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花木文化琐谈140医者之草浅谈艾
TUhjnbcbe - 2024/3/26 18:29:00

春节立竹——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插柳——清明不插柳,死后不如狗。

端午挂艾——五月冬不插艾,死后不如黄芽菜。

重九赏菊——待到重阳节,还来就菊花。

……这是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习俗,都被赋予吉祥、祈福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花草树木能够走进世间的节日且被赋予特定的意义,这是花草的幸事,也是一种花木特有的文化现象。

具有特定的民俗特征、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而且又有价值实用,为百姓增福祉,这便是花草中的翘楚。艾草就是这样一种翘楚。艾草,苏北民间呼之“艾”,它生长在时光的深处,成长在历史的丰沃土壤里,徜徉在历史长河的河床上,荡漾在《诗经》的祥和旋律里。

资料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艾草。我国古代把“杏”称为医家之花,故以“杏林”称谓之,把“艾”称为医家之草,故有“艾灸”一说。艾草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入药的草本植物。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呈半灌木状,其植株有浓烈的独特的气味,也属于香气的一种。艾草的叶子细小,厚如纸质,上面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绒毛,采摘回来阴干,粗者可用于温针或制作艾条,细者可用于制作艾炷,其质地以陈年者为佳,能灸百病。灸是拿艾草点燃后熏烫人体的穴位,艾灸在大街小巷仍有存在。

艾草全草均可人药,温经安胎、祛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尔雅·释草》里赋予了艾草一个水火兼容的名字——冰台。古人将冰块做成凸镜可于日光下聚光取火,艾乐其下,灸疾有奇效,具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刚微结、回微逆等功效。

记得儿时的乡下到处是艾草,尤以河边、坡地为盛,微风一吹,起起伏伏,低处荡漾,高处摇曳,那些相偎的野花刚刚开了一点点,它们躲在艾草丛里,影影绰绰如梦幻一样,似乎听见了脚步,知道我们的到来,野地里的艾草竞相挺直了腰身,一副往前探呀探的样子,露出叶子背面的如霜绒毛。我们停住脚步俯身在一片艾草上,贴上耳朵想偷听艾草们的悄悄话,可这时候艾草们都不说话了,只是把一脉一脉的细微清香送过来,沁入我们的肺腑。

采摘艾草很有讲究,需要趁着露水采摘。端午节前后几天,趁着露水采回的药效最佳。艾叶阴干后熬汁泡脚,可治疗伤寒感,有火降火,有寒驱寒。乡下人大多洞悉艾草的功效,每个家庭里母亲的都会在合适时节采回一些艾草,晒干后收藏起来。乡下的孩子出生后,爷爷奶奶都会亲自到野外采回大量的艾草晾干揉碎,为孩子缝制一个馨香的艾叶枕头,艾叶枕头可以驱赶虫、安眠助睡,使小孩子夜夜安睡不哭闹。

端午采艾草,煮水洗澡,是一些地方的固有习俗。我们小时候都洗过这样的澡。端午那天,尤其是阳光灿烂的中午,一小孩子在装满艾草水的木盆里扑腾,水花四暖,淡淡的清香漫来,孩子们的笑脸如花骨朵一般灿烂。据说洗过艾草澡的孩子,还要在手腕上、脚腕上扣上红色的绒(民间谓之“扣绒”),如此天生不会生痱子,而且传说是红色驱邪。

菖蒲似剑斩千妖,艾叶如旗招百福。我国的端午节是代代相传的卫生节日,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用雄黄水酒扫庭院,将艾条伴以菖蒲于门棚或悬于堂中,用来驱缭避邪。“手执艾旗招百福”,摇曳的艾草仿佛已经成了民间吉祥的“灵符”,在春天的千家万户门口。到了夏天,采艾草铺在席子下面,可以驱虫驱蚊。更有艾草的清香驱赶夏日的浊气,缕缕清香伴你入眠,那种境界是空调房间无法比拟的。艾,与“爱”的读音相同,这大概也算是艾草的花语之一,一种可人、温馨的文化表达。也让人们总觉得艾草像轻盈可人的女子一般。有些女人,最好一辈子不要遇见,而“艾”一样的女人,一辈子一定要遇上一回,而且最好还是在故乡的大地上乍然相见,那样的感觉才更美好。(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根华供稿,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和中国刑警学院董杰供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花木文化琐谈140医者之草浅谈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