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核心阅读
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多地少,但技术、理念、资金优势明显,如何让一亩地产出更大效益?
苏南地区试点轮作休耕,耕种强度做减法,质量效益上做乘法,走出了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之路,给这类地区发展集约高效型农业带来启示。
“高产”变“优质”,让疲倦的土地攒足劲
水稻亩产斤,又是一个丰收年!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金家庄村种植大户邵拥军站在田边,得意地讲起增收秘诀:“你瞧,这是刚种下的紫云英,明年开完花,就能作为水稻的绿肥还田。”
休耕一季,邵拥军明显感到土壤在恢复元气:去年轮作油菜花,4月花期结束,油菜被翻耕进20厘米深的土里,一个月后腐化成天然有机肥。蚯蚓、虫子、草籽跟着泥土被翻上来,引得白鹭争相啄食。5月水稻插秧,田间泥土变松变软了……
这一切,在5年前都很难想象。那时候,昆山农村很多承包地都流转了。为支付流转费并实现盈利,很多经营户高强度种植,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地力退化,化肥用量更大了,导致土壤微生物环境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农药用量随之上去。
“过度追求高产,到了该刹车的时候。”许多人认识到。年,昆山在全省率先推行轮作休耕试点。
“休耕不是为了休,而是为了更好地耕,从高产到优质切换跑道,最终目标还是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鲁勇直言。
实施轮作休耕,一开始阻力不小。这里是鱼米之乡,人均耕地少、复种指数高,许多农户对绿色生态理念缺乏认识,认为轮作休耕会减少收益,难以接受。
示范先行。昆山从新型合作农场开始试点,财政给予每亩元补贴。位于阳澄湖边的巴城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
“在秋冬季进行轮作休耕,同时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轮作换茬、深耕晒垈、休耕培肥,种出了‘不一样’的好稻米。”巴城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凌学林说,轮作休耕后,每亩减少化肥23公斤、农药0.38公斤,病虫危害率降低10%—15%,而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增加到28.6克,亩均效益增加10%以上。
让邵拥军下决心休耕的,是年的那场灾害。当年11月上旬播种小麦时,连续阴雨导致种子烂在了地里。麦种下了3次,12月初才补种好。抽穗扬花期、成熟期,又受阴雨长、降雨多的影响,不仅出现了穗发芽,还暴发了小麦赤霉病,损失了3万多元。
这让邵拥军体会到了传统“靠天收”的风险。正好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门推介新品种——南粳46。“新品种品质好、价格高,还能避高温热害,收入不降反增。”算开账后,邵拥军痛快答应了。
示范带动,科技入户,轮作休耕试点逐步推开。如今,昆山市轮作休耕面积达到4.4万亩,苏南地区整建制推进,3年带动全省实施轮作休耕万亩。
卖稻谷到“卖品牌”,一季收益顶两季
“谁说种地不挣钱?”一见面,宜兴市杨巷镇农民史明祥就讲起自己的“种粮经”。
“以前一年辛辛苦苦种20亩田,收入也就万把块钱。”史明祥拿年举例,粮站收购价是一斤稻谷1.55元,但买不起烘干设备、无法晾晒,质量不达标,又怕砸手里,只好硬着头皮便宜卖给米厂。
现在,史明祥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百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在合作社负责水稻种植。“租金加上工资,一年能挣8万多元。”史明祥得意地说。
百粮公司负责人方幸军也经历过产业的曲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土地越种越没劲儿,公司只能“收百家粮”,大米色泽、长短、形状各异,而且容易碎、口感差,卖不上好价。“稻谷收购价一斤1.5元,米价达到2.1元才能不亏本,没有好米,就打不出品牌,企业经营难。”
几年前,宜兴市实施轮作休耕,每亩补贴元,方幸军意识到,打造品牌大米的机会来了。“轮作休耕带来了绿色生产方式,农药化肥少用了1/3,土壤活力不断修复,大米从源头上更加符合绿色标准。”方幸军说,公司流转土地1万余亩,由当地两家合作社负责经营,水稻亩产平均高出50公斤、亩效益高出元。公司有了好粮源,农民有了好收益,可谓两全其美。
由稻麦两熟变一季水稻,休耕一季为优质水稻提供了更好的养分。“良种就是好,一季顶两季!”星马合作社负责人马勇介绍,通过专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网络化营销,合作社生产的“宜皇”大米,成色一致、颗粒饱满、晶莹透明。“售价比普通大米贵出一倍,市场上还抢着要呢!”
杨巷镇其他米厂也纷纷跟进,“杨巷大米”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打响了,市场理顺了,现在不再‘稻强米弱’,稻强米也强了!”方幸军高兴地说。
优质优价,水稻种得好、大米卖得贵,百粮公司又返利给种植户,鼓励经营主体采取轮作休耕方式,推广使用有机肥,并以每亩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马勇坦言,从事绿色种植效益高,合作社更有积极性了。
“农户增收,村集体也得益。”杨巷镇副镇长王广军算了笔账:镇里10个村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亩,村集体一年可增收近万元。同时,实行统一经营,每年可为村集体减少水电费等服务性支出万元。
农旅融合,赏花经济火了,品牌大米俏了
“每年秋季,无人机把紫云英种子播撒到水稻田里,待到水稻收获时,小小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一棵棵绿苗,置身于稻茬之中,绿肥开始孕育……”
今年13岁的汪豆豆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话时,父亲汪康十分惊喜,“本以为下一代对农业淡漠了,没想到她有这样的感情。”
两年前的一个周末,在南京工作的汪康带家人到城郊的六合区兜风,旅途中,他们被一片紫色的花海所吸引。“很多人不约而同走向那片花海,停下来观赏拍照。”汪康回忆,女儿观赏了很长时间也不舍得回家。
艾津稻园的“新农人”王光还记得当时遇到小豆豆一家的情景,他耐心地介绍:这种花叫紫云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它还是一种绿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肥含量,化肥使用量能减少40%左右,水稻亩产能增加斤左右,稻米的口感和营养也能提升。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告诉记者,轮作休耕试点3年来,耕地地力平均提升了0.5个等级。伴随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一些地方的赏花经济火了起来。
今年春季,昆山千灯镇大唐生态园高效农业示范区内,橘红色、红色、紫色、黄色、白色五色油菜花怒放,田地如同一个大型调色盘,吸引了17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赏花,门票收入58.48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做足赏花经济,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从田间到饭桌打造农旅融合,串起这条“项链”的一个个“珍珠”,便是与之相关的农事活动:五六月插秧节期间,组织插秧比赛、抓鱼摸虾等活动;在水稻生长期,每周开展稻米小课堂,举办各种亲子活动,介绍餐桌上的米饭的生长过程;稻子成熟,稻园迎来丰收节,孩子们把收割后的水稻在机器上脱粒,再把稻谷放在碾米机上碾出大米。不少参观者还会“认购”共享稻田……
这样的农事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旅融合产品,更打通了当地优质大米的销售渠道,壮大了品牌大米的发展规模,“艾津大米”质量好、口感佳、可体验,深受市场欢迎,市场售价达到每斤19.8元。
如今,艾津农业的44名大学生成为“新农人”,每年创造0多万元的收益,其中农旅融合的贡献率从去年的20%增长至今年的近35%。
行走在苏南乡村大地,田野里“长”出一处处美丽风景,现代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记者何聪姚雪青)
《人民日报》(年12月06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