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1种一听名字就让人退避三舍的植物,您见
TUhjnbcbe - 2024/10/18 20:45:00

前面一起,我们分享了一些植物界的神仙起名,植物形态和名字两相呼应,名副其实,受到网友的喜爱。

除了好听、应景的名字之外,有很多植物的名字,听着就让人心惊胆战、退避三舍。今天我们就一起见识几种。

1.鬼吹箫

听到这名字,后背一阵发凉,其实鬼吹箫模样长得还不错,还是一种药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破血调经、祛风除湿、化痰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鬼吹箫是忍冬科鬼吹箫属的植物,下属植物有西藏鬼吹箫、黄花鬼吹箫、纤细鬼吹箫(瞧瞧都是起的什么名字),虽然长相不错,但一般都为野生,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2.王不留行

小编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好霸气,感觉应该一种粗狂很高大的植物!见了植物才知道,反差萌真的很可爱,人家明明很粉嫩,长得很“少女”。

王不留行是一种中药的名字,又称麦兰菜,石竹科,王不留行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农田里常见的一种杂草。

据说它的名字来历还和李时珍有关!李时珍当时看到这株植物说了句这样的话:“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这家伙的脾性也是十分的骄傲和霸气呢!

3.见血封喉

又名箭毒木,见到这种植物可要躲得远远的,该植物树皮灰色,春季开花,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也是一种剧毒植物和药用植物。

毒素来源于茎秆内乳白色汁液,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

4.蛇皮果

是棕榈科蛇皮果属植物,是地域性水果,对产地的光、温、水等需求具有专一性,如对温度要求较高,中国华南各地零星引进种植。

听这名字,小编怕蛇的人,是水果也不太敢吃。不过很多粉丝说味道还不错,以后遇到要尝试一下。

5.蜘蛛抱蛋

小时候看武侠片有点多,对“蜘蛛”这种动物有阴影。蜘蛛抱蛋这个名字,实在有点喜欢不起来。

之所以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花未开放的时候,花苞的裂片犹如蜘蛛腿,开放后蒴果球形,犹如蜘蛛抱住,所以叫“蜘蛛抱蛋”,同属的不少种类都有此特征。

不过,该植物还有其他的名字,一叶兰,听起来好了很多。

蜘蛛抱蛋叶形挺拔整齐,叶色浓绿光亮,姿态优美、淡雅,同时它长势强健。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观花植物配合布置,以衬托出其它花卉的鲜艳和美丽。此外,它还是现代插花的配叶材料。

6.铁筷子

铁筷子的名字听起来特别硬汉,像是武侠里的世外高人,但是开花后却像个娇羞的少女,反差极大,因为它从圣诞节开始开花,所以很多人也会把它叫作圣诞玫瑰。

铁筷子的耐寒性超级强悍,冬天能耐-20℃低温,就算是大东北,种在雪地里也没问题,全国各地都能养,喜欢的花友秋冬千万别错过!

7.水鬼蕉

又名美洲蜘蛛兰,因其花被筒长裂,一般呈线形或披针形;雄蕊6枚着生于喉部,而下部为被膜联合成杯状或漏斗状副冠,有如螯蟹腿、蜘蛛脚,故有"螯蟹花"、"水鬼蕉"的名称。

花绿白色,有香气。花期夏秋,蒴果卵圆形或环形,肉质状,成熟时裂开。种子为海绵质状,绿色。

8.臭草

又名马缨丹,马鞭草科马缨丹属的一种直立或蔓性灌木,原本产自美洲热带。

马鞭草科的植物大都气味特殊,马缨丹的气味算是典型代表,不少人闻过之后还会觉得头晕,所以不仅有臭草一名,还有臭金凤、臭牡丹、臭冷风这几个别名。

马缨丹的花十分好看,由大量的小花组成的花序,开放时按照从外围向中部次第开放,每一朵小花初开时都是鲜黄色的,后逐渐转为橙红直至深红(根据不同的园艺品种还有转成其他颜色的或者保持黄色不变化的),被称为“最美的入侵植物”。

9.冥界之花

这种植物在中国许多小说里,或被神化为有起死回生之效的仙草,或被视为杀人毙命的植物。

它就是水晶兰,鹿蹄草科水晶兰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这种植物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叶绿素,所以也无法像其他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但它自有一套生存之道,它靠吸收腐叶的营养来获得养分,维系生命,也是因此,水晶兰才会被称为“死亡之花”、“冥界之花”。植物起死回生的功效,也没有伤人性命的魔力,都是小说、影视剧杜撰出来的。

10.鸡屎藤

鸡屎藤的味道真是一言难尽,一凑近了或者揉碎它的叶子,一股臭臭的鸡屎味扑面而来。《纲目拾遗》这样描述,“搓其叶嗅之,有臭气,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

据说鸡屎藤的花能摘下来做鲜花饼,做鸡屎藤饼和甜点,或是直接煮汤喝,吃起来味道还是挺好的,不仅臭味全无,对身体还有很多好处!

11.打破碗碗花

破碗花、打碗花、打破碗碗花,不同的地方可能对应不同的植物,通常是一种形似喇叭花的小野花,生长在田间地头,下孩子听说,都会“离得”远远的,生怕接触后回家把碗打碎,遭家长数落。

还有哪些植物名字让您印象深刻,欢迎评论区留言!

1
查看完整版本: 11种一听名字就让人退避三舍的植物,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