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邂逅一座山爱上一群鹿哈师大教师摄影 [复制链接]

1#

邂逅一座山爱上一群鹿            

——哈师大教师、摄影人陈少波的神鹿山情缘            

静伟

“当欲望卑微如青草

除了自由孤傲的心

已没有什么

不能舍弃……”

第一次来到神鹿山,陈少波就爱上了这里:蓝天绿草,秋色绚烂,阳光如瀑,鹿影悠闲……这,不就是他一直向往的山林之梦吗?甚至有一个瞬间,他恍惚回到了小时候,正用稚嫩的童声摇头晃脑地吟诵项斯《山中作》中的那句:“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从那一刻起,距哈尔滨市区不足80公里的神鹿山,就成了陈少波现实中和精神上的“后花园”,从去年国庆假日至今,几乎每一个周末或假日,他都会背起摄影包,驾车一小时,与神鹿山准时约会,在这里,感受青草一样的呼吸,享受鹿群一样的自由。

他,就像是一个善良的“猎人”,用他的镜头,用他的诗心,去“捕捉”神鹿山的点滴美好:那一草一木,每一朵小花,每一群鹿影……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的心。他用镜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做成“标本”,再用诗歌,温情脉脉地把它们珍藏在自己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陈少波有一个网名:“一蓑烟雨任平生”,可见其对于山林田园的特殊情结,谈及自然生活对于当下都市人的意义时,陈少波充满感情地说道:“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北方乡村,记忆中的田园曾是贫穷落后和对城市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今在亲历繁华,享受文明的同时,常常驻足在闹市的一隅,凝视闪烁的霓虹、匆匆的脚步和擦肩而过的人流,当人们把目光和情感沉浸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当钢筋水泥构筑的冷漠足以隔断人性的温暖,当物质的欲望驱动着无休止的奔跑和追逐,我开始怀念童年,怀念纯真,怀念田园。现代文明让我们远离自然,又让我们的心灵最终回归自然,我想,这就是许多当代都市人真实的心灵感受。”

身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的陈少波,同时还是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协会会员,近十年来业余时间大量用于摄影采风和创作,尤其是用摄影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反映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近年来,他又开始尝试摄影与文学相互融合的创作形式,开拓“摄影文学”的艺术领域。而神鹿山正好“投其所好”地满足了他所有的需求,让他“相见恨晚”。

在他的镜头下,那些鹿或卧或立,或在林间奔跑跳跃,或在草地觅食打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为了拍好这些鹿,他煞费了很多苦心,也吃了很多“苦头”:

陈少波在多次拍摄过程中,也逐步了解梅花鹿的习性和特点:梅花鹿生性温柔,喜欢群来群往,行走活动的路线基本固定,群体内部分工明确,既机警胆小又善良亲和。几次拍摄过来,他由最初的寻找和追逐拍摄,逐渐习惯于在鹿群必去的地方,在恰当的光线和最好的视角下,从容等待出现头脑里构思好的画面,盼望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从开园到闭园,进山就是一天,带着简单的食品和饮水,穿着厚厚的迷彩服,背着沉重的设备,在阴影遮蔽的丛林中,或蚊虫肆虐的草丛里,潜伏、等待,为了捕捉一个精彩瞬间,常常付出汗流浃背、饥渴疲惫、蚊叮虫咬的代价,然而,每得一张佳片,都会欣喜若狂,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会化作一句:值了!

陈少波说:“拍摄梅花鹿,我不是简单从生态摄影的角度去记录和写实,而是注入“鹿”这个神奇动物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情境,注重通过诗意唯美的画面和构图,通过梅花鹿在自然状态下的优美姿态,表达圣洁高雅,纯真自然,恬静从容的人生态度和至真至善的美学追求。”

就在不久前,他创作了一首题为《隐鹿》的小诗:“蛙声蝉鸣/不是讲你的故事/归隐的鹿群里/你的长发飞扬/树下听雨/临流而坐/捧溪煮茶/卧观云起……”

他说,这首小诗借助神鹿的意象,表达自己淡薄名利,回归初心,平静从容的人生态度。“隐”不是消极遁世,更不是无为放弃,是面对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世界,洗尽铅华,放空欲望,重塑自我,实现人生涅槃的心灵告白。

斯人亦若鹿——青青草木,呦呦鹿鸣,他是山的知音,也是鹿的情人。

“每一滴透明的露珠/都是重生的自己……”在神鹿山的清晨,他喃喃自语,如醉如痴。

本版图片均由陈少波提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