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原名世华,字英发,归唐后避李世民讳改名华,又改字国辅。歙州歙县(今属安徽绩溪县)人。
隋大业间,起兵统领歙、宣、杭、睦、婺、饶六州,建吴国,称吴王。武德四年,归顺李唐,授六州*事总管、歙州刺史、上柱国,封越国公,食邑三千户。贞观二年,授左卫白渠府统*。十七年,改任忠武将*、右卫积福府折冲都尉。后唐太宗御驾征辽东,召为九成宫留守。二十三年,在京城长安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永徽初年,归葬歙县云岚山。
汪华一生,忠君爱民,功德卓著。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他顺应民心,起义兵保据六州,使六州百姓免受兵革之苦。当李唐兴起,他又审时度势,主动放弃王位,纳六州版图归于大唐,为国家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自唐至今,六州百姓奉其为神灵,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并纷纷建祠立庙,四时祭祀,千年不辍。宋、元、明、清,历代帝王累加封号,褒爵日崇。史学界称其为"古徽州第一伟人"。
第八章隋朝覆没,李渊崛起,北方大地烽烟滚滚
第五节战胜高昌国
李世民英勇作战,很快收服龟兹小国称臣,接着攻打突厥,首先要解决高昌国。汪建兄弟参加唐朝部队攻打高昌国的战争,大*跟随李世民出发。高昌是横在大唐和突厥的要冲,突厥威胁高昌,要他们出兵阻挡李世民的铁蹄。其次,生活在中原的突厥人在中原烽火燃烧时,纷纷拉起队伍,和起义*对打,眼下唐朝基本控制中原,*治核心力量已经形成。突厥首领为了躲过秋后算账的杀头罪,带兵勇逃到高昌国居住。高昌属于佛教圣地,相对来说是远离战火和内讧的小国家,适合居住和创业,但人口一直稀少。突厥人到了高昌后,国内人口激增,国王很高心,热情接待他们,拨出最好的地盘贿赂突厥人。高昌的突厥人在突厥王指示下成立*队,在高昌边境一带布下埋伏。而高昌小国家有了声望以后,国王也号令全国成立*队,加强统治,切断大唐和西域之间的经济往来。
李世民说了,唐朝要繁荣昌盛,隋帝的西域之路一定要打通,于是兵临城下。高昌王的左仆射站在城墙上说:“奉诏,要打开国门,先派使者来商议,贵国退兵郊外。”
一、汪璨外交取胜
李世民想,能不打是最好了,他说:“我*派巧舌如簧的使者去,为大唐争取利益。迫其投降称臣,打开西域之路,交流文化,开发经济,有利两国。”
“秦王,下官去,一定完成秦王的美意。”汪璨上前一步自荐成为使者。
“好,璨将*果然有吴王的英雄气概。”李世民同意汪璨组成一个外交小组,前去议降,归顺具体事项。同去的还有哥哥汪建,汪建比较沉默,但剑术好,挽弓准。
高昌国大殿上,汪璨率领的队员也就五六人,且都是年轻任的武将。他们一身戎装,意气奋发。武器在进殿前收缴,此时,只有两只护身的拳头。
“哈哈!好一个年轻面相,姓啥名什?”高昌麹王问。
“回麹王,本将汪璨,是南方吴国王的次子,这位是我的大哥,吴王长子。我们都是唐朝的中将,为两国友好往来觐见国王。”汪璨不紧不慢地说。
“贵国兵临城下,侵犯本国,应该奉劝你的主子撤兵回去,为何攻打高昌?”高昌宰相声音里充满愤怒。
“贵国重佛教,为何阻止唐朝与西域的经济往来?边境兵勇侵犯唐朝商家。西域之路不能畅达,我们的大唐皇帝不能坐视不理,贵国僧人来到中原,得到我们热情款待,即便是战火纷乱时期,我们的刺史、长史、县令都极力保护他们,这与你们弓箭大刀对付我们的商人有天壤之别,不合礼仪,这就是兵临城下的原因。”
高昌国王麹氏闻知真相很吃惊,原来建立兵勇为了护国,而非侵略,而今已经得罪唐朝自知理亏。他的左右仆射眼见暴露,于是下跪请国王治罪。
