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风穿过满墙的爬山虎,簌簌作响;知了栖息在树干上,知了知了叫个不停。
是谁来自山川湖泊,囿于时光与爱;夏至时光,恰似清风拂面;清清浅浅回味悠长!
夏至节气——知识简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
此刻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节气——夏至三候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每一个节气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脾气,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夏至三候又是指的哪些呢?
夏至三候丨一候鹿角解
《逸周书》曰:“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盛极而衰,鹿角在夏至脱落,是自然界万物更替的结果。
同时又曰:“鹿角不解,兵革不息”。意思是鹿角不脱落,打仗就不会停止。
夏至三候丨二候蝉始鸣
让人感到夏天到来的,不单单是热度和阳光,一声悦耳的蝉鸣同样宣告了夏天正式的到来。
夏至三候丨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此名。其中半夏是一种白色的喜阴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节气——夏至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有着长远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时令、每一个地区都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当节气与美食撞在一起,更是异彩纷呈!
夏至饮食丨冬至饺子夏至面
按照北方人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等美食,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饮食丨夏至日,作麦粽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赠送亲友。
“麦粽”与“夏至饼”是江南特色食俗
夏至饮食丨酸梅汤
酸梅汤是夏季一道传统的消暑饮料,所制作的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食材。
常饮其可祛病除疾,有保健强身之效。因此酸梅汤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除了上面较为出色的节气代表美食之外,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相应习俗。
夏至节气——夏至诗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极为珍贵的一部分。
令人陶醉的优美古诗词,饱含着人性的温暖,承载着令人感动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夏至时令的古诗词吧!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二十四节气之夏至,悠悠岁月,时光清浅!
听说夏至和汉服更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