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出自《晏子使楚》,这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话说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出使楚国,楚王依仗楚国的强大,想数次侮辱晏子和他的国家,而晏子也在一次次的机智与能言善辩中,化解了危机,保全了他和齐国的尊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桥段也就流传了千年。
《晏子使楚》中写道: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生长于齐而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晏子的回答莫不对楚王进行了沉重的反击,直接通过一个橘枳之分质问了楚王对楚国的管理问题!晏子在他的话里也指出了橘生于淮南淮北而不同的原因,即“水土异也”。则“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画外音便是:有些东西环境发生变化,则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人们引用。今天就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为何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橘生淮南:柑橘在我国有年的栽培历史,在今年某一篇报道中在重庆找到了柑橘的元始天尊,宜昌橙与当下所有市面上的柑橘类水果有着莫大的历史关联与渊源。
柑橘属芸香科柑橘属,柑橘主要产地都在我国长江以南,长江中下游为盛,其中有四川的川桔,重庆奉节脐橙,湖北宜昌秭归椪柑,江西赣橙,在全国的知名度都较高,供给影响范围也比较敖广,另外最为人熟知的当属褚时健褚老创办的品牌——云南褚橙,还有广东广西沙糖桔,皇帝柑等。从柑橘的产地来看,这些地方统称我国南方,即中国南方地区。晏子说:水土异也,便意味着柑橘生长也需要它所适应的水土环境和生存条件。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柑橘的生长习性,柑橘为多年生常绿果树,它的一生经历营养生长、结果和衰老、死亡的变化,且一年中随四季的气候变化有规律地进行萌芽、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进入相对休眠等物候期。柑橘性喜微酸、湿润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6度,最适合生长的湿度75左右。毋庸置疑,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完全满足柑橘的生长,季风性气候为南方带的充沛降水保证了南方湿润环境,为柑橘的生长和挂果成熟提供了充足水分;南方地区以红壤土壤为主,其自身微带酸性,也保证了柑橘喜欢的微酸环境。我国南方夏季得益于地球公转使得太阳之神对我国南方的关照,南方温度高,光照充足也使得柑橘口感良好,甜度很高;冬季幸得于大巴山—秦岭等山脉东西走向,这道天然屏障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地区及内陆地区的寒冷空气的南下,是我国南方的冬季处于温暖的怀抱里,让柑橘得以在南方的暖阳里生息!在淮北橘树无法在露天环境下长期生存,在当时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
枳可生淮北:何为枳呢?摘自百度百科:“小乔木,高1-5米,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绿色,嫩枝扁,有纵棱,刺长达4厘米,刺尖干枯状,红褐色,基部扁平。叶柄有狭长的翼叶,通常指状3出叶,很少4-5小叶,或杂交种的则除3小叶外尚有2小叶或单小叶同时存在,小叶等长或中间的一片较大,长2-5厘米,宽1-3厘米,对称或两侧不对称,叶缘有细钝裂齿或全缘,嫩叶中脉上有细毛,花单朵或成对腋生,先叶开放,也有先叶后花的,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后者雄蕊发育,雌蕊萎缩,花有大、小二型,花径3.5-8厘米;萼片长5-7毫米;花瓣白色,匙形,长1.5-3厘米;雄蕊通常20枚,花丝不等长。果近圆球形或梨形,大小差异较大,通常纵径3-4.5厘米,横径3.5-6厘米,果顶微凹,有环圈,果皮暗黄色,粗糙,也有无环圈,果皮平滑的,油胞小而密,果心充实,瓢囊6-8瓣,汁胞有短柄,果肉含粘腋,微有香橼气味,甚酸且苦,带涩味,有种子20-50粒;种子阔卵形,乳白或乳黄色,有粘腋,平滑或间有不明显的细脉纹,长9-12毫米。花期5-6月,果期10-11月。产山东(日照、青岛等)、河南(伏牛山南坡及河南南部山区)、山西(晋城、阳城等县)、陕西(西乡、南郑、商县、蓝田等县)、甘肃(文县至成县一带)、安徽(蒙城等县)、江苏(泗阳、东海等县)、浙江、湖北(西北部山区及西南部〕、湖南(西部山区)、江西、广东(北部栽培)、广西(北部)、贵州、云南等省区。”可以看出枳的生长范围相较于柑橘而言更广,秦淮线以北的陕西、山东、河南、山西都能正常栽培,我国华北一带的冬季气温可以用严寒来形容,说明枳的耐寒能力强,对温度要求小,所以枳,可生淮北。
枳的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等可见枳的味道并不怎么样,据我猜测可能酸涩到极致。可谓“天生我才必有用”,虽不能食用但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枳的广泛栽种作绿篱供药用能破气消积并治脱肛等症提机酸;种子榨油;叶、花及皮提芳香油;栽培于荒、路旁或作庭园绿篱以作观赏!
因此橘和枳其实是有本质区别的,二者不可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能进行转化,生于春秋战国的晏子和楚王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水平,无法准确掌握植物的种属,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一学晏子的智慧,去解决生活中的重重困难!
大家好,我是归农g,每天和大家探讨一个我们身边的农业问题,喜欢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