草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