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日一味药木通
TUhjnbcbe - 2020/12/4 15:12:00

木通

AkebiaeCaulis

来源及名称释义

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功效及辅助记忆

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心火三通”)

心火:木生火?心属火?清心火

三通:通淋、通经、通乳

性能特点

苦寒泄降、通利,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

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导热下行,善利水通淋、泄热,能通经下乳

既为治湿热淋痛与水肿之要药,又为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良药,还为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之佳品

主治病证

湿热淋痛,水肿尿少

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之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

湿热痹痛

图片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性状鉴别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外皮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或纵沟纹,具突起的皮孔,节部膨大或不明显,具侧枝断痕体轻,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较厚,*棕色,可见淡*色颗粒状小点,木部*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髄小或有时中空,*白色或*棕色,气微,味微苦而涩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截取茎部,除去细枝,阴干

用法注意

内服:煎汤,3~6g,本品苦寒泄降通利,故脾胃虚寒者慎服,孕妇忌服

补充版《中国药典》记载通草、木通、川木通(以下均指版药典中药名)基原的混淆问题,与古代“通草”“木通”“通脱木”三物长期名实混乱、本草学家各执一词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在植物学上,根据版药典,通草属于五加科,木通属于木通科,川木通属于毛茛科,形态较易区分,且经本草考证药用物种从古至今并未发生较大变动通草用干燥茎髓(色白、质轻、趁鲜取出),木通、川木通用藤茎(木质、前者阴干后者晒干),药材饮片正品也基本不存在辨识上的困难,木通切面皮部较厚所以,它们的混淆主要来源于唐代开始的名称混淆——《神农本草经》首载“通草”条目,唐代以前只有“通草”,无“木通”,“木通”名称至唐代《药性论》才首次出现唐代《新修本草》中对“通草”的形态描述,描述的实为木通科植物的形态,唐代《本草拾遗》称“通脱木”俗名“通草”,至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首次将“通草”改为“木通”,从此三者名称长期共存,使用混乱不清因为“通草”“木通”功效相似,均主利尿通淋、通经下乳,没有植物形态描述的,经常无法判断所指何物——例如《伤寒论》经方“当归四逆汤”药味“通草”究竟指代现代的通草还是木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唐以前的“通草”,实际指的都是现代的木通。川木通的名称属近代命名,历代本草以木通类名称统称,并没有明确区分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作为木通使用,首见于《证类本草》通草项下的解州通草,从药图考证表明类似于今天的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川木通一名最早出自近代《中国药物标本图影》,《四川中药志》年版第1册“木通”别名项下称“川木通”,《中国药典》自年收录川木通,沿用此名木通的品种问题,还有一个需要引起注意:关木通,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产于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名称也由此而来,其中含有的马兜铃酸易造成肾功能损害我国自年以来,已对含马兜铃酸药材及中成药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其中就包括,禁止使用马兜铃酸含量高的关木通、广防己和青木香相关论述“木通利便,专泻小肠,宜疗五淋等症。其惊悸等症,虽属心经,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故并治之。脾疸喜睡,此脾之病,皆湿所酿也,利小肠而湿不去乎?瘟疫之来,感天地不正之气,今受盛之官行而邪不能容,亦宜疗矣。”(《雷公炮制药性解》)“木通,上能通心清肺,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本草纲目》)“木通,利九窍,除郁热,导小肠,治淋浊,定惊痫狂越,为心与小肠要剂。所以治惊之剂,多用木通,惊由心气郁故也,心郁既通,则小便自利,而惊痫狂越之病亦安矣。”(《本草汇言》)▼往期精彩回顾▼熬中药的正确“姿势”,您做对了吗

读完此文,人人都会合理服用中药

川乌、雷公藤、青风藤、丝瓜络、伸筋草、鹿衔草、路路通、穿山龙、厚朴、砂仁、白豆蔻、佩兰、草豆蔻、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滑石

温馨提示,中药的使用请遵医嘱,勿自行服用!

中药杂谈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日一味药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