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苔连接中日艺术的一段幽深的绿
TUhjnbcbe - 2024/3/4 18:12:00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青苔,是苔藓植物的泛称,它不是一种独立生长的植物,而是附着于物体表面铺展、延伸,故也称苔衣。青苔色泽多样,以绿色为主,也有紫苔、*苔、黑苔等,目前苔藓植物大约有超过20,种。它以它柔丝般的细茎,附着在山石、树木、水池、屋瓦、石路、砖墙等潮湿处,为万物织出美丽而风姿多彩的“衣衫”,它虽然根本不深,无花无实,但确是艺术世界一片不可缺少的景色,也是连接中日两国艺术与文学一个重要媒介。

西芳寺的苔庭

日本的苔藓园林

日本的园林艺术,经常使人感到一种闲静淡雅之情,茅屋木舍,柴门草牖,青石浅流,走过圆石铺路的通幽小径,往往是绿荷掩淡红,白鹭立桥头,无伪的自然流动在无伪的艺术中,而它的高潮,绝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浪红深紫,而经常是一片微紫暗绿的苔衬一朵淡色小花,在近于枯寂的朴素中流动着自然透明的时间和透明的生命。

在这淡雅和朴素中,“苔藓”这个极其普通的植物,可以说是日本园林艺术中的一个“主角”。

日本园林中苔藓植物的应用历史可能在世界最早,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京都西芳寺是日本最著名的苔藓公园,因为青苔覆盖大部分庭园,又称为“苔寺”,其前身是由圣德太子的别墅改建而成的寺院,于年由梦窗疎石重新兴建。除西芳寺外,以苔庭著称的日本园林还有很多,如鹿苑寺、慈照寺、醍醐寺、大德寺等。

西芳寺是位于京都市西京区松尾市的临济宗佛教寺院,这里可以说是青苔的“博物馆”,庭园中有种苔藓,因此被称为“苔寺”。种青苔,编织成由种色阶编织的地衣,和满园的绿树形成一个立体的绿色迷宫,这个以苔色闻名世界的寺院,是世界文化的遗产。

中国苔藓园林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已在积极发展苔藓绿化。年上海世博园的主题馆外5平方米的生态绿墙就是以苔藓植物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成为了世博园里引人注目的“绿色长城”。据说西湖边也在试验苔藓铺地,或成为中国首个苔藓公园。

苔藓园林

中日古代诗人的苔藓意象

在文学中,日本人也同样酷爱“苔藓”这个意象,在日本最古的诗集《万叶集》中,仅咏苔藓之诗就达十二首之多。

“苔藓”这个意象,首先代表着时间的悠久与恒长,王维诗云:“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诗》),而万叶诗人在吟唱悠久与恒长时,常让幽绿的苔色爬上时间的古藤。如有人在向日本当时的著名女诗人额田王献诗并赞美她长寿时,便从“吉野”这个地方折来一枝结满了绿苔的松枝,“苔”一旦和“松”等长久生存的树木结合在一起,“永恒”便从中苍郁地生长出来,如《万叶集·卷二》中有一首悼亡诗云:“伊人芳名垂千古,直至幼松染浓苔。”《万叶集》用“苔”来表示时间的长久,并把这种意象用在情诗中。

“苔藓”常被赋予“时间的悠久与恒长”的意向

而万叶诗人最有意思的创意,是把“苔”和“枕”结合起来。在《万叶集》中,“苔”和“枕”结合的诗共有三首,如卷十一中有一首诗云“洁布铺枕上,孤影对枕问。恋君君不见,枕上满苔茵。”思恋之心,一日三秋,寂寞渗透了孤独的影子,虽可能只是片刻离别却漫长如永恒,如漫漫绿苔爬上冰凉的梦枕,时间过得太久了,以致世界和心灵变得同等荒凉。“苔枕”应是日本诗人的恋之独创,中国诗人似乎未曾吟过,我受万叶诗人们的影响,吟咏了一首如下把“苔”和“枕”连接在一起的诗:

