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真香又称吉钩藤香、紫藤香、鸡骨香、降真、降香等,是豆科亚种—蝶形花科檀属藤本木质植物受伤后,分泌油脂修复伤口所陈结的香料以及豆科檀属植物的部分芯材。
藤本降真香母体,自汉代称之吉钩藤。清朝乾隆年间的《福州府志》载:“吉钩藤,宋代亦名乌理藤、美龙藤,色紫,道家呼其根为降真香,或以为简。”
关于紫藤香的记载,最早出自西晋植物学家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载:“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焰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据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所著《名医录》载:“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筋骨如断,用花蕊石散不效,*士李高,用紫金散掩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如铁遂愈、且无瘢痕。叩其方,则用紫藤香,瓷瓦刮下研末耳。云即降之最佳者,曾救万人”,紫藤香即降真香之最佳者。
据目前史料考证,“降真香”这个名词最早就出自《海药本草》。其著者为唐代李洵,是波斯人的后裔,对药学颇有研究,曾游历岭南,所著《海药本草》六卷中就收录了如降真香、沉香、龙脑香、安息香等著名香药。
古代,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打开,大量从事香料贸易的穆斯林客商定居中国,并将原产自地中海、欧洲、中亚、南亚等地区的香料物种引进并根植在中国。五代宋时期,福建海外贸易兴盛,又是香料贸易的主要点。而泉州作为当时海上贸易的起点和重要港口,从泉州港输出的商品主要是瓷器和丝绸、茶叶等,而进口大宗商品则以香料为主。进口的香料种类繁多,有降真香、沉香、麝香、生香、速暂香、檀香、安息香等。年,泉州湾出土了一艘搁浅在海滩上的南宋沉船,船舱中出土的主要货物是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沉香、檀香、龙涎香、乳香等。据专家考证,这艘南宋沉船出土的降真香是印度*檀的芯材。赵汝适的《诸蕃志》载:“降香出三佛齐、婆、蓬丰,广东西诸郡亦有之,气劲而远,能辟邪气。泉人岁除,家无贫富,皆爇之如燔柴然,其直甚廉。”可见当时木本降真香的价格非常低廉,因其有辟恶除邪之功,泉州人岁夜及除夕之时,家无贫富均大量烧之。
元.周达观《真腊记》云:降香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功,乃树心也。
《南岳笔记》:“有曰鸡骨香,枝条似鸡距,故名。一曰鸡香,一曰鸡藤香,一曰鸡骨香。降香一曰降真香,杂诸香焚之,其烟直上,辄有白鹤下降。有马眼香,其藤大如臂,岁久心朽皮坚甚香,周遭有小眼如雕刻香筒状,粤人多以供神,谓之比降。降之真者,从海舶而来,曰番降”。由此可见,被诸番国引进并根植的豆科*檀属吉钩藤香以及部分木本同属植物的芯材均为番降真香。
福建当地根植所产的吉钩藤香就是“土降真香”。(福州府志(明?万历))
两广地区根植所产的吉钩藤香就是“广降真香”。
由于藤本降真香成香年限过长,历代又过度采香,造成降真香资源性枯竭,供不应求,必须通过朝贡贸易从海外番国进贡和购买,才能满足宫廷的需求,而且不得不使用与之近缘的紫红色芯材作为替代性香药。此后历朝藤本、木本降真香交叉使用,为豆科亚种—蝶形花科檀属紫红色的藤本木质香料以及芯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