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他曾经穿上了人民警察的制服
TUhjnbcbe - 2020/6/29 12:50:00

专访编剧野夫:80年代充满理想主义 今天崇尚物质主义


专访编剧野夫:80年代充满理想主义 今天崇尚物质主义


Time 2015-09-09 12:53:28 情感驿站


  做魅力女人


情感驿站独家对话《1980年代的爱情》编剧、著名作家野夫


用一句有些冒犯的话来说,野夫先生行走江湖的身份,更多地是一名文化人,而不是电影人。虽然大时代在他的幼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但身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曾经穿上了人民警察的制服,前途一度不可限量。直到1990年前后,深陷牢狱之灾的他才开始从生命的痛点中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人生、审视时代,用他的话说,一度,确实有过很深的绝望。


近年来,文化界对野夫的喜爱、尊敬让他的名字持续保持着热度。《江上的母亲》《身边的江湖》《父亲的战争》,他笔下的著作几乎本本畅销;谈坐牢、谈家史、谈社会,邀请他的访谈和论坛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大陆公开出版的作品,也在不少文艺青年之间悄然地流传。但是找他谈电影、写剧本的,据他所言以前其实一直有,但确实这两年来特别多。而之所以在蜂拥而至和三顾茅庐的电影人偏偏选中霍建起,是因为我和霍建起一见如故,算是神交已久。


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的同名小说,野夫坦言耗时近10年,而且第一次下笔的时候,写的本来就是电影剧本,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暂时放下了。因此,《1980年代的爱情》比起一般的电影改编,虽然多走了一些弯路,但其实本来就是一种电影语言的回归。野夫的密友中,不乏第五代、第六代著名电影导演,他开玩笑地讲霍建起只是名字听说过,没有实际接触过,但反而我的小说就偏偏给了一个我不熟悉的导演,这也是一种缘分。


虽然彼此惺惺相惜,但在电影筹拍过程中,霍建起却生怕自己误读了野夫。不但剧本写作上力求还原原著的感觉,拍摄地也选在野夫的家乡湖北利川,甚至在男女主角的甄选上也极力征求野夫的意见。在青年演员芦芳生、杨采钰从选角中脱颖而出之后,霍建起依然不放心,再三请野夫再看一眼,过过目。事实上,两位演员的言谈、气质也得到了野夫的充分肯定,霍建起没选错人,那种感觉是对的,符合我对翁小关和丽雯的想象。


然而,正如这部电影的片名一样,故事是一个80年代的故事,当下看惯了《小时代》《匆匆那年》的90后、00后们,还能于30年前的悲欢离合中心有戚戚焉吗?对此野夫并不担心,他透露每天微博上都有好多好多年轻人给我留言、私信,谈谈他们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这说明爱情、人类的普世情感,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如果有的年轻人当下不能理解,我相信,沉淀过后会有感触的。


本文地址: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曾经穿上了人民警察的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