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红楼梦诗词鉴赏贾宝玉的冬夜即事 [复制链接]

1#

冬夜即事贾宝玉梅*竹梦已三更,锦罽鹴衾睡未成。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松竹梅是所谓“岁寒三友”,写“冬夜”,所以说“梅*竹梦已三更”。前八十回中潇湘馆的竹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拢翠庵的梅花,“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这些都有意无意地在这首诗中获得一些照应。“*”和“梦”则或多或少地与家族兴亡众女儿死丧的“离*”(元春归省时点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夭亡的折子戏)和“南柯梦”(贾府清虚观打醮时神谕抽签所演的谶语式折子戏)藕断丝连。

锦罽(jì)即织有花纹的毛毯。鹴shuāng衾即毛羽絮的被子,鹔鹴sùshuāng是一种雁,罗愿《尔雅翼·释鸟五》:“鹔鹴,水鸟,盖雁属也。”高诱注《淮南子》:“长胫,绿色,其形似雁。”当然这是一种张扬富贵而点缀词藻的写法,无非渲染冬季,不一定要指实的。

鹤以白鹤最为人所熟悉,而白鹤可以和白雪的“白”相通,松也耐寒,故“松影一庭惟见鹤”也是冬景素描,透出一种孤寂清寒之感。梨花为雪花的代称,唐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雪”当然又与“薛”一脉相通。*莺一般是春天活跃的鸟儿,写冬夜,所以说“不闻莺”,前面说过,鹤是史湘云的象征物,而薛宝钗之婢正叫“*金莺”,因此这三、四两句其实巧妙地象征了佚稿中贾家败落后宝玉与宝钗离异又邂逅史湘云的故事。

从写诗来说,三、四两句写自然的冬景,五、六两句则点染到人的形象。杜甫《佳人》有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女儿翠袖诗怀冷”巧妙地化用此典,也能和潇湘馆的黛玉发生意象上的叠合。而“公子金貂酒力轻”是说身穿貂皮裘氅喝酒还不足以御寒,“酒力轻”即酒的劲力还不够,这都是皴cūn写寒冽以切“冬夜”之题。最后两句说侍女扫雪烹茶,以抗冬夜之寒,再换一个角度点题。“试茗”即品茶,以雪水烹茶是古代高雅的“茶文化”,古人的有关记载很多,小说第四十一回也有“拢翠庵茶品梅花雪”的情节,妙玉请黛玉、宝钗喝“体己茶”,并炫耀烹茶的水是“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可见古人的雅趣。这当然不能用“科学”与否来轩轾。从诗意的衔接来说,上面写了“女儿”和“公子”,接着写“侍儿”,而且“试”、“扫”和“烹”三个动词连贯而下,画面十分活泼灵动。这首诗的末联和第一首《春夜即事》的末联把镜头聚焦到“小鬟”、“侍儿”,《秋夜即事》中有“抱衾婢”,似乎暗用了《西厢记》里红娘的故事,《夏夜即事》则嵌满了丫鬟们的名字,是巧合还是有意?不过,曹雪芹对笔下的“红楼丫头”确实充满感情,写其真挚、巧慧、曼妙、见识、能干,有时甚至超过了对小姐少奶奶们的描写。第四十九、五十回曾写宝玉和众女儿雪天吟诗赏梅,表面上写得很热闹,其实正是佚稿中“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隐喻。这首《冬夜即事》写“锦罽鹴衾和“公子金貂”,也正与八十回后原稿中宝玉“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脂批)构成一种前后映照,即脂批所谓“事却天壤矣”。

本文节选自梁归智老师的《红楼赏诗》一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