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讯(通讯员黄建平艾华国王中海)临近岁末,寒冬腊月,当各项工作都在年终总结盘点的时候,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永州市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让粮食安全底盘更加坚实。
冷水滩区伊塘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周建国摄)
增产量。临近腊月,冷水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龙井村的施工现场,同样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盛唐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长意正在协助施工队伍进行高标准农田施工作业,挖掘机正在对新建田间道路的路肩进行基础开挖,工人们正在进行水泥浇筑作业。涵渠正在延伸,机耕道正在扩展,农机下田设施、桥、涵布置合理方便……合作社这几年都承包了多亩农田,年年初区农业农村局准备对这片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时,仔细征求村组群众和合作社的实施建议,做到合理规划,方便实用。合作社负责人唐长意表示,这几年合作社水稻亩产在公斤左右徘徊,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农田内的路渠桥涵进一步得到完善,各种农机下田更方便、水肥更及时,产量肯定噌噌往上涨。“来年肯定会有个好的收成”,唐长意对于未来充满憧憬。
高标准农田年度项目区灌渠正在施工(曾盼摄)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冷水滩区早筹划、抓实施、强管理,统筹部署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彰显了高标准农田战线的使命与担当。
冷水滩区湖美农业智能温控作业屏(周建国摄)
冷水滩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段华山介绍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冷水滩区实施3.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选择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向土地集中流转的区域倾斜,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6.5%。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水高效’的目标,为粮食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提质量。在蓝山县高标准农田所城镇项目区,工作人员正在农田抛洒紫云英、苜蓿等绿肥种子,远处的旱地里,一片油菜长势正绿,在一些土壤酸化田地里,作业人员根据湖南品标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检测报告,往农田里抛洒生石灰、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团沅村村民邱兴华挑着猪粪便边走边高兴的说道:“如今党的政策真是好,我往自家田里倒有机肥,政府还给我发钱,每担30块”。
高标准农田里的绿肥花开正艳(何庭军摄)
粮食“质”要安全,耕地必须健康。蓝山县以健康的耕地质量保障,为粮食安全系上“保险带”。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盘仁文介绍说:“耕地也像人一样,久了也会生病。定期对耕地进行‘体检’,是确保健康的有效手段。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在于提高产出能力,而且在于提升耕地地力。蓝山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还重点落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复措施,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田绿肥亩鲜草还田量可达公斤以上,可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使得耕地地力持续提升,今年已实施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比“十二五”末提升了0.个等级,粮食平均增产5%以上。
蓝山县所城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陈志刚摄)
用科技。走进祁阳茅竹镇肖家村德辉农业高标准化智慧农业种植基地,只见一根根白柱子矗立在田间。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些白柱子是水肥传感器,土壤缺不缺水、少不少肥,我不用到地里、看下手机就知道了。”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作业(何庭军摄)
在茅竹镇富联村的千亩双季稻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施工人员正在灌渠安装水量计量设施,在这片智慧农业的高标准农田里,智能灌溉系统、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田间气象站等“硬核装备”令人赞叹。种粮大户柏宾、柏鑫兄弟俩,今年全程体会了一把田间高科技,见证了“无人作业时代”的到来。育秧时节,用调试好的恒温育秧设备,半天能装多个秧盘,谷种发芽率在92%以上。插秧时,两台丰疆智能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标准直线插秧,插出来的秧苗比人工驾驶的株距行距都要整齐。施肥季节,一架小型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穿梭飞翔,喷出的浓浓药雾,均匀地洒在田野上,两天时间,多亩的示范区稻田病虫害防治任务就完成了。
祁阳县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苏伟摄)
超级稻亩产公斤频现,不仅得益于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更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内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和植保无人机、机械化耕种、智能化灌溉设施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助力。
高效节水智能灌溉系统作业(何庭军摄)
“现代农业科技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农田里碰撞,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儿’,农民种地更轻松,代表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祁阳县耕地质量局局长唐湘文深有感触。
促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哪些变化?道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农垦股负责人刘进表示,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土地逐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生产向机械化集中,管理向专业化集中,经营向市场化集中,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道县高标准农田年度项目施工中(曾盼摄)
事实正是如此,一大批新农人、新农企走进农村、走进田地,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耘着粮安天下的希望。
截至目前,道县发展粮食种植大户户,已有26.6万亩的耕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增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收入。据悉,道县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年粮食亩产提高公斤,全年增产1.7亿斤,带动农民增收2.21亿元。
道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何庭军摄)
从“零散”到“聚合”,从优势区域布局,到经营模式创新,道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生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抗逆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了农村土地经营逐渐向集约化发展方向迈进,切实有效夯实了粮食生产根基,把粮食安全的重任越扛越牢,让“金扁担”越挑越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