汪璨进一步表明大唐*治见解,和一国统治的重要。他完成任务,带回两国签订永世和平的文书交给秦王。
二、王子归来
接下去,大*浩浩荡荡开往突厥,经过一番交量,突厥王投降。李世民极具智慧,重用人才,国家纷争逐渐恢复,其功劳盖过唐朝太子李建,名气与其父李渊并驾齐驱。
秦王*队班师回朝,回来路上,秦王跟汪建兄弟密谈,希望他们回吴国支持吴王早日归顺,为国家统一迈出一大步。
“秦王,我最了解父王,吴国立国十年,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各类起义*图谋吴国辖地。父王立国为了安邦,为了堵住那些想割据南方分治的野心人物。杜伏威、窦小儿、刘元进、张士、李炼页、楼世干等,最危险人物还是王世充,哪一个不是想割据南方做南北分治的江南皇帝?只有我父王,乱世割据为了保境安民,为了抵制南北分治。”
“吴王最大贡献便是成立吴国安定南方,控制南方百姓不再加入起义队伍起哄。北方乱贼大势已去,基本平定,本王等着吴国归顺,这又是吴王另一个层面的舍弃与奉献。这是很艰难的抉择,兄弟回去协助你们的父王统一国家。”秦王跟汪建兄弟谈了很久,都是剖腹掏心的话。
“秦王,让弟弟璨回吴国协助父王完成归顺大举,窦建德还气势汹汹,尤其是王世充,他还占据东都洛阳。我继续留在秦王部队作战,不负秦王安邦定国的雄心。”汪建非常懂事,他理解父亲送他兄弟跟随秦王的意思,更明白秦王的担忧,毕竟主动交出自己的*权,前所未闻。无论是高昌还是突厥,他们依旧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吴国要交出玉玺整个吴国经济*事大权,大王也不再是吴国的大王,大臣也不再是吴国的大臣。历史上有谁为了国家统一作出这样的选择?李世民也不敢相信。而吴国的大王汪世华正和大臣们商讨归顺日期。
歙州,风和日丽,二位夫人格外想念王儿,他们征战在外,一切可好?
“二娘!三娘!我们回来了!”兄弟的呼声从宫外传来,宫墙上的二位夫人看到了王子建和璨。
吴国,点响鞭炮一样的喜庆,大王含着泪拥抱王子。“我的儿,高了,结实了,17岁就跟20岁模样。爹爹要给你们娶媳妇再出征。”
“我的王儿,回来了!”吴王动容地说。他看着二位王子又说:“哈哈!高了,结实了。”经过战场拼杀的王子比别离前成熟很多。大王又想起夫人钱英,她在该多高兴呀。
“二娘!三娘!儿回来了。”汪建兄弟给二娘和三娘行见面礼。
二位王子的到来,似乎动摇了大臣归顺的决定。原先毛甘考虑到二位王子的安危,兄弟俩作为人质在唐朝。一旦吴国风吹草动,对抗唐朝,两位王子性命堪忧。想不到李世民放行而归,大臣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毛甘等人提出以下几条。
其一:马上联合割据江南的几路大*,大家携手抗衡李渊,加强江防战壕,时刻准备消灭来犯的敌人。
其二:马上出击夺回长江以南地区的郡县,吴王首先在南方称帝,才能号召百姓和官员与李渊抗衡。
汪王没有动摇国家统一的决心,他的觉醒免去了南北战火。武德四年(年)九月六日,吴王发出命令:左丞相、宣州长史汪铁佛率领骑兵奔赴长安,吴国奉表归唐。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汪丽萍,女,笔名则言,字方法。祖籍浙江省永嘉县屿北村,出生于舟山定海。高中毕业于舟山中学;后移居香港,在港从事补习行业,成立“汪氏数学”补习社,担任小学至高中数学老师一职。已出版《弯弯的月牙》、《枫叶红了》、《屿北思绪集》上中下三卷。回忆祖父和父亲战争时期的文均已发表在杂志和报刊。
汪氏通谱资讯
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