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http://pf.39.net/bdfyy/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目昏不明。
枸杞子明目
爷孙俩又上山采药了,正逢秋冬之季,山上隔远就能发现一个个小红果,小指月高兴地喊道,爷爷,我们的明目子又成熟了。
原来这明目子就是枸杞子,挂在枝头上,鲜红鲜红,像一个个小果,一听它名字,就就知道它善于明目,不到半小时,爷孙俩就把药篓子放满了枸杞子。
在下山的时候,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头子,老头子只有六十多岁,看起来像七老八十的样子,既没有中风偏瘫,腿脚又不像不利索,凭什么拄着拐杖呢?
老头子叹叹气说,我这眼睛不争气,一年差过一年。
小指月问,你眼睛怎么了?
这老头子说,医生说我这是老年性*斑病变,视网膜退化,导致眼睛提前变花,但我又喜欢出来爬爬山,怕不小心绊倒所以就得拄条拐杖,连那些比我老的人都笑我,他们不知道眼花有多么难受。
小指月说,你为什么不去治疗呢?
老人家说,眼睛退化了,哪有药医啊。
小指月又说,暗了的油灯可以复明,退化了的眼睛也可以看清些啊。
这老人家看爷孙俩是采药郎中,便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
小指月说,我看过一项报道,是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出来的,每天服用少量的枸杞,有助于预防老年性*斑病变。
老爷爷说,老年性*斑变性,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丧失视力的主要原因。
这老人家说,那我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笑笑说,食其时,百骸理,这山上的红果子正成熟,红果又名枸杞子、明目子,对于老年人眼花,眼底容易出血,白内障、视物疲劳、眼干眼涩,甚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有良好的保健预防作用。
这老人家说,我就是经常眼干,口也干。
小指月马上把药篓子里的枸杞子倒出一小半,交给这老人家说,你回去就用这红果,每天嚼服一把,如果吃到舒服,就叫你孩子上山来采红果给你吃,如果不方便采,就到药店去买。
这老人家赶忙道谢,回去试着服食枸杞子,才服食三天,口就不干了,眼也不涩了,服食一个月的时候,他把拐杖丢了,自己上山采红果,原来他眼睛的视力恢复了。
能润燥去枯的枸杞子
人上了年纪,就像树木变老了一样,容易干燥,比如皮肤干燥就瘙痒,咽干口燥就烦渴,胃里头缺乏津液干燥,食物就消化不了,吃不进去,眼睛失去滋润,就干涩,看不清远处。
这个老阿婆口干眼干皮肤干都快三年了,这三年她不能出远门,胃口又不好,晚上还经常干醒,睡眠质量严重受到影响,甚至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特别要在床前放一壶水,不然干醒后,不能及时喝到水特难受,有时半夜就把一壶水喝完了。周围人还以为她得糖尿病是消渴症,可一去检查,发现血糖尿糖又正常。
老爷爷说,这是肝肾阴血不足,内脏不够用,所以表现出外象一派干燥。
小指月说,为什么喝那么多水还解不了渴?
老爷爷说,水归水,津液归津液,阴血归阴血,水要真正转为阴血、津液,才能够滋润枯燥,缓解干涸。
小指月说,那怎么把水转为津液、阴血呢?
老爷爷说,津液、阴血里头有一股阳气,所以要找一味药,既能养护阴液,又可以温阳的,这样身体津液就能被蒸动,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小指月说,我们采的枸杞子,里面含有很多滋润的阴液,色红,又带有一团阳火,而且它晒干后,里面还柔软,说明里面阴分充沛。
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枸杞嚼服,润燥去枯,治口干眼干皮肤干。
结果这老人家只服食了一周的枸杞,晚上就少喝水了,因为口不干眼不涩了,而且皮肤也没那么干燥。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要选枸杞子,难道不能用熟地、首乌之类滋阴养液的吗?
