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侍君报国是忠良,奋勇杀敌为良将。
心胸狭隘毁所有,马失前蹄尽败光。
话说从宋金刚战俘营逃回来的刘世让,一席话惊醒了李渊,采取紧急措施使独孤怀恩的反叛计划全盘皆输,独孤怀恩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彻底断送,李渊也扫清了自己身边这颗巨型炸弹,不能不说幸运,刘世让是立了大功的,而唐俭更是功不可没,最为关键的还有尉迟敬德的帮助加持,他虽然是刘武周、宋金刚手下的大将,但此时刘宋投靠突厥,所作所为令人不齿,但此时尉迟敬德也是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降唐,也不怪他举旗不定,因为当今天下,各方割据,成败与否,还真不好说,你说去投靠谁,也真是难以抉择。
李渊令李世民为先锋与刘武周和宋金刚主力交战,李世民派出大将殷开山、秦琼迎战尉迟敬德,由于此时的尉迟敬德被唐俭劝谏得有点儿想要投靠李唐,所以打得并不算坚决,比划比划做做样子就交差了,唐军小胜一局,这可是唐军第一次战胜尉迟敬德,之前唐军要是一听到尉迟敬德的大名,都胆战心惊,因为这尉迟敬德太厉害了,从来没打过败仗,这次只是在唐俭的策反和劝谏下,心理发生了变化,对于刘武周、宋金刚投靠突厥的作法看不惯,在自己降不降唐的问题上左右摇摆举旗不定,所以与唐军交锋没怎么用力。
唐军小胜后,全军上下深受鼓舞,这说明他尉迟敬德不是战无不胜的,而秦王李世民亲自率领唐军来攻,尉迟敬德也深知这个秦王李世民不是一般人不好惹,再个要是自己日后投了大唐,人家秦王李世民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主子,现在和主子可不能拉仇恨,但又不能直接投降,这也不是他尉迟敬德的大将风范,就在犹豫之时,李世民唐军猛攻,尉迟敬德顺势而为大败而走,那些被他俘虏的唐军得救了,唐俭也回到了唐军大营。唐俭一见到李世民,就向他说明了尉迟敬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能将他招降,必会对唐军如虎添翼。
李世民心里是久仰尉迟敬德大名的,所以他嘱咐手下的人:“尉迟敬德是名将,我要对其进行招降,你们交战时切不可伤着他。”经过这两次胜利,唐军士气大振,在对刘宋作战中信心大增。虽然尉迟敬德败退走了,而刘武周还在太原,宋金刚在柏壁,这时李世民的手下就有人进谏说:“昔日的劲敌尉迟敬德都败了,我们此时可以一鼓作气,直接和宋金刚开战,一战分高低,我方经过两胜,全军士气大振,正是决战的好时机,不如一鼓作气,和敌军主力决战。”面对手下众说纷纭,冯少师冷静地说道:“宋金刚主力军马众多,不可小觑,正面交战不妥。”
李世民将目光转向冯少师,继续听冯少师说道:“刘武周、宋金刚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他们虽然军马众多,但由于连年战争,加上太原地区粮少,坚持不了多久,我方的粮草充足,我们要打持久战,拖住刘宋,另外我们要派出小股兵士专门不间断不定期的骚扰他们,令他们腹背受敌不得安宁惶惶不可终日,直到他们断粮精神疲惫,那时他们必然被迫撤军,这正是我们所要的结果,那时秦王可率领大军追击他们必然一战而定乾坤。”
李世民一听连连说好,末了,他补充道:“冯驸马说的好,我们采用这一作战方略,胜算很大,不过有一点必须提醒,刘宋主力都在我们面前,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我们绝不能大意轻敌,鹿死谁手,在此一战。”按照这一部署,李世民他们边追边打,果真宋金刚他们粮少,僵持一段时间就撤退了,没粮,宋金刚的军队饿得慌无心应战,李世民就在后面追击穷追猛打,丝毫不松懈,李世民一连三天三夜没休息没合眼,唐军的粮草也快供应不上了。
好不容易追上了宋金刚,正要决一死战,此时李世民的唐军也只剩下一头羊可以食用了,唐军几万人分食这一头羊,实际上每人就只能吃点儿羊油,这羊油可想而知在士兵们的心里是多么奇妙的美餐吧!此时,他们在宋金刚驻守的介休城,摆开了阵势。李世民看到宋金刚主力在城墙外一字排开,大有背水一战的架势,而且城上弓弩手都箭上了弦,李世民准备智取,他派出李世勣,让李世勣佯装不敌,败阵而走,宋金刚大喜,下令追击,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瞅准机会从宋金刚侧翼杀来,宋金刚大败并逃跑。
远在太原的刘武周听说宋金刚被打败了,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主力部队全在宋金刚那里,宋金刚一败,刘武周根本没有实力再与唐军抗衡,权衡在三,刘武周不得不放弃太原城,走投突厥去了。就这样,李唐的龙兴之地太原城被收复,只有那尉迟敬德仍旧在凭城固守,李世民敬仰其将才,就派出了尉迟敬德的好友唐俭去凭城劝降,尉迟敬德早就等着这一天,毫不犹豫地降唐了,之后,李世民非常信赖尉迟敬德,不但没有解散尉迟敬德的军队,而且和他同吃同住,事实证明,尉迟敬德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为后来李唐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毕竟秦王李世民收复了河东及太原,而地下秦王嬴政也是受益的,要知为何,请见下回分解。
「声明」:《秦王贴身带刀护卫》文中插图皆来源于网络,在此特表感谢,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删除。《秦王贴身带刀护卫》部分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