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闹的城市中生活久了,面对不断敲打的键盘,忙碌的车水马龙,对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出门见山,夜听风吟,一壶清酒,半晌轻言。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得到片刻的清闲。既然向往,何不实现?哪怕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不如,来这片藏在城市里的“杉”水秘境里喝茶赏景吧。
东湖的名号早已响彻世界,囊括一年四季的画卷美景,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这样一座杉美术馆,则更像是一个隐藏的惊喜彩蛋。东湖之滨,磨山之麓,红砖、白墙的东湖杉美术馆就隐没在一片密林中...
从鲁磨路磨山公交站出发,沿着一条柏油路往南,穿过“磨山揽翠”坊走上五六分钟,便可以看到美术馆的指示牌。看似毫不走心的门牌,就是走进这个秘境的入口。
沿路向前走,远远矗立着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塔楼,铁架焊接的楼梯历经风吹日晒,斑斑锈迹中依稀可辨出那褪了火气的大红油漆,与塔楼灰色的支柱搭配起来,有种浓浓的工业风。
沿着楼梯爬上去,上头是一座蓝灰色的小房子,里面由数十面六边形镜子组成蜂巢状。光线的折射与反射,令每一面镜子呈现出不同的景致,天地倒置、树木横生,各种奇妙的组合交错排列,随意变换。就像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看到的画面都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不留意楼梯两侧的指示牌,你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这竟然是美术馆的1号展厅。现代艺术就是如此新锐,脱离了主体的展厅,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第一个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
从塔上下来,继续前行,远远地看见一辆薄荷绿的巴士,浅浅的绿色丝毫没有淹没在背后的树中。一个特别的休闲餐饮区,就这样停驻在这片宁静中。Ins风的打卡照,这里是必选背景。
在巴士的斜前方,就是山美术馆的主馆区了。
走进门便是2号展厅,三面白墙和陈列室的外墙合围出一个天井,最长的一面墙上开着三扇窗,铺上满地的碎石,一个枯朽的杉木摆在中间,有种日式庭院的错觉感,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景致。
在铁窗的背后,是斑驳的白色院墙,光斑透过树叶,洒落一地,树荫下的清新袭面而来。
走进展厅,极具特色的布局,进厅便有一面巨幅彩墨直逼人的眼,这是整个美术馆最安静的空间,展厅三面墙上悬挂着画家沈爱其先生的水墨、彩墨作品。极其抽象的画面中,或浓或淡、或粗或细的笔墨晕染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画风的传承和弘扬,奔放不羁,豪放洒脱。
◎图源杉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