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梧桐掩映下的衡复风貌区,总有那么一抹人文色彩,让漫步其中的人情不自禁地有一种陶醉之感。为了推进高品质发展,建立有温度的徐汇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天平街道和区文旅局携手,在乌鲁木齐南路66号,66梧桐院打造了定制非遗主题系列活动“梧桐记忆”——66非遗。
4月12日下午,梧桐记忆——66非遗活动在众多文化大咖和爱好者的期待下,拉开了序幕,第一期就是重量级的非遗作品展“金石永不朽草木承薪火”石鼓文专项作品展。
不少人有这样一个疑问,石鼓文是什么呢?
石鼓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鼓型石体上的文字,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是篆书的一种。晚晴名家吴昌硕就是石鼓文隶书的代表人物,提起吴昌硕相信很多人都如雷贯耳,他可以说是集“诗书画印”为一身,在四个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也是有着极深的影响力。在其擅长的书体中,尤为让人钦佩的就是他的篆书,特别是石鼓文,吴昌硕被誉为“石鼓文篆书第一人”。年12月石鼓文书法入选上海市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这次展览就是以吴门四代五个人的石鼓文作品为展品,向市民展示石鼓文的魅力,也可以让市民在欣赏书画的同时,体会四代人石鼓文的变化。
展厅的入口处,是吴昌硕先生的两幅真迹。第一幅真迹是一副对联,上联是:鹿永自天其导孔硕,下联是:鱼乐于水以游既深,都是采用石鼓文为体书写而成。
比如上阕的鹿字,即使不认识石鼓文,但是从字上方的两个角、饱满的身躯,以及散开的四肢,也能隐约感受到这就是一头鹿,而下阕的鱼字,横过来也像一条游荡的鱼一样,在观看时探索这些字里的奥秘也别有一番乐趣。
吴昌硕对石鼓文还进行了改良,将原先方的石鼓文,略微拉长,同时参照刻印的技法,疏密结合,密处密不透风,疏处宽能走马,形成了独有的特色。而吴门后代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吴门石鼓文进行了再创作,有些略微厚重,显得庄严稳重,有些偏于灵动,让书法更具绘画之美,有些偏于个性,便于抒发自己创作时的心情,可谓是各有千秋。
照片为吴昌硕曾孙,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吴超
要想鉴赏石鼓文,首先要了解篆书,篆书的书写就好比人的构成一样,上密下疏,具有自己独特的规范,有着一种动态美。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本期的“金石永不朽草木承薪火”石鼓文专项作品展仅持续一周时间哦,到4月19日就撤展啦!所以想要领略石鼓文的魅力、品鉴大师的真迹,赶快来乌鲁木齐南路上的66梧桐院看下吧~
记者、视频:刘倩朋
编辑: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上观号作者:徐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