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绝美”,会联想到唯美的镜头:
会想到风情万种的美人:
这种“美”造成的视觉冲击,大多和色彩、构图、意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用色彩表意境,是最难的。
不过,最近,小编重温了一遍冬奥会开幕式:
视觉冲击下,再一次感到色彩带来的——
震撼!
惊艳!
这种视觉冲击的惊艳感是“颜色”给予的:
颜色。
在古人眼里,它是万物的表象。
四季、草木、节气、鱼虫……皆可用颜色表达。
那么,古代人如何表达颜色?
什么是“中国色”?
中国色彩之美,首先从名字开始——“茶白”“鹅黄”“朱唇”“远山如黛”“青梅煮酒”……
简单几个字,是不是有种诗意弥漫的感觉?
仿佛有一幅水墨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姹紫嫣红,青砖黛瓦……
是得,从名字开始。
中国颜色和四季、四时、万物关联,美得惊艳又意境悠远。
比如,下图,看到它你会肯定会说“浅蓝色”。
不,古代它叫“月白色”:
上图,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清光绪,身长cm,两袖通长cm,袖口宽24.50cm,下摆宽72cm,左右裾76cm。(故宫博物院藏)
月白色,其实指的是月亮的颜色。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太一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古人认为,月亮的颜色并不是纯白,而是带着一点淡淡的蓝色。
同理,还有“竹月色”。
你肯定要疑惑:竹月色,是个什么色?
从字面意思看,就是:竹林中的月色。
是不是有点飘渺朦胧?
没错,这个颜色描述的就是竹林中,月色清冷的感觉。
喏,像这张图:
类似此种,不胜枚举。
有“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的“天水碧”:
《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两位女子穿着天水碧的衣服。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雨过天青”:
这些意境无穷的颜色名背后蕴含着国人丰富细腻的情感。
每一种色彩都是中国文化和美学的切入口,连接起:诗歌、织染、天象、地理、植物……传统的方方面面。
了解了这诸多颜色后,看看什么是中国色?
中国色。
早在春秋时期《尚书》便定下“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赤、黄、青、黑、白为基础色将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对应起来五种颜色各有不同文化寓意。
五正色与五间色的布色方法示意图赤。
“赤,赫也,太阳之色也”
赤色,华夏之正色是一种古老、艳丽、又热烈的颜色。
战国之后,人们常常把赤与红归为同一种颜色被尊为吉祥如意的象征。
黄。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之至也。
稳居中心方位的黄色,象征着尊贵、中正、值钱。
与黄金、皮肤、大地同色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奉为皇家专用色。
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色。
虽然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但实际颜色却让人捉摸不透。
有时可以表示为蓝色、有时又可以是绿色。
不过,无论什么色都富有美好寓意,得人喜爱称为“青睐”。
职场晋升成为“平步青云”:
一身正气做官是“青天”:
黑。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玄即为黑,道家将黑色列为众色之首。
黑,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崇拜久远的色系。
秦统一六国后,无论是帝王、大臣、还是兵士服饰、铠甲均以黑色为主。
白。
“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白,最初的颜色。
被古人视为各种颜色的基础色,万物之始,大道为简。
瞧瞧!
这就是中国的传统色。
它可以是天地万物的具象,也可以是来自心灵的意象。
讲的是颜色,似乎又不是颜色。
这万般微妙就是独属中国的浪漫。
近些年,这种独属中国式的浪漫,在影视、舞台中多次火爆出圈。
它是——
雍容华丽,层次鲜明的“唐韵色系”:
也是——
舞台上,白袍长衣、粉衣簪花的《只此青绿》:
又是——
墨绿长裙,身披彩带,犹如敦煌飞天壁画一般的《洛神水赋》:
火出圈的背后,既是强大的中国文化。
也是中国色彩。
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寻觅颜色:
把雨后初晴,命之青;
把月光如水,命之白;
把看到的花鸟草木,风雨日月都命之以诗。
它凸显着中国人历来识美、爱美、平视生命,体验万物的高级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