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洛阳人就是讲究,洛阳水席背后的故事你
TUhjnbcbe - 2023/7/22 22:28:00
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910787.html

中国地域广袤,不同的环境造就出不同的美食,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夭我们足不出城就可以品尝到各地美食。然而洛阳味道却是独树一帜,您只能身在此地,才可以感受到这里最地道的美味。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洛阳独特的饮食“汤”文化。

洛阳人对于汤水有另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洛阳汤文化的集大成者是“洛阳水席”,它是传统红白喜事倍受欢迎的席面,也是款待远方来客的上选之品,它作为洛阳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即有汤——汤汤水水;二是上菜顺序,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行云流水一样,不断更新。

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传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因仿制宫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称官场菜。洛阳水席以序分,共有前八品(凉菜)、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八八四四二十四道主菜,冷热,甜咸,荤素,酸辣兼而有之。这也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公元年)统揽朝*大权,到神龙元年(公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星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不可外泄,就想出此法设计这个大筵,喻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水席上菜顺序极为讲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两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每三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一个大菜带头,美其名曰“带子上朝”;鸡鸭鱼肉,鲜货,菌类,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讲究营养,求滋补为饮食时尚,百搭适口。

用作水席前八品的凉菜可不是随意拼凑就可以端上桌的,它们分别象征了武则天“服”、“礼”、“韬”、“欲”、“艺”、“文”、“禅”、“*”八大喜好,亦为八大善(膳)绩。

服,即衣服的服。武则天时期,大唐经过了贞观之治,经济文化空前发达,因武则天本人爱美,服饰文化一度达到了鼎盛,万国效仿。这个凉盘旨在通过服饰的服,显示武周的荣耀。它是用蛋*作蛋衣敷于菜上,蛋衣薄如透纸,金*无杂,食用红绿丝在蛋衣上缀*凤图案,此也示帝王*袍加身。

礼,是礼貌的礼,即指大道之礼。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是历代封建统治者借助稳定社会的主要工具之一,武则天亦不例外。但唐朝,特别到了武周时期,社会所倡之礼更注重了人性,宽松了许多,而不像宋以后的“礼”成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它是取鹿筋濯白成勾,似弓状,观感洁白晶莹,在盘中置放有序,体现出彬彬之礼。

韬,是韬略的韬。它是用五香腐张卷起香馅,外不知其内,内不知其味,吃进嘴里方有难以言喻的鲜美感。

欲,乃人欲之道。孔子说“食色、性也”,讲的就是人欲。它是取三岁狗外腰花切成片,中开口,嵌岁满公鸡内腰作形,点缀以枸杞子,用冬虫夏草围盘,看上去峥嵘艳绝,食之壮阳补虚。

艺,喻示的是武则天的多才多艺。过去是用脆莲雀舌成菜。指莲如画,雀鸣春,乃喻如画江山、歌舞升平的意思。当然,今天我们要保护鸟类,雀舌已被取代。

文,喻示武则天长书画,善诗赋,功经理,文采颇为卓绝。这是用青笋调鲤须成菜,笋为竹*竹为文友,文成天下之理(鲤)。

禅,意指武则天曾是出家之人,算是与佛禅有缘,所以这盘菜是清素不沾油荤的。

*,是指武则天勤于朝*且功绩卓著。此菜是用雁脯、鹅掌作成。雁知寒暖而迁徙,鹅掌载身而浮水。喻*权者当知天下冷暖,民意载覆之道。不过在今天,雁脯已被鸭脯所代替。

燕菜是热菜“四镇桌”的第一道。时至今日,所有敢称是洛阳水席的,若分优劣,燕菜一上便可定论。燕菜其实是用萝卜做的。萝卜本是粗菜,一般是难上大筵贵席的,但洛阳水席中的燕菜,经过厨师的精心打造,晶莹剔透,团如浮云,质如白玉,形似燕窝,吃起来满口利爽香滑,脆中有韧,成为水席中的头牌菜。

