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奇动物在中国第7讲传说中的四不像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神奇动物在中国》又到了上课时间,今天是第七堂课。

成人版音频,由主讲人王才益带来。

如果你是家有宝贝的家长,或者你是小朋友,可以收听下面这个少儿版,听Jacky哥哥讲故事。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聆听《神奇动物在中国》,我是杭州动物园王才益。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罕见的山中奇兽。

(▲图:鬣羚)

先来看看它长什么样子——

它长着:坚硬的尖角;铜铃般的眼睛;黑亮的鼻子,银白的嘴圈;那长长的耳朵,能如雷达一样前后转动;颈部的鬣(liè)鬃毛,又松又长,胜似汗血宝马;背上覆盖着两层毛,外粗内细,黑里透白;四肢下部颜色褐红,四蹄褐色偏黑,看起来就像脚穿褐红色长筒袜,足蹬褐色牛蹄鞋;那尾巴又短又肥,紧贴臀部,不常外露,真有一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模样。此外,眼眶下有一腺体,可流出特殊气味的分泌物,涂在物体上可做领地标记,气味散发到空中,还可用作求偶的信息。

虽然它看看像羊,但是身体却跟梅花鹿差不多大,不合群,体健壮、速度快、弹跳强、性刚烈。

大家猜出来它是什么了吗?

(▲图:鬣羚)

它,就是人称神兽“四不像”,真名叫鬣羚(lièlíng)。

以前,人们会根据长相,把没见过的动物和自己常见的动物做比较,可能是为了方便描述和归类。不过有些动物,总是似曾相识,但细看又能察觉出不同,人们往往把这样的动物称为“四不像”。

传说《封神榜》中姜太公的坐骑就是“四不像”,不过是哪种“四不像”,却无从考究。

麋(mí)鹿,是公认的“四不像”,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四不像”——鬣羚(lièlíng),它与麋(mí)鹿有什么不同?

鬣羚(lièlíng)的四不像,是指耳长像驴不是驴,颈鬃(zōng)像马不是马,尾巴像鹿不是鹿,蹄子像牛不是牛。

乍听上去,和麋鹿有点像,不过麋鹿长的是鹿角,而鬣羚(lièlíng)长的却是羊角,在很多地方它的别名叫“野山羊”。

鬣羚(lièlíng),分类上隶属偶蹄目、牛科,又称“苏门羚”,数量稀少,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名录。称它为“苏门羚”,因为最早发现它的地方是印尼的苏门答腊。

我国的鬣羚(lièlíng),按地域被分为5个亚种,即:西南亚种、云南亚种、华南亚种、尼泊尔亚种、孟加拉亚种。浙江的鬣羚(lièlíng)属于华南亚种,体重一般可达70到80公斤。

鬣羚(lièlíng)的野外栖息地,在亚热带森林茂密和多岩的山区。主要以各种灌木的嫩枝叶和杂草为食。

(▲图:鬣羚的野外栖息地)

虽然别名上带个“羊”字,你要是以为它很温顺,那就大错特错了。

成年的鬣羚,不要说金钱豹,就是老虎也不一定能奈何得了它,它头上的两只角恰似两把锋利的尖刀,其他动物看了也心寒。

(▲图:鬣羚)

野外鬣羚(lièlíng)的成长过程是很艰难的。

首先它是食草动物,上颌(hé)没有犬牙,连门牙都没有;四足没有利爪,只有用来行走的蹄子和头上一对尖角,这个角雌雄都有,可以防身,但年幼时未长角或角不坚,它就容易被天敌所害所吃。

偏偏它的天敌众多,包括豺狼虎豹熊蟒及滥捕滥杀之人等。

(▲图:山地中的幼小鬣羚)

其次,成年鬣羚(lièlíng)的食量还是很大的,需要长时间到很多地方去找吃的,有一些必须的食物却可能长在险峻的山崖上,还要涉险取食。

再加上鬣羚的性格,又很孤僻,是典型的独栖动物,除非是为了繁衍后代,才会出门找对象。

鬣羚一般喜欢独来独往,如果雄性鬣羚遇到另一只雄性鬣羚,它们还会你死我活地打斗,领地基本不重叠,所以也不可能有团队力量来做安全保障。

为适应野外险恶的生存环境,鬣羚在进化中,发展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它的防身术是许多动物望尘莫及的,总结起来有三大法宝:蹬蹄警告、角挑威吓和飞身走壁。

(▲图:鬣羚)

当发现有来犯之敌进入自身的警戒区时,它会提起像铁疙瘩一样的前蹄,蹬击地面或岩石,发出“嘣、嘣”的响亮声音,威胁来者不要再靠近,请赶快离开,否则就要攻击了;

当双方过于接近,战斗不可避免时,会使出低头前冲以角撞击或以角挑剌的本领,抵御对方的攻击或让对方屈服而逃离;

而凭着粗壮有劲的四肢和平衡极强的四蹄,鬣羚可以随意地跳上乱石坡,在陡峭的山崖绝壁上行走自如、轻松跳跃、奔跑如飞,从而吃到其他动物吃不到的叶子、果实和特殊的盐分,或躲过其他动物的追杀。

尽管有较强的生存本领,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人类对山区的开发,不断地紧缩鬣羚的栖息地面积,野外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分布的区域在减少。