老爷爷笑笑说,熟地、首乌滋阴养液是往肝肾下面滋,而枸杞子滋养阴液,还能够往上面蒸,因为它带有一股阳气,阴液如果不是阳气,就不能被蒸上头面七窍皮肤毛孔来。所以这老人家服用枸杞子后,不单肝肾阴液得补,而且口干得润,眼涩得养,皮肤燥得滋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枸杞子:味甘多液,性微凉。为滋补肝肾最良之药,故其性善明目,退虚热,壮筋骨,除腰疼,久服有益,此皆滋补肝肾之功也。乃因古有隔家千里,勿食枸杞之谚,遂疑其能助阳道,性或偏于温热。而愚则谓其性决不热,且确有退热之功效,此从细心体验而得,原非凭空拟议也。
愚自五旬后,脏腑间阳分偏盛,每夜眠时,无论冬夏床头置凉水一壶,每醒一次,觉心中发热,即饮凉水数口,至明则壶中水已所余无几。惟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凉水即可少饮一半,且晨起后觉心中格外镇静,精神格外充足。即此以论枸杞,则枸杞为滋补良药,性未必凉而确有退热之功效,不可断言乎?
或问:枸杞为善滋阴故能退虚热,今先生因睡醒而觉热,则此热果虚热乎?抑实热乎?答曰:余生平胖壮,阴分不亏,此非虚热明矣。然白昼不觉热,即夜间彻夜不睡,亦不觉热,惟睡初醒时觉心中发热,是热生于睡中也,其不同于泛泛之实热又明矣。此乃因睡时心肾自然交感而生热,乃先天元阳壮旺之现象,惟枸杞能补益元阴,与先天元阳相济,是以有此功效。若谓其仅能退虚热,犹浅之乎视枸杞矣。
附方金髓煎枸杞子,逐日择红熟者,以无灰酒浸之,蜡纸封固,勿令泄气,两月足,取入砂盆中,研烂滤取汁,同原浸之酒入银锅内,慢火熬之,不住箸搅,恐黏住不匀,候成饧,净瓶密贮。每早温酒服二大匙,夜卧再服,百日身轻气壮。
飞蚊症补肝肾
有个男子,半年前因为打球伤到眼睛而出血,虽然到眼科,把血止住了,过了段日子,眼肿也消下去,可从此视力下降,两只眼睛老觉得有蚊子在前面飘动,可用手去打却打不到,在医院里也没检查出有何异常,为何有异物遮睛呢,难道是幻觉?可这男子却实实在在感受到有东西挡在眼睛那里,从此视物模糊,眼睛干涩,不知用了多少眼药水也点不好。
老爷爷说,你要少在电脑前,看电脑不要看太长时间。
病人说,我这是为何呢?
老爷爷说,你这是因虚而致瘀。
病人不解什么是因虚而致瘀。
小指月说,本来你外伤后,眼睛有些瘀血要排走,可你眼睛伤后没有注重休息,结果精气消耗太过,正气不能把瘀浊排走,故留在那里缠绵不去。
这男子想了下,点点头,确实眼睛伤到那段日子,并没有好好休息,还天天过度用眼熬夜,才有这难缠的后遗症。
老爷爷说,现在很多人以为用眼药水可以治眼疾,缓解眼疲劳,清洗眼部浊垢,其实眼药水能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小,就比如一棵树,叶子干涩,你只往树叶子上点几滴水,这是没法从根本上把叶子滋润的,那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当然要往根上浇水,叶子才会滋润。
老爷爷说,这眼睛就像叶子果实,而肝乃至五脏就是树根,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茂盛,所以你回去买杞菊地*丸来服用,从根子浇灌五脏六腑,令得眼目精水充足,浊垢洗去。
这病人说,就这么简单吗?
老爷爷说,还有枸杞、菊花跟白蒺藜这三味药,你去各抓一小把来泡茶,每天喝,可以治疗眼干眼花。古人说,枸杞子适用于眼目有黑花,芒芒入蝇翅。
这样茶饮方跟中成药双管齐下,这男子只吃了一周的药,眼前的那飞蚊就不见了,眼睛恢复了明亮,也不再那么容易疲劳。
小指月说,看来,飞蚊症还是要补肝肾,灯芯火要亮,必须灯油要充足,眼睛要明,必须肝肾精水够。肝开窍于目,肾管的是瞳仁,视力好全凭肝肾精血足。
五子衍宗丸以子补子
小指月说,为什么俗谚说,离家千里,勿食枸杞?
