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23 17:10:00
妇科崩漏证,这一名称虽简洁,却深刻描绘了一种严重困扰女性健康的出血性疾患,其症状之烈,往往令患者身心俱疲,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崩者,如洪水决堤,出血量多而势猛;漏者,则似涓涓细流,绵延不绝,难以自止。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微妙的转化关系,崩出之势若不得及时遏制,可渐变为漏;而漏下失治,病情加剧,亦能突发大出血,转为崩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气虚不摄、血失故道、血热妄行者,是崩漏证最为常见的几种证型。尤其是因热邪内蕴,迫血妄行而致的崩漏,更是屡见不鲜,令人扼腕。热邪如烈焰,煎熬血液,使其失去原有的宁静与秩序,肆意妄行于脉外,遂成崩漏之患。数十年来,笔者致力于崩漏证的治疗与研究,深感血热妄行这一类型之棘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笔者始终将重点放在这一类型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精心选用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调经之功效的药物。遵照先师之经验,笔者在治疗时,第一,绝不轻易使用炭类止血药,以防其留瘀体内,导致病情反复,且此类药物往往缺乏调整月经周期的功能;第二,除炒槐米这一特殊药物外,大都遣用未经炮制的原质生药,以保持药物的天然活性与疗效,力求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我在医疗实践中,不仅广泛采纳历代文献所记载的诸多方剂,还尤为注重那些作用迅猛、疗效直观的药物,诸如田三七之止血神效,蒲黄之化瘀止血,小蓟之凉血散瘀,紫草、旱莲草之清热凉血,阿胶、生地之滋阴补血,黄芩之清热燥湿,侧柏叶、丹皮之凉血止血,以及鸡冠花之收敛止血,赤芍、茜草之活血止血等。然而,在我从事医学临床的半个世纪里,心得最为深刻且疗效最为显著的,当属地榆、贯众与白头翁这三味苦寒之药。它们均具备凉血之功,正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及《本草纲目》等古籍所载,对于崩漏之症有着非凡的治疗效果,实际运用中,其卓越功效更是得到了充分验证。在止血方面,这三味药各有千秋:地榆味酸,长于收敛止血;贯众则能促进宫缩,侧重于清热解毒;白头翁则擅长祛瘀生新,兼能消散积聚。三者相辅相成,配伍使用,既能清热泄火,又兼具“涩以固脱”与祛瘀生新的双重功效。用量则需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轻重灵活调整,病情危急时可加量,每日一剂,连服五日。待出血症状缓解后,药量减半,再续服三至五剂以巩固疗效。此后,则以四物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加入养肝益肾、调理冲任的药物,如仙灵脾、肉苁蓉、紫石英、枸杞子、首乌、桑寄生、黄精、杜仲、狗脊、胡桃、补骨脂、鹿衔草、龙眼肉及红糖等,以恢复月经周期。其中,除紫石英、首乌、桑寄生、黄精及红糖外,其余药物均以小量加入,确保药效温和而持久。我曾遇见一位年约三旬有余的妇女,她饱受崩漏之苦已长达四载春秋。西医将其病症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虽经多方求治,采用种种疗法,但病情总是时好时坏,未能彻底痊愈。此番病发,更是血流如注,沿腿而下,情况危急。我当即为她开具了黄连解毒汤,并加入地榆,贯众与白头翁,以强化药效。仅服用三剂,其崩漏之症便戛然而止。复诊时,我调整了药方,剂量减半,以补益冲任之药物善后,巩固疗效。十年之后,机缘巧合之下,我再次与她相遇。她满心欢喜地告诉我,那年的治疗后,她的崩漏之症已彻底根除,月经恢复了正常,周期如约而至,再未有过紊乱。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地榆、贯众、白头翁这三味药材,对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之症,确有奇效。它们不仅能够迅速治标,缓解病情,更能深入治本,从根本上调理身体。这主要得益于它们强大的凉血作用,使得奔腾的热血在寒凉的药性面前“遇寒则凝”,火热之邪得以清除,“妄出自息”,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发现这三味药的实际效果往往超越其他同类药物,且它们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完全符合验、便、廉的应用标准,因此值得医学界予以重点研究,广泛推广。我曾尝试将这三味药与《证治准绳》中记载的子芩(生用)丸相配,制成片剂,名曰“崩漏丹”,每日两到三次,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深受好评。此外,我还遵循师门传授,结合食物疗法,让患者从用药之日起,每天佐餐食用黑木耳,根据复发次数,连吃一到六个月,此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