鬣羚作为一个宅居深山的动物,性情胆怯,但它要吃就需要到处跑,可是作为食草动物的警惕性又让它不敢靠近人类的活动区。同时,原来连成一片的栖息地已被人类严重分割破碎,导致它吃不得,躲不得,甚至好不容易想出去找对象的时候,哪怕闻到了对象的气息,也因为各种开发形成的阻隔,而无法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人们曾利用被救护的鬣羚来进行种群繁衍研究,可是因其野性难驯,在人工环境中成功存活的都不容易,因此能繁衍后代的就更困难。

当一只鬣羚从野外带到人工建造的饲养笼中,一开始的时候,它会有非常激烈的行为,在饲养笼里来回冲撞,上窜下跳,笼子里能破坏的,尽数破坏,性情无比刚烈,角撞断,头流血,都不能让它停止撞击。这时候人压根不能进入笼子里,否则有可能被它用角挑飞,或伤于蹄下。

等你好不容易解除了鬣羚的警惕性,接下来,以为可以开始帮助它们繁殖后代时,将会发现特别困难。

(▲图:鬣羚)

杭州动物园曾成功繁殖鬣羚,种群数量达12只,这是国内最高纪录。但是后续繁殖也遇到问题。

其因有三个。一是母鬣羚对公鬣羚有严格的选择性,曾有一只母鬣羚由于原配公鬣羚年老体衰无法配种,饲养人员为她配了一只身强力壮的年轻公鬣羚,母的直接拒配,拉郎配失败了;二是只有在秋天才发情,而配种有效时间不超过两天,错过了,当年的繁殖就失败了;三是发情困难,它对环境要求高,噪音、气味、隔笼动物和陌生事物等都是它高度敏感的东西,它属于典型的神经质动物,容易受惊吓,若紧张过度它就不发情,或隐性发情而导致无法配对。

但也因为杭州动物园对鬣羚的繁育进行了研究,因此我们对这神秘的鬣羚和它那传宗接代的过程有所了解。

进入生育期的鬣羚,在入秋后发情,发情时脸上有对称的两个眶下腺,就在眼底下方,这两个腺体会分泌出浅白色的浓稠物,有特殊的气味。

这种味道经久不息地向空中散发,由近及远,远近的异性发情鬣羚就会抬头卷唇,仰鼻探闻,细细品味和辨析味源的方向。

雌雄鬣羚间,依靠气味信息的传递来搜寻对方,若双方接触上,气味相投,则有望交配生子。双方完成交配后,各自散开,各走各的路,继续生活。

(▲图:新生鬣羚)

而当小鬣羚出生后,母鬣羚会带着小鬣羚生活。

小鬣羚出生时体重是成年家猫的2-3倍,生下不久就能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去找妈妈的奶吃,这些动作是本能,先天就会。当小崽去寻奶吮吸时,妈妈会很负责任地配合,甚至会用嘴尖去推小崽的屁股,帮它一把,并顺势舔擦小崽的肛门,帮它排出便便。

生一回小崽,对母鬣羚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怀孕期间对外界环境相当敏感,突然的机器噪音或振动、异常气味、没有见过的动物或人员等,都可能使它引起紧张,严重的紧张后果会导致——怀孕失败,包括流产和难产。

分娩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情,为减轻痛苦,母鬣羚往往会边走边捡点草,在嘴巴里咀嚼,推测此时的咀嚼并不是因为味道,更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分娩之痛。尽管嚼之无味,但母鬣羚要依靠它来分散注意力,自我减痛,等待新生。

(▲图:鬣羚)

生下小崽后,筋疲力尽的母鬣羚除了要悉心照料小崽外,还需紧急补充能量,胎盘是独一无二的补品,所以当胎盘下来后,母鬣羚会马上把胎盘悉数吃下。

或许有人说鬣羚是食草动物,吃素的,而胎盘是肉的,属荤的,吃了能吸收吗?

能吸收。

在长期生活中,它偶然也会将路过的蛇和鼠踩死,并吃下开开荤,而吃自身胎盘更是这种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胎盘含有激素和营养,具有补能量、催乳汁的功效,能使母体尽快恢复体力和分泌更多的初乳。同时,吃掉胎盘能更快地清除分娩痕迹,以免被其他动物发现。

小崽活泼可爱,生下3天后就蹦蹦跳跳,15天就学着妈妈吃草,老的草咬不动,挑嫩的咬着玩,玩着吃,3到4个月就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此时体重约30公斤,在有助跑的地方,2米高也能翻越而过。

雌性、雄性分别到3岁、4岁左右又可加入繁育后代的行列,即进入生育期。

因为鬣羚行踪隐蔽,加之生活在地势险峻的高山深处,人工饲养特别困难,动物园几乎没有展出,所以人们对鬣羚的研究很难深入开展。而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严格保护其栖息地,严控对栖息地的无序开发,加强对它生物特性的野外调查和基础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鬣羚野生种群的延续和发展。

我原本学的是经济动物即药用动物专业,方向是如何养好动物做成药,如养虎取虎骨、养熊取熊胆、养穿山甲取甲片等。毕业后,我从事过3年的制药工作,但发现自己在工作上除了能接触到梅花鹿外,接触不到其他有药用价值的动物。后来,我到了杭州动物园,发现自己原来的方向并不十分正确。虎、熊、穿山甲等能被用作药的动物已经濒危,国家也将濒危野生动物列入了保护名录,若继续滥用,有可能灭绝,保护好它们比什么都重要。

(感谢杭州动物园提供图片)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音频小课◆◆◆

请分享到朋友圈

转发给更多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