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鹿衔草的基本概述
◆植物特征与分布鹿衔草,又称薇衔,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于鹿蹄草科。其原植物为卵叶鹿蹄草,也被称为普通鹿蹄草。这种草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以及陕西、甘肃、安徽和浙江等地。这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鹿衔草,其地下茎细长且匍匐或直伸,具有不明显的小节。
每个小节上都长有一枚鳞片,而鳞片的腋部则生出纤细且不分枝的不定根。这种植物的总体高度维持在20至30厘米之间。
叶片数量为3至6枚,它们近基生,即叶片靠近茎的基部生长,叶柄长度在1.5至厘米之间。叶片本身为薄革质,形状介于长圆形与倒卵状长圆形或匙形之间,偶尔也会出现卵状长圆形,其长度在3至7厘米之间,宽度则为2.5至厘米。叶片的先端部分钝尖,基部则呈现楔形或阔楔形,并下延至叶柄。
◆生长习性与采收方法鹿衔草在栽种后的3至年内,可以在9至10月结合分株进行采收。采收时需注意“采大留小,扯密留稀”,即每隔6至10厘米保留一株苗。之后,每隔一年便可再次采收。采收后的草药需除去杂草,晒至发软后堆积,盖上麻袋等物,待叶片变为紫红或紫褐色后,再晒或炕干。
02鹿衔草的药材特征及药用价值
◆药材特征鹿衔草全草无毛,味苦性平。它的药材特征为:整体高度在1至30厘米之间,全草无毛,颜色介于棕绿色和浅红棕色之间。根茎细长,配备有细根和鳞叶,略带纵棱,棱间可见细纵皱纹。
◆药性与主治功能鹿衔草的药性特点为:味苦性平,无毒。其主治功能包括治疗风湿痹痛、逐水、强健筋骨,及疗痿躄和婴儿先天不足等病症。此外,鹿衔草还能治疗暴症、逐水以及痿躄。但需注意,孕妇忌服鹿衔草,因为它可能导致绝产。
◆使用注意与配伍建议鹿衔草在炮制方面,需要除去杂质并切段。其性味为甘、苦,温,主要归肝、肾经。鹿衔草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和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以及久咳劳嗽等症状。使用时,一般建议用量为9~15g,并需置于干燥处防潮。
此外,鹿衔草在临床上还可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与独活、桑寄生、牛膝等配伍可治疗风湿痹痛,与金雀根、菟丝子等配伍可治疗肾虚腰痛和肝肾亏损等病症。对于咯血、吐血、衄血以及月经过多等症状,鹿衔草可配合止血药物使用。同时,它还可用于肾炎和蛋白尿的治疗,配合芡实等药物使用效果更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鹿衔草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同时,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慎重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