老爷爷说,这是《本草纲目》记载的,意思是讲出门在外,远离妻子,不要轻易服食枸杞子,因为枸杞子有明显补肾填精,兴阳助性的作用,吃后容易乱性,但正因为它补肾填精助阳作用,恰恰是那些男性不育、精子数目少活力低者的福音。
小指月说,原来枸杞子除了上明眼目外,还可以下壮精子。
老爷爷说,人体的精髓,在内部都是互通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个男子,结婚都快三年了,还没有孩子,他去检查,发现精子数目少,活力低,也没有其他器质性病变。就是平常容易疲劳累,眼睛容易花,夜尿也偏多。
老爷爷说,这是肾虚精亏。
这病人说,可大夫我吃了不少补精的药,壮阳的药,发现都没用。
老爷爷说,不是补精壮阳药没用,而是你不知道怎么服用。
这男子洗耳恭听老爷爷教导,老爷爷说,像你这肾虚精亏,服药期间必须严戒房事,不然入不敷出,服用再多也不管用,就像池塘水要满起来,你首先得把出水口堵住,打开进水口,这样水足了,鱼儿自然多,活力自然够。不然的话,你补多少精水,都不够你漏掉消耗掉,那这池塘永远也养不多鱼,也养不活鱼。
这男子听后恍然大悟,老爷爷说,你现在就开始服食五子衍宗丸,每天睡前再嚼服5克的枸杞子,一个月为一疗程,必须严戒房事。
原来五子衍宗丸,顾名思义,就是有五种子类药来补充人体精子卵子,以子通子,有助于人体传宗接代。其中五子分别为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
奇怪这男子只服到第二个月,他妻子就怀上娃子了。至期顺产一男婴。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大家都知道五子衍宗丸,都知道枸杞子能壮阳添子,可为什么不孕不育病人还那么多?
老爷爷笑笑说,药物虽好,可如果不懂得养生也白搭,就像你一边服药,一边纵欲,身体下面腰肾都处于开关常开状态,精水漏空,你补再多都没有用。
所以青少年纵欲,中老年佷容易夜尿多,尿不尽,尿有余沥,这都是下元不固的表现,如果不通过戒房劳来养生的话,请天下名医,也没法治好不孕不育。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
老爷爷说,这五子衍宗丸,当时就是唐代的张果老所创,当时唐玄宗苦于自己阳虚,肾精不够,这张果老便把五子衍宗丸传给他,同时叫他清心寡欲之道,这样身体很快就恢复强壮过来。
如果药物没有养生之道辅助,那就像车子没刹,马没鞍那样,不仅不助生育,还能助人纵欲,燃烧身体,导致精枯血败,精神憔悴。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新中医》记载,李某,男,8岁,婚后五年未育,检查发现,精子活力低,数目少。医生建议用枸杞子,每晚5克嚼碎咽下,连服一个月为一疗程,并严戒房事,一般精液常规,转正常后,还须再服一个疗程,便可生育。两个月不到,发现精子活力跟数目都达到正常水平以上。第二年就生一男孩。
枸杞拾珍
、《延年方》记载,枸杞子酒,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人。用枸杞子两升,清酒两升,泡七日,即可服之。
指月按:《神农本草经》又讲,枸杞子久服轻身,奇怪这枸杞子既能增肥强健,又可以轻身减肥,这不是矛盾吗?原来枸杞子是阴阳并补之药,阴虚瘦者可以肥健,阳虚胖者可以瘦身。故《新中医》有记载,有单味枸杞子减肥的报道。但真正减肥强健靠的还是管住嘴,迈开腿,必须养生跟药力相结合,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张海峰经验降转氨酶,重用枸杞子。对于慢性肝炎、脂肪肝、迁延性肝炎转氨酶长期不正常者,张老按中医辨证选方外,常重用枸杞子而收良效。特别是属于阴虚口干燥的,以一贯煎为主,重用枸杞子30~60克,也可以单独嚼服枸杞子,痊愈率达九成以上。
指月按:枸杞子有明显保肝的作用,中医认为肝体阴而用阳,也就是说肝阳气不断生发,需要消耗大量阴血,所以可以形象比喻为肝像一口锅中熬汤水一样,锅中蒸发上来的水气,就像肝气,锅内的水液就像肝阴,而锅下的火便是命门之火。而转氨酶偏高甚至脂肪肝,这明显是锅内水出现病变,是水太浓稠了,说白了就是锅里的汤水快熬干了,快焦糊了,那锅上的水蒸气,也就是说肝气就会变得很急躁。这时病人如果反复熬夜,吃煎炸烧烤,肥甘厚腻,那就等于加大锅下火力,减少锅内水分,锅就干得更快。锅内的津液就更粘稠,所以显示一派血粘度偏高,脂肪肝,胆固醇增高等一系列数据都超标,这时该怎么办?当然要赶紧加水,加能够滋肾水养肝血之物,譬如枸杞子、制首乌。而这也是为何现代研究发现,这些滋养肝肾之品,居然有降血脂,稀释血液粘稠,甚至降转氨酶的效果,但重要的护肝之举,还是要少熬夜,少吃辛辣烧烤之物,少生气,少纵欲。
3、朱良春经验朱老对溃疡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见口干、苔少舌红,脉弦细者,均加重枸杞子之用量,恒收佳效。有时单用本品,每次0克,嚼服或烘干研末吞服,日次,食前服,对萎缩性胃炎亦有佳效。孙某,男,36岁,工人。患慢性迁延型肝炎已4年余,迭治未愈,经常头眩、神疲、牙龈渗血,时多时少,心悸胁痛,夜寐不实,多梦纷坛。苔薄质红,脉弦细。此肝阴亏损、虚火上炎、疫*未清之征,治宜养肝阴,戢浮火,解疫*。川石斛、金铃子各0克,墨旱莲、制*精、川百合各5克,枸杞子、白花蛇舌草各0克,夜交藤30克,甘草6克。0剂,每日剂。二诊:药后诸象均见好转,牙龈渗血亦止。苔薄,脉小弦。再予原方5剂以善后之。
指月按:五脏之阴都是相通的,肾主水,受五脏之阴而藏之,枸杞子养肝肾之阴,进而能令五脏阴充。所以一些中老年人口干舌燥,胃中阴液少,影响消化,一吃干燥的食物就呛,甚至根本吃不下去,严重影响消化,这时通过增液润燥之法,令阴液充沛,那干瘪萎缩之症就会得到舒缓,就像干货一样,缺水了就干,一旦放到水里一泡,它就会膨胀疏松开来,而像枸杞子、沙参、麦冬这些养阴之品,就能够让五脏干涸枯萎的状态,调回滋润柔软。
精彩文章回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5-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6-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7-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8-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9-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0-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3-檀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4-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5-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6-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7-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8-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9-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0-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3-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4-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5-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6-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7-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8-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9-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0-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4-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5-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6-小蓟、大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7-地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8-槐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9-侧柏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0-白茅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苎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羊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3-三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4-茜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5-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6-花蕊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7-降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8-白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9-仙鹤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0-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艾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炮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3-灶心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川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延胡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郁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乳香、没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五灵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夏天无、枫香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丹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红花、桃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益母草、泽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0-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3-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4-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5-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6-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7-竹茹(竹沥、天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8-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9-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0-