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防治慢阻肺能像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一样进行早期干预,把肺功能检查作为日常体检。”
——钟南山(院士)
最近呼吸界的一件大事是柳叶刀杂志呼吸病学子刊(TheLancetRespiratory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患病率。
研究结果发现,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依据该结果,估计全国40岁以上居民中约有万慢阻肺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没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的不足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慢阻肺的诊断很困难吗?
非也。
是因为大部分的患者不知道呼吸科有“肺功能检查”这个神器。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上述研究中,只有5.9%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门诊很多患者对查血常规、胸片或胸部CT喜闻乐见,当听说要检查肺功能,通常的反应是类似“肺功能是什么*,能吃吗?”的迷惘。其实,肺功能检查才是真正的无创伤检查,既无需提取体液,也无射线辐射,只要您配合对着机器吹气就行了。
肺功能主要由气道平滑肌张力和肺收缩性决定。在青少年,肺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育成熟,一般到20岁左右肺功能各指标达峰值并维持到25岁左右,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组织弹性减退而逐渐下降。
多少人哀叹:想当年“一纵五阶敏似猴”,现如今“缓步十级喘如牛”。要想知道这是正常的生理功能衰退还是呼吸道病理性改变,这就需要肺功能检查来判定有无异常。
与其他临床检查结果的一个显著不同是,肺功能有所谓的“预计值”。这是因为肺功能数值与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密切相关,仅仅看一个绝对数值是没法判断其肺功能是否正常。因此,实际操作时,我们把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参数带入正常预计方程式得到的肺功能值称为预计值(正常值),而将受试者实际检测的值称为实测值,实测值在预计值的80%~%之间则视为正常。
打个比方,姚明和曾志伟两个人吹出来的肺功能数值那绝对是不一样的,那么问题来了:谁的肺功能正常?这得根据他们两个人的年龄、身高、体重计算预计值,然后拿他们的实测值跟这个预计值比,来判断二者的肺功能是否正常。因此,也许两个人的数值大相径庭,但其实两者的肺功能都是正常的。
临床上常用“肺活量”和“一秒量”来评价肺功能。
肺活量:是指吸足空气后再用力猛吹,能够吹出来的最大气体容量。成年男子的肺活量约~毫升,成年女子约~毫升。
一秒量:一般健康成人用力将肺部空气全吹出来需要3~4秒,其中,第一秒能吹出的气体容量即为“一秒量”,健康成人约为3~4升。有研究表明,当一秒量降至1.5~2升时,做激烈运动时会感觉呼吸不畅;下降到0.5~0.6升时,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几种方法可以简单地进行肺功能自测:
吹火柴法:点燃一根火柴,尽力去吹,如果距离嘴15厘米吹不灭,说明肺功能有问题;如果距离5厘米还吹不灭,说明肺功能很差。
憋气法:深吸气后屏住呼吸,能憋气达30秒表示心肺功能正常,而憋气时间小于10秒则提示肺功能明显减退。
爬楼梯法:用平常步行的速度一口气登上三楼,不感到明显气急与胸闷,说明心肺功能良好。如果登上一楼即需要休息提示心肺功能较差。
小运动量试验:原地跑一会儿步,让脉搏增快到每分钟~次,停止活动后,如能在5~6分钟恢复正常,说明心肺功能正常;如果在10分钟内还没有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说明心肺功能受损。
哪些情况需要做肺功能检查?
有吸烟史及慢性咳嗽者
反复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者
长期粉尘或刺激性化学物质接触者
影像学异常需评估肺功能受损者
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者
慢性气道疾病(如哮喘、慢阻肺)定期复查以监测病程进展
麻醉、外科手术的危险评估,以及术后恢复的预测
哪些情况不能进行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一般来说是安全无痛苦的。
但有下列情形者,不能进行肺功能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
未经胸腔引流的气胸及气胸愈合后1月内患者
严重肺大疱者
心血管疾病,用力呼吸测试可能会加剧心绞痛或者引起血压改变,或者最近有心肌梗塞或肺栓塞
胸部、上腹部或者头颅的血管瘤(胸内压增高会引起破裂的危险)
近期的眼部手术,如白内障
严重低氧血症及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不能配合者(如面瘫、口面部畸形、听力障碍、智障等)
温馨提示
医院肺功能室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拥有德国原装进口的JAEGER专业肺功能检测系统7套,现开展的检查项目包括常规通气、弥散、残气、大小气道阻力、肺顺应性、连续频率脉冲振荡(IOS)、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FeNO)等,每年开展各类肺功能检查人次。我们愿以精湛的技术和专业的分析为您的肺功能提供准确的解读。
呼吸科专家/专病门诊介绍
北部
南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