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前些天下了场雪,几乎把那些泥泞污秽、枯枝烂叶包裹得严严实实,天地间只有白茫茫一片,空气犹如被洗过一样,清冽通透,直达心肺。
可是好景不长,雪化得很快,第二天早上或横或竖躺在马路上的残余,被车轮碾来压去,有点像养猪场里霉变腐烂的白菜帮子,城市变得犹如浓妆艳抹的风尘女子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
雪之于大自然,有点类似人类的廉价化妆品,用来掩盖世界的不完美。长久以来,人类因为自恋和欺骗的需要,迷失在这种粉饰当中,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再高明的化妆术也顶不住岁月杀猪刀的划刻,就像再美妙的雪景也经受不住阳光的照射。
风雪交加最容易激活人性的伏地魔。可以在阳光下暴晒的人生没有冬天。
完美
从人性上来讲,追求完美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比如照镜子,其实是个自我欣赏完美的心理过程;比如看合影照片60秒,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起码不低于50秒;比如谈话,明明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可就是不愿对方说出来,只希望对方夸赞……这些既是人性的优点(否则人就会陷入自卑和虚无),又是人性的弱点(因此往往陷入自恋和固执)。
尽管渴望自己在自己眼里和别人眼里是完美的,即便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可是那都是自己的主观和别人的主观的产物。客观上来讲,世界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何况人呢!
那么,完美是什么呢?完美,是人面对瑕疵的价值取向,是在瑕疵中的追求,是对瑕疵的本能逃避,是丑陋对于美好的向往式精神体验。
对完美的渴望,可以看做是一种信仰:一种处于永远无限接近状态的追求,它不可实现,因为一旦实现它就会坍塌;它不可验证,因为没有办法用完美验证完美;它不可重复,因为它是一种无限升华的自我认知。
所以没有完美的人生,有的只是人生对完美的无限仰望和追求。正是这样的仰望和追求,才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接近美好。
秋天
风像一缕头发,从脚趾间滑过,感觉水银就要漫过金山,有那么一丝惶恐:所谓舒服,是不是就这样,把你从世界剥离而浑然忘我?
对秋天,有一种纷繁莫名的解读,一念之间,悲喜当中。从田垅中走来的人,被玉米叶剌破胳膊,撩拨着沟渠里的水冲洗汗渍,火辣辣地疼,却有无比的充盈和坚实:毕竟我劳作了一天,没有枉费父母抚养的艰辛。
回过头再看苦难的经历,何尝不是一笔财富,犹如春天里的的苦菜,慢慢地咀嚼,慢慢地回甘。
简
说到人生,真的是分不出贵贱,但确实也有个很有道理的说法,叫做贵“简”。
一棵大树,无论它如何枝繁叶茂,总须有根的支撑和营养。
过日子是很繁琐的,可所有的繁琐其实都为了一个很简单的目的:充实且快乐。
充实,意味着纷繁忙碌;快乐,意味着简单明了。
生活本来很简单,我们不得不把它弄得很复杂,如果能够在复杂中不忘单纯,那便是体会到了人生快乐。
时光和地方
晚霞倾泻在镜子般的湖上,近岸的水面像镀了一层金色的膜,与红晕的暮空彼此映衬。就在这样的水天之间,横亘着云裳般的蓝,飘渺得经不住哪怕一丝风的抚动,否则就会像雾一样消散。湖畔白皑皑的积雪,静静地,任凭夕阳余晖抚摸,恬淡闲适。这样的时光和地方,在心底,从不离弃。
冬绿
被朱自清称为女儿绿的,是南国的一汪春绿,而眼前的绿,却是济南的一潭冬绿。
岸边想必是有白冰碴的,湖心却绿得剔透,斑斓的金鱼平添无穷情趣,连那些倒影中的枯枝也仿佛有了交响韵律。
我想象不出白雪覆盖下的这一潭绿该是怎样的一番美景,或许,你我真的应该约起······
雪的浪漫
说到雪,人的第一感觉可能就是浪漫了。
人们对于雪的浪漫联想,可能源于一种对极致审美的心理需求,而这种审美的核心是对纯净的渴望---从物化的世界,投射到心理的感受。
洁白无垠的雪的天地,最吻合人们对纯洁情感世界的追求,也最容易激发和移植这种情感。
雪把整个世界掩埋了
唯独留下一处圣地
在似曾相识的困惑里
在擦肩而过的遗憾里
在踏雪的脚步里
在听雪的寂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