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给群众带来了哪些看得见的 [复制链接]

1#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2日讯据人民日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与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湖南,三面环山,丘陵与沃野相望;水系丰富,“四水”汇洞庭入长江。绿水青山中,蕴藏着人民生活的福祉。

从乡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成效显著。

港口护得江水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岳阳临长江、眺洞庭,千百年帆影不绝。

从空中鸟瞰岳阳市,在靠近长江与洞庭湖交界处的岸边,会看到一个银光闪闪的巨大“胶囊”。“胶囊”四周,地面整洁,绿树成荫,大型装卸机械正伴着江中一艘艘货船忙碌着。

这里是岳阳城陵矶港老港。

湖南省港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国兵穿着白衬衫、头戴安全帽,站在江边。江风猎猎,吹得他雪白的衬衫领子上下翻动。徐国兵望着眼前一江碧水,感慨地说:“以前来这里,哪敢穿白衬衫哦!”

为啥?原来,城陵矶港老港长年装卸的都是铁矿石、煤炭等散货,露天的港口,一卸一装外加储存,大量扬尘令空中乌蒙蒙一片。落脸上、身上,汗水一浸,就成了“泥”;落地上,厚厚一层,雨天就成了污泥、污水。白衬衫分分钟变成“黑衬衫”“花衬衫”。鞋子也不能幸免,“每次从码头回来,鞋子都不想要了。”在城陵矶港工作生活了50年的聂志强说。

周边居民也很困扰。涂良以前就住在港口家属区,“不敢开窗户,一开窗就是漫天的灰”。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南省港务集团行动起来,老旧泊位该拆除的拆除,该改造的改造,退还岸线,恢复绿化,还建成亚洲最大的全封闭散货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胶囊”。

如今的老港卸船作业,通过卸船机、输送机等机械协作,直接将散货从船上运进“胶囊”,更可直接装上火车送往全国各地。整个过程全封闭,自然将扬尘污染减少到最低。污水尾水也统一收集,净化处理后用于喷洒绿化带,实现污水“零排放”。

高质量建设的新港、危化品船舶洗舱站、长江岸线复绿……“守护好一江碧水”行动一环紧扣一环。

年,岳阳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首位,长江水质监测达标率%,Ⅱ类水质占比达73.3%,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生态农业促增收

一向以木匠手艺而得意的崔建明,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重归田园,还跟一种叫迷迭香的植物打起了交道。

崔建明过去一直在长沙当装修师傅。凭着一手过硬的木匠手艺,他在装修队里收入颇丰,家里早早盖起了小楼,让村里人好不羡慕。可天有不测风云,崔建明患了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一周要去城里三次,再也干不了木匠了。”一次透析要花三四百元,存折上的钱眼看着只出不进。几年下来,崔建明反而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不愿坐吃山空的他想就近找点活干,正赶上迷迭香种植基地招工。

迷迭香原产欧洲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是西餐菜肴的一种调料,也用来提取制作精油。如今它在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八一村落了户。

崔建明正是八一村村民。放下城里的木匠活儿,进了迷迭香种植基地的崔建明,这回可开了眼界。村里的种植业早已不是过去种田的传统概念了。在蔬菜生态园,冬瓜、南瓜、黄瓜、豆角、冬苋菜……样样都讲究“绿色”和“有机”——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田间管理依靠人力。低矮如小松树一样的迷迭香与蔬菜生态园相邻,还立体套种着积雪草和山苍子,都是有药用价值的作物。崔建明的工作主要是锄草,还有就是修剪枝叶。

在城里他只听人说过有机蔬菜,没想到回到家乡亲眼见识了有机种植。崔建明在基地的新工作不但让他长了见识,也让他对今后的生计不再担忧:“迷迭香基地赚一点,那边的蔬菜基地再赚一点,现在贫困户看病报销比例又高,这样就不用给儿女增加负担了。”

迷迭香种植基地落户新桥河镇八一村,是村集体和湖南诺泽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项目。

诺泽公司主要生产中药提取物和中药精油,产品远销欧洲。新桥河镇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良好,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客观条件;八一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农民有劳动增收的动力,可以满足有机农业的人力需求。诺泽公司正是看到了这些优势,加上这里的村民兢兢业业,严格遵守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让诺泽的产品顺利通过欧盟的有机认证。

眼下,有10名周边村组的贫困人口在基地长期务工,还有30名季节性用工,月收入元左右。而在迷迭香基地之外,生态蔬菜、有机茶园……各种各样的生态农业,也以差异化竞争和高附加值的优势,不断充实着百姓的腰包。

“生态农业”“有机种植”,对农民来说,曾经是个遥远的概念;而今,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海绵城市”好安居

一场大雨过后,常德市区的空气新鲜得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天空蔚蓝,白云朵朵,地面和树木也被冲洗得一尘不染,处处透着洁净、清新。

而在武陵区穿紫河边的城市一隅,却是另一片光景:颜色灰暗的“污水”,从路边的暗渠里汩汩而出,流进一片望不到边的芦苇地。“污水”源源不断,但路边的行人却熟视无睹,有说有笑。不远处,穿紫河依旧清澈流淌。

无需惊讶。眼前这片芦苇丛,正是常德市构建“海绵城市”的生态滤池之一。

说到“海绵城市”,常德市民龚德益对当初的河水状况心有余悸:“夏天不能开窗,一开就是臭味……哪里有排污口,常德人都清楚,都不到那里去。遇到下暴雨,黑水漫上岸,水退了好几天都有臭味。”龚德益家住锦晖佳苑小区,距离穿紫河不到米。他想过搬家,“想了好几年了,可别的地方都是河景房湖景房贵,我们这里以前是河景房便宜。我家的房子当时1平方米才值0多元,想换房子都卖不上价格”。

河水变成“黑臭水体”,原因有很多:河道填埋、垃圾污染等。其中,“雨水污水直排入河”是个大问题。如今经过“海绵城市”改造,雨水经由管网收集,排进生态滤池。专门种植的芦苇和芦苇脚下的天然滤料、松散石块,以自然方式净化着水体。“污水进,清水出”,再排入穿紫河时,已是水质达标的城市景观水。

生态滤池,只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其中一环,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是一套组合拳。有了这套组合拳,如今的穿紫河,已从昔日“臭水沟”变成市民健身、休憩、亲水的“景观河”。

“环境好了,房价涨了不少,可我也用不着搬了。现在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我家还在河街搞了个小摊位。”龚德益高兴地说。

夜幕降临,穿紫河沿岸灯火璀璨,流光溢彩。“水上巴士”在码头整装待发,带领游客从水上游览常德市引以为傲的穿紫河夜景。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优美生态带给人民的健康、喜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