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药子(*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3-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4-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5-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6-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7-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8-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9-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0-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马兜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3-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4-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5-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6-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7-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8-洋金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9-华山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0-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3-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4-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5-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6-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7-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8-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9-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0-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3-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4-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5-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6-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7-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8-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9-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0-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3-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4-钩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5-天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6-地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7-全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8-蜈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9-白僵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0-麝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冰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苏合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3-菖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人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3-西洋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4-太子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5-*芪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6-白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7-山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8-白扁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9-甘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大枣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刺五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绞股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红景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沙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饴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6-蜂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7-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8-紫河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9-淫羊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0-巴戟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仙茅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杜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续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肉苁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锁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6-补骨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7-益智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8-菟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9-沙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0-蛤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核桃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冬虫夏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3-葫芦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4-韭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5-阳起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6-紫石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7-海狗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8-海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39-哈蟆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0-羊红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当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3-白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4-阿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5-何首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6-龙眼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7-楮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8-沙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49-百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0-麦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天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石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3-玉竹(葳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4-*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册-55-明*参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广告是系统随机配发,我们无法详细控制、选择。请您切勿购买任何动物制品、肉食。不要买渔猎、捕鸟的器具,拒绝杀生。不要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与实际杀人果报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万恶淫为首,邪淫是轮回和灾祸的根本。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切记!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有完整的入门系列,视频系列.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随喜打赏
长按上方赞赏码支持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