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大渡口镇庆丰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点
田野,孕育着丰收的希冀;农业,正走出铿锵的步伐。
市第五次*代会提出,要建设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与乡村全面振兴双轮驱动,实现城镇发展和乡村建设相得益彰、互促共荣。
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抓好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书写出新时代池州“三农”工作发展新篇章。
年前三季度,全市一产增加值46.7亿元,增长9.4%,居全省第8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绝对值达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元,居全省第7位;增速达12.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累计增速47.2%,高于全省平均值44.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把握战略定位保障粮食安全
65.45万吨!粮食再获丰收!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4万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万亩,同比增长1.9%,超全年目标任务3.29万亩;粮食总产达到65.45万吨,同比增长3.48%,超全年目标任务0.45万吨;建成优质专用水稻示范基地82.9万亩,油菜籽收获面积45.万亩、总产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了14.48%、14.0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保障粮食安全,稳住农业基本盘,不仅稳住了老百姓的米袋子,带来了幸福生活,也增添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一招招硬举措为粮食安全筑下了坚强防线。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完善灌排水等基础设施,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截至目前,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累计达到.39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7%。年度计划实施16万亩。
▲大渡口镇植保无人机大面积预防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片
提升耕地质量。全面落实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制污染等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绿肥种植、土壤深翻、秸秆还田等方式提升耕地地力。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田间道路、机耕桥等措施推动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年实施土地平整亩,修建机耕路79.83公里,生产路16.7公里。
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年,开展了耕地撂荒基本情况调查,逐村逐户摸清底数,建立了信息台账,摸排撂荒耕地.45亩,涉及农户户,并按照分类指导、因地施策的原则,逐步纳入高标项目整治完毕。
▲乌沙镇高标准农田新河坝抗旱站北干渠整治工程
“坚决扛稳粮食生产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落实种粮补贴*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稳中有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全面推动资金、土地、环保、金融等生猪稳产保供*策落地落细,加快推进生猪养殖项目投产达效,着力提升生猪产能。
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增收致富
寒冬时节,池城大地处处蕴藏着生长的活力。
走进池州市九蒸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精加工车间,只见一袋袋裹着泥土的*精离开土地的怀抱被送到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各种形态的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精初加工
“我们种植*精亩,年营业额突破1.8亿元。”池州市九蒸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大伟说道。
宋大伟是池州市*精种植大户中的典型代表。几年前,他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下,回乡创业成立了池州市九蒸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主攻*精等中药材的种植和深加工。
如何让深山里的好产品迅速进入现代化产业链,推动农产品价值链条延伸,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
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先后20余次深入省内外调研考察,进一步摸清我市绿色食品的现状、底数和现有*策,学习借鉴外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立足茶叶、九华*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等产业资源优势,围绕粮油、家禽、水产、中药材、茶叶、林特六大产业,分别从产业现状、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品牌拓展、分县区目标任务等6个方面,制定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国家级龙头企业天方茶业加工车间
市级财*还设立池州市农业发展奖补,每年预算资金万元,大力支持以茶叶、九华*精、池州鳜鱼、皖南土鸡四大产业为主的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通过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支持主体做大做强、支持品牌宣传推广,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我市依托优质富硒资源,立足粮油、家禽、水产、中药材、茶叶、林特六大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初步形成“1+6”发展格局。全市共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万亩,总产值达27亿元;皖南土鸡出栏万羽,总产值达29亿元;鳜鱼池塘养殖面积达到3.3万亩,总产值达5亿元;九华*精种植面积3.06万亩,总产值达7亿元;全市现有茶园35.9万亩,总产值达12.26亿元;林特面积15.84万亩,总产值达24亿元。全市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个。
▲天方产业园
目前,池州市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主体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年又有6家主体入选第二批创建名单。自开展基地示范创建以来,各县区以融入长三角市场为重点,积极打造省、市两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强龙头、创品牌、延链条,以工业理念大抓农业产业化。池州农业正在实现从卖资源、卖产品走向卖品牌、卖文化的华丽转变。
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活力
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到产业链融合发展改革、低收入人口帮扶改革,再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革、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改革,一场场“革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串起广大农民小康路上的“幸福链条”。
▲安徽天利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围绕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农业农村局用改革的方法去破解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策体系,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
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排查并整改问题22个;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账务分设”试点,在完成个村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建账;建立县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推进村集体“三资”纳入系统管理;推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利用承包地确权成果,实施普惠金融项目;推进东至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全省第一宗宅基地线上申请审批业务并发放“一证一书”51宗。
通过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截至目前,全市“三变”改革村覆盖率达72.6%,今年新增农村耕地流转2.6万亩,累计流转91.8万亩,流转率55.7%,累计为4.4万农户和经营主体放款55.9亿元,新增集体经济强村32个,全市消除薄弱村30个,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乡情乡愁的重要寄托。
初冬时节,走进殷汇镇杨桥村,一幅幅色彩艳丽、特色鲜明的“文化墙”,展示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最新成果,也是聚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殷汇镇联丰村、旧溪村、杨桥村等9个村,引导村民树新风、倡新风的文化墙已经变成群众家门口的“活课堂”。
像杨桥村一样,近年来,全市农村宜居水平不断提升。为着力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难题,我市探索出了“5+工作法”,即“点上+面上”使管护职责立体化、“专职+兼职”使管护队伍多元化、“有偿+无偿”使管护服务个性化、“统筹+自筹”使资金来源多样化、“农户+大户”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年度86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总体进度达80.8%。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户,占总任务的%。
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让每一片田野都充满着希望。五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硕果累累,新征程上接续奋斗,“十四五”时期,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三农”工作全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通讯员: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