燕菜原本不叫此名,而叫“义菜”。义是义气的义,节义的义。武则天当年在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仍遭异*加害,皇后特派人到感业寺送*酒刺死。她想起与皇帝父子的一场情义,而到头来竟落得如此下场,便感心灰意冷,接过了*酒毅然吞下。她的尸体被抛于寺外荒野,夜里被露水打醒,此时她才悟到天不绝她。但冷月下四野茫茫,她腹痛难忍,正在此时,忽然月光下看见了一片萝卜地,一棵棵大萝卜肥肥嫩嫩像是为她而生,她便不顾一切地拔出萝卜啃着吃。萝卜有生津解*之功效,就是那些脆甜的萝卜救了她的性命。日后她坐了龙位号令天下,恰好洛阳东关菜地生长出个特大萝长约三尺,重三十六斤九两,菜农视为奇物,就把它当做吉祥物进贡宫廷。女皇见物大悦,更没忘了萝卜的义举,遂命人送御膳房让厨师们做成这道菜,女皇便加封萝卜为“义菜”。为了自省其身,尊萝卜为上,要求御膳房即使做国宴大菜,也必须有萝卜在先。每见萝卜好提醒她不忘过去。所以在水席中萝卜必是热菜中的第一道菜,至今沿袭不乱。“义菜”的名字,随着武后水席的名字一直从唐叫到五代,到了宋理学盛,武则天被贬,连救过武则天的萝卜也被株连,义也就不成义了。“义菜”的名字可以不让叫,但不能从此不让世人吃萝卜,于是只好把菜名换了,因义菜形似燕窝,燕和义又是谐音,自宋后就把这道菜改名为“燕菜”。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时,洛阳市领导用水席招待贵宾。名厨花了心思用鸡蛋制作了一朵牡丹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了。

“四镇桌”的第二道是“葱扒虎头鲤”(后来也有改作鸡的)。鲤鱼的“鲤”与姓李的“李”谐音,鲤鱼以孟津*河所产的长须鲤鱼为上品(惟孟津*河的鲤鱼长有胡须),装盘作张口昂首上扑状。据传这道菜当初上桌鱼嘴要对着武则天,此菜传到了后人,鱼头所向必是上座的尊者、长者,亦或贵客,而由坐在上座的人先动筷子,则表示一种尊敬和礼貌。

“四镇桌”的另两道是“云罩腐乳肉”和“海米升百彩”。从永隆元年武则天狠下心要做皇帝,到后来扫清一切障碍,把睿宗皇帝逼退别殿,由她正式裁定天下整整四年,于是便有了这四镇桌大菜先上的规矩。

品尝过“四镇桌”之后,接着端上来的就是前后五三的八大件。依次是:“快三样”,代表武则天年执*干的三件大事;“五柳鱼”,代表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改旗帜,改服饰、官职和官名;“鱼仁”,比喻和尚薛怀义的光头;“鸡丁”,取丁俗鸡犬一视同仁之意;“爆鹤脯”,乃拜河图的谐音;以及三道甜点“八宝饭”、“甜拔丝”、“糖醋里脊”。这些菜荤素得宜,道道自有说法,彰显水席的深层魅力。

最后就是“四扫尾”了。它们依次为“鱼翅插花”、“金猴探海”、“开鱿争春”和“碧波伞丸”。这四道菜说的是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给自己的四次加封。至此,水席干干稀稀二十四道主菜全部上完,该是尽兴的时候却又有未完待续的感觉。因为“碧波伞丸”多少会勾起人的离愁别绪,所以,从北宋起,便将这最后一道菜“碧波伞丸”改成了一碗酸爽利口的蛋衣汤。蛋衣汤的出现,便有了*袍加身般的吉祥,有了寓意升官发财、灿若*金般的吉利,正所谓“飞*腾达,早日荣归”。

今天的洛阳水席,经过了代名厨的改革创新,早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它们荤素兼备,冷热搭配,有汤有水并且味道多样,是南北皆宜、丰俭由人的筵席。上善若水而水席随喜,吉从口入,祥至内心,这美好的蕴意也就呼之欲出了。所以,大家到洛阳来游玩,一定要尝一尝水席哦。#洛阳##河南##旅游##美食#

1
查看完整版本: 洛阳人就是讲究,洛阳水席背后的故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