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红餐网,作者|翟彬
后疫情时代,餐饮业哪些品类的发展将呈现出勃勃生机?它们能够逆势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品类定生死”,这句话放在当下显然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疫情反复以及“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常态化,餐饮背后的经营逻辑巨变,不同餐饮品类的经营条件和经营风险变得大相径庭。
一些品类尤其是“高1低”(高客单、高成本、低复购)的品类,生存处境愈加艰难。但同时,也有一些品类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存力和极强的韧性,具备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逐个拆解一下,后疫情时代餐饮业最有发展前景的5大“趋势性”品类,以及其逆势发展背后的底层逻辑。
“消费升级”大撤退,“极致性价比”品类称王
一个做日式连锁烤肉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这个月已经开始全线调价(下调30%),原先人均50+的客单明显不适应现在的市场。
几年前甚嚣尘上的“消费升级”,如今没人再提了,“客人没钱了”已经成了行业共识,而两组数据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16-4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18.4%,创历史新高;而0年1~5月全国餐饮收入为亿元,同比下降了8.5%,降幅之大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消费信心的严重不足。
对于那些仰仗于“消费升级”的餐饮品类来说,“消费者没钱”的现实过于残酷。
以笔者所处的北京某商圈为例,6月疫情恢复后,首批闭店的商家就包括像烧江南、行运一条龙等品牌,基本都属于高客单价的“消费升级型品牌”。
图片来源:翟彬供图
而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们的日子更不好过,一方面是客流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则是堂食解禁后着急回血,因此不得不放下身段,降价揽客。打七折是常规操作,五折也是稀松平常,米其林、黑珍珠餐厅们纷纷“贴地飞行”,似乎也预示着“消费升级的时代”已经过去。
反观另外一边,一些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品类大都受影响较小,更有甚者直接逆势成长。
比如,在消费高峰时段,人均“70+”的比格比萨和“50+”的萨莉亚门口依然大排长龙。
定位于“中华日料”的武汉日料品牌仙隐小鹿,和京津冀日料连锁门店数量第一的村上一屋,都把“高性价比日料”作为突破口,凭“90元以下”的客单价改变了日料高高在上的传统形象。去年,这两个品牌都达到了开店数量的最高峰。
“40元以下”的小火锅们更是迎来了“第二春”,轩于鲜、苏小北、农小锅等小火锅品牌在疫情最困难的这三年里,门店数量也都得到了较大的增长,成为火锅市场里极其难得的增量。
总的来看,平价日料、自助小火锅、社区餐饮、平价连锁咖啡、现包水饺等品类在疫情中不但稳住了基本盘,还逆势取得了增长。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类要么是押中了“消费降级”的大趋势,要么是基于“总成本领先”的理念对业务模型进行了重新设计,为消费者提供了极致的性价比。
毫无疑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极致性价比”将是大部分品类追逐的目标。而主打极致性价比的品类,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具备“成瘾性”的品类是YYDS
纵观上半年,再也没有比咖啡更让人“热血”的赛道了:
5月9日,书亦烧仙草战略投资连锁咖啡品牌“DOC咖啡”;5月18日,柠檬茶品牌“柠季”全资控股投资咖啡品牌“RUU”;6月1日,喜茶继战略投资“SeesawCoffee”后,又入股了“少数派咖啡”;7月11日,甜啦啦旗下咖啡品牌卡小逗正式亮相;
不仅是茶饮大佬们加速抢夺咖啡市场,连中国邮政、李宁、华为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跨界打劫”,咖啡作为打工人的“续命水”,同样让各界大佬们直呼“上瘾”。
作为“成瘾性强”的产品,咖啡独有的品类特质让其他赛道的玩家望尘莫及。根据德勤《01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有49%的国内用户有消费美式或是冷萃的习惯,这个数据较三年前增加了5%,生理上的“提神醒脑”+心理上的“重度依赖”,让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把“早C晚A”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除了咖啡之外,其他包括:含糖(烘焙、奶茶、甜品、冰激凌等)、含酒精、辛辣(火锅、串串、麻辣烫等)等产品也都具备极高的“成瘾性”。
甚至连“臭类”(臭豆腐、螺蛳粉、榴莲、大肠类)食品也能充分刺激人体多巴胺的分泌,这也是最近两年“螺蛳粉火锅、肥肠火锅”等品类被“嗜臭者们”追捧,并持续爆火的原因。
“成瘾性”的背后是“高复购”,只要品牌能够沉淀下大量“成瘾性复购”人群,就能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同时“成瘾性复购”也远比“活动复购、促销复购”等方式更具粘性。未来,“连锁+成瘾性+高毛利”,将是餐饮品牌们梦寐以求的终极模型。
“社区类餐饮”将成为新的流量中心
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原有的流量架构,“居家办公、禁止堂食”等防疫措施更让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原有的线下流量中心“阶段性停摆”,而“以社区为中心”的街边店、档口店、菜市场店则成了新的“流量入口”,这一变化也让所有餐饮人开始重新审视“社区餐饮”的价值和意义。
社区店开在住宅区周边,受封控影响相对较小,凭借着低房租、地利优势和日常累积的用户口碑,“抗风险力”也更强。同时,相对宽松的自由度,也让社区街边店更容易在疫情下灵活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比如开设档口、做外摆、增加时段等等。
这两年,社区餐饮品牌也逐渐站上舞台的中心,成为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