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乘民俗,话清明——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气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墓祭的好时节。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习俗-扫墓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习俗-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风筝线,任凭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习俗-踏青
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习俗-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习俗-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节的诗歌
《倾杯·鹜落霜洲》
——宋代·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宿紫阁山北村》
——白居易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秦王饮酒》
——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鹅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清琴醉眼泪泓泓。
清明节注意事项一、防控疫情,文明祭祀。
祭扫重在表达感情,由实地实物祭扫转换为精神祭拜,同样可以追思亲人。倡导通过家庭分散追思、撰写追忆文章、网络祭祀等形式祭拜,严防疫情传播,积极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
二、传承美德,节俭祭祀。
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从俭祭祀、理性祭祀,提倡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孝敬老人,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做到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三、保护生态,环保祭祀。
倡导绿色低碳祭祀,禁止在道路、广场、居民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进行烧纸、烧香、抛撒纸钱等祭扫活动,切实维护好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
四、注重安全,平安祭祀。
严禁在林区、田地等野外易失火区域上坟烧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一切野外祭祀用火,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发生。
五、珍爱生命、严防溺水。
天气逐渐炎热,溺水事件进入易发期、高发期。每一起溺水身亡事故的发生,都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为了确保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家长和孩子们都一定要认真学习防溺水安全知识。
预防溺水重点“六不”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