一条停滞的船

孤独成一块礁岩

那些远航的遐想

结满灰色的盐碱

夕阳落水

锈迹斑斑

枕梦

长满苔藓(张石诗)

在中国,“苔藓”的意象也是古代诗人们情思所寄之处,有关“苔藓”的词汇更是多不胜数且条分缕析,《本草·陟厘》集解云:“盖苔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

诗人咏苔,更是纷纭百态,参差多姿。

如咏苔衣:“莎径晚烟凝竹坞,石池春色染苔衣(刘沧《与僧话旧诗》)。”“绕舍苔衣积,依墙黎颊红(陈师道《家山晚立诗》)。”

咏苔茵:“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顾况《送友人失意南归诗》)。”“夕阳欲下少行人,绿遍苔茵路不分(萨都拉《道过赞善庵诗》)。”

咏苔径:“石溪流已乱,苔径入渐微(刘春虚《送东林廉上人还庐山诗》)。”“苔径临江竹,茅檐遮地花(杜甫《春归诗》)。”

咏苔色:“春宫闭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江淹《别赋》)。”“苔色满墙寻故地,雨声一夜忆春田(郑谷《中年诗》)。”

苔痕藓迹,是中国诗人盎然诗情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它是深红的夕阳下一片老绿的衬景,苍凉古道上一段殷殷的别情,断垣残阶上一缕悲凄的思念,古屋茅葺上一叠厚重的时间……

中日两国诗人在吟咏“苔藓”时虽有不同的志趣,但有时也在诗*神秘的接点上不期而遇。如万叶诗人在描写山上岩石的苔藓时,往往流露出一种恐惧的心情,如《万叶集》第六卷中有葛井广成一首和歌:“深山碧岩结翠苔,诚慌诚恐心不宁。此时汝来问诗律,天北地南吟不成。”

第七卷中也有一首和歌吟道:“深山碧岩,苔迹斑斑。我心恐惧,思慕何如?”

有意思的是,唐代诗人包阿,有一首《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对秋苔成吟》曰:“每看苔藓色,如何簿书闲。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雨痕连地绿,日映出林班。却要兴公赋,临危滑石间。”这首诗和上述的《万叶集》中的诗中主题颇为相近,都可以说是:面对苔岩,心怀恐惧,临危赋诗。

《万叶集》的时代和唐朝在时间上相重叠,谈不上唐代诗人对万叶诗人有什么影响,只能说是“同工异曲”了。

梁简文帝有一首咏苔藓之诗《伤美人》,诗中日:“翠带留余结,苔阶没故綦。”这也和《万叶集》中第十一卷的一首和歌非常相似,这首和歌吟道:“情纽解日遥无期,饰布木枕满苔痕。”

日本古代男女离别时在衣服上结纽,不到相见时不解开。中国也有这样的习惯。中国有“同心结”一词,即用织物结成坚固的纽结,表示爱情坚贞不渝,或寄托离别之情。梁武帝《有所思诗》中云:“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李白《捣衣篇》:“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李群玉《憎琵笆妓诗》:“一双裙带同心结,早寄*鹂孤雁儿。”寄托离别之情时,也经常使用“同心结”,刘禹锡《杨柳枝词》:“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王建《憎离曲》:“若知中路各东西,彼此不忘同心结。”

而简文帝的诗与《万叶集》第十一卷中这首和歌,都将这样的“同心结”(情纽)与苔藓一起吟颂,表现离别之情弥深弥久,寂寞长久地淫浸漫长的心理时间就像幽绿的苔藓在漫长的岁月中侵蚀荒凉的空间,这里的惊人的相似之处,却完全有可能是因为六朝时代的中国诗人直接影响了万叶诗人。

