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茶一杯,谈人间百态。浅墨半盏,书千古大医。到最后,泪了烛光,软了心肠。
今天继续来聊一下骨质疏松。
有这样一个女子,年63岁。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4年有余,最近半年,反复出现腰酸、背痛、腿软、关节疼等问题。而且一到晚上,疼痛就会加剧。
严重的时候,不管是走路、弯腰还是下蹲,甚至躺着翻个身,都会感觉到无比艰难。
到医院检查过,确诊为骨质疏松。针对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是最近以来,症状加重,而且伴随怕冷、头晕、胸闷等症状。决定投中医试试。
刻诊,脉象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舌质偏紫黯。
于是,给她开了一张方子:
骨碎补20克,淫羊藿、制首乌各15克,鹿衔草、莱菔子各12克,制川乌和制草乌各6克,川芎15克。
一共是七剂,水煎服。
用药一周以后,患者病症大大缓解,但是下肢依然无力,且出现便干、唇舌麻木的现象。这时候,制川乌和制草乌就需要减量了,坎一半后再加狗脊12克。这一次,一共是15剂。
用药之后,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等到最后,用原方加减调整一个多月,诸证悉平,生活恢复如常。
这张方子看似简单,仅仅用了6味药,其中道理是什么呢?
中医讲,肾主骨。也就是说骨质疏松,是肾不主骨的表现。当我们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的时候,骨头就容易失养,造成骨质疏松。
这里头,骨碎补、淫羊藿、制何首乌可以养肾精,补肾阳,滋肝肾。鹿衔草、草乌和川乌,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川芎,用于活血化瘀。莱菔子,则可以消食导滞,以免滋腻之品伤胃。
后来,这个老太太便干,唇麻,考虑到是川乌和草乌的辛燥之性使然,于是减量应用,酌加狗脊继续强补腰膝。
如此一来,患者的病自然也就被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