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三峡
TUhjnbcbe - 2024/12/22 19:30:00
白癜风的医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三峡》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原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基础阅读

1.给加点字注音。

①曦月()②沿溯阻绝()③素湍()

④绝巘()⑤飞漱()⑥属引凄异()

2.解释加点词。

①夏水襄陵:②亭午夜分:③不见曦月:

④沿溯阻绝:⑤乘奔御风:

⑥绝巘:⑦霜旦:⑧属引凄异:

3.填空。

《三峡》一文选自。(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

(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

(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二、课后思考

5.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2分)

6.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分)

8.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4分)

答:

9、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2分)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

11.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12.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答:

1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14.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15.写出作者从俯视角度描绘三峡“春冬之时”景物的句子,并翻译。(3分)

句子:

翻译:

16.文章理解。(5分)

⑴文章第①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其特点是(不超过8个字)第②段用

作比喻,突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第④段中最能暗示季节的一个字是。(3分)

⑵从全文看,作者在描写四季之水时,首先写“夏水”的原因是:。

(3)请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17、文段描写“袁鸣”的作用是什么?

18、理解课文,填写句子。

(1)作者在描写三峡地貌时,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

(2)文中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有:

(3)写水的流速极快,有一泻千里之势的句子是:

(4)写急流、碧水、清波、倒影交相辉映的句子是:

(5)写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的句子是:

19、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语言特点。

20.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三、《三峡》比较阅读6篇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

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

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①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山既高,加以江湍纡洄,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叁朝叁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注释:①色:形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乘奔御风奔:(2)属引凄异属引:

(3)虽途迳信宿虽:(4)故行者谣曰故: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乙)文江水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选自《游大理日记》)

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0.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

(3)有峰东环而下:(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请分别写出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三峡》)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节选自《水经注》)

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沿溯阻绝沿:(2)不以疾也疾:

(3)迳黄牛山迳:(4)飞漱其间漱: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绝巘多生怪柏/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虽途迳信宿D.故渔者歌曰/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如人负刀牵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这在写法上都属于描写。(3分)

14.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①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②。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腭③。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

(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有删节)

①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②黛蓄膏渟(tíng):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③龂(yín)腭(è):龂,牙根。腭:牙床。

7.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4分)

(1)略无阙处:(2)飞漱其间:

(3)两山墙立:(4)方东向立: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描绘沿途所见黄溪风光,请分析“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视觉的角度,正侧面描写结合,刻画出三峡两岸山石的高窄。

B.甲文通过猿猴哀转啸叫的描述,并引用渔人的歌,共同体现出三峡凄清的氛围下人与动物处境的凄凉。

C.乙文作者在描摹景物的过程中直接流露出自己对景色的情感,例如“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

D.乙文像甲文一样,也采用总起的方式,先介绍对象的整体面貌,而后再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内容做具体描绘,思路清晰,秩序井然。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①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②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③百态,而无所避之。⑵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④,混希夷⑤,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柳宗元《愚溪诗序》)

①溪:指愚溪。②鉴:映照。③牢笼:囊括。④鸿蒙:天地尘世。⑤希夷:玄虚静寂。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

⑴虽乘奔御风⑵则素湍绿潭

⑶哀转久绝⑷漱涤万物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文中找出表明愚溪“不愚”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A.甲文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在表现当地人民贫苦、凄惨的生活。

B.乙文的“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表达了作者一开始见到愚溪的厌恶之情。

C.乙文中语句“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生动地描摹了自然景物,不同的是:甲文重在写景,乙文重在抒怀。

参考答案:

答案:

一、基础阅读

1.①xī②sù③tuān④yǎn⑤shù⑥zhǔ

2.①上②正午③日光,文中指太阳④顺流而下⑤这里指飞奔的马⑥极高的山峰⑦下霜的早晨⑧接连不断

3.《水经注疏》,北,郦道元,《水经注》。

4、(1)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共3分,译出“连山”、“略”、“阙”各评1分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良”解释正确,1分;其他意思对,1分。共2分)

(3)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空旷的山谷传来元后啼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5)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6)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7)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1分),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1分)

(句中“襄”沿“溯”等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分)

(8)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二、课后思考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答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即可)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1空1分。共2分)

6.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7.答:(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共3分,答出相同点、不同点各1.5分,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8.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1分)、高耸峻拔(1分)。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1分)、水流湍急(1分)。(意思对即可)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

10、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得1分)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0.5分)0.5分

理由:落差大(意思相同均可得1分)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0.5分)

11、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渲染出三峡秋景的凄清萧瑟。

12.示例: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3、A

1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15.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岸上的景物。

16.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奔马疾风霜
   ②《水经注》是给江水作注,所以写水;

三峡的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17、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18、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3)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9、(1)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语言特点: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0.整体上,作者是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写的;而对于写水,则又按照“夏-春冬-秋”的季节顺序写的。之所以这样安排顺序,完全是作者写作的重点决定的,本文写作的重点是“水”,尤其是最能体现三峡水势特点的夏水。而形成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主要原因则是三峡山势的“高”和“连”,因此先写山、后写水。而水,又属夏季的水最盛、最具特点,因此,先写夏季的水后再写其他季节的水,。由此可见,写作顺序是写作内容决定的,

本文是从山和水两个两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描绘其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写夏水突出其水势浩大、水流湍急的特点;写春冬之水,突出其清幽秀丽的特点,写秋水,则突出其水枯气寒的特点。

三、比较阅读

12、D(2分)

13、C(2分)

14、(3分)(1)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自、互文句式各1分,梳理1分。)

(3分)(2)开始时还想勉强撑着自己走,等到十分疲惫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犹、乃各1分,梳理1分。)

15、(4分)《三峡》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可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正侧面描写谈;(2分)《游黄山记》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可结合“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正侧面描写谈。(2分)

附译文: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温泉洗澡。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二、

1、(1)奔:飞奔的马(2)属引:接连不断(3)虽:即使(4)故:所以,因此

2、(1)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形状像一个人背着刀,牵着牛;人色黑,牛色黄,完全是天然形成,形象十分清晰。

3、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江湍纡回或水路纡深

三、

10.(1)阙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3)环绕(4)于是

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

(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13.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溪破其中出。

四、

10.(1)顺流而下(2)快(3)经过(4)冲荡

11.C

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3.湍急纡回(深)侧面

14.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五、

7.(1)通“缺”,缺口,空隙。;(2)冲荡;(3)像墙一样;(4)朝东面

8.(1)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2)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5分)

9.运用比喻和叠词,生动写出溪水的清澈、弯曲,以及流动时的无声。(3分)

10.A(B并没有体现动物处境的凄凉;C这两句都是客观描写,并没有直接抒情;D乙文没有采用总起的方式。)(2分)

乙文参考翻译:

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高墙矗立,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初潭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侧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数百尾鱼儿游来游去,相聚在石头底下。又往南走百步,来到第二潭。周边的岩石高峻耸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状)像猛兽龇牙咧嘴,参差不齐。潭下许多大石块杂乱排列,可以当桌凳坐下来畅饮。(石上)有一种红头黑翅膀的鸟,大的像天鹅、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再往南数里,地貌变化不大,树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一片广阔幽深的平野,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缓,有土地田园。黄神活着的时候,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六、

7.(1)飞奔的马(2)激流(3)消失(4)洗涤。

8.(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船都被阻断了。(2分)

(2)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2分)

9.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共2分。)

10.D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古诗文理解与练习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