苔庭

中日盆景与苔藓

盆景,更是苔色连接中日艺术心灵的一个重要媒介。

日本盆景的水平,现在也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日本盆景艺术强调寸水尺树,移山谷村江之风景,松杉榆柏,摄草木森林之神髓,无论是微型或大型,都力求艺术心灵和宇宙精神暝和,“以一目尽传精神”,不仅让人看到植物自身之美,更使人在只花片叶中,感悟自然嬗变之精微。它所展示的不只是春华秋实,还有风向何处吹,春在何时闹,秋在何处红。日本盆景更强调在最苍老的年轮中体现最鲜活的艳丽,饱经沧桑而近于残破的老干上的鲜花具有最高的价值。

而所有的盆景,几乎都不能缺少苔色,苔色是所有春华秋实的底色,隐喻着万物生长的超越时间和岁月的深绿的底蕴,它有时是盆景土上的铺衬,有时也爬上微型古树,延伸着古老的时间。

盆景起源于中国,山石盆景起源较早,自夏朝开始已被列为观赏石,并作为土特产品进贡,至今已有近4年的历史。《尚书·禹贡》就有记载:“海岱惟青州,……铅、松、怪石。”草木盆景起源于何时,目前众说纷纭,河北望都曾出土一座东汉墓,在墓道壁画上绘有一个陶质卷沿圆盆,盆里栽著6枝红花,盆下还配有方形几座,这似乎已具备了植物、器皿和几架的组合体,也可视为盆景雏形。年在陕西乾陵发掘唐代章怀太子墓(建于公元年)时,其甬道东壁绘有一侍女手托一盆景,盆中有假山和小树;另一侍女托莲瓣形盘,盘中有一盆景,红果绿叶,和现代盆景近似,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作为艺术观赏物的盆景,从唐代正式发足。

盆景在封建经济发达的唐代,以及后来的宋代、明、元及清代前、中期发展都比较快,并有关于盆景的论述和书籍问世。唐诗中也有不少描写盆景的诗句,如诗人韩愈的《盆池五首》中写道:“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莫到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潇潇打叶声。”元代雕塑家刘銮则在《五石瓠》中这样描写盆景:“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为约之;或肤寸而结实,或咫尺而蓄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此子景’。”

日本的盆景在平安朝时代就由遣唐使由唐带入日本,并在上层社会流行,在镰仓时代绘制的《春日权限验记绘卷》和这以后绘制的《法然上人绘卷》,所描写的都是平安朝时代的生活,这两幅画中都画有盆景,日本德川时代第三代将*德川家光亲手栽培的五针松盆景,直至今天仍然健在。

日式盆景中的苔藓(图|维基百科)

虽然日本的盆景来自中国,但是发展的速度、质量和人们对盆景的重视程度都似乎超过中国。中国从年开始,才有全国性盆景展。

日本早在年3月,就开始在东京府美术馆(现在的东京都美术馆)举行了首次全国性盆景展“国风展”,并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全国性的“国风盆栽会”,当时的日本贵族院议长松平赖寿伯爵担任初代会长。年,在国风盆栽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社团法人日本盆栽协会”,日本原首相吉田茂任初代会长。

“国风展”的“国风”一词,在日本辞书《广辞苑》中解释为日本特有的文化、艺术,因此此展以“国风”命名,“国风展”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断3年以外,每年都隆重举行(战前每年两次),已经举行了80多次,在年的“国风展”中,当时皇太子夫妇莅临祝贺并参观。

而盆景那郁郁苔色,是连接中日两国盆景艺术的越海的深绿,寄托这中日两国艺术家一段悠久的艺术缘分。

身在日本,会想其中日悠久的苔藓文化的交流,不由得让人思接千载:

一朵早樱点苍苔

淡红了冬天的等待

一切都会再来

昨天和今天

是相互瞩望的时态(张石诗)

张石专栏丨樱声梅影

张石

资深媒体人

著有《川端康成与东方古典》等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原题《苔藓:连接中日艺术的一段幽深的绿》,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除特别注明外,文中图片均由库索拍摄。)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苔连接中日艺术的一段幽深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