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csxsl.com/在张瑞考入县一中那年,对他们家庭来说,或许是件振奋人心,令人喜庆的事情,但是那年却暴发了一场对*,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场*治运动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全方位的,涉及*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内领导者的错误被反革命集团,投机分子,阴谋家,野心家充分利用,无数对*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家,干部,知识分子被打倒,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混乱和倒退!
文化大革命图片
转眼就到要入学报到的时候了,张瑞母亲把张瑞呼醒后,一大早就开始在张罗着,她先把米糠倒在贴了层软布的篮子里,然后登上梯子把挂在楼板勾子上的蓝子轻轻的取下来,小心翼翼的把积攒了几个月的鸡蛋从蓝子里面一个一个轻轻的拿出来放在贴了层软布的蓝子里,嘴里发出小声数着鸡蛋的声音,每念出一个数字,就像刀在张瑞的心里割一样的那么难受,张瑞明白,家里就两只下蛋的老母鸡,鸡蛋平时父母都舍不得吃,一个一个的积攒下来去镇上卖钱,张瑞的眼晴湿润了,强忍着不让自已哭出来,心里暗暗发誓,自已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跳出农门,以后好好孝顺他们。
收拾妥当,张瑞帮忙提着鸡蛋,和他母亲一起出发了,出发时天还没有大亮,因为从家里到镇上有十来里地,早点去,可以买个好价钱,到了镇上后,张瑞母亲买了两个包子,全部给了张瑞,自已不吃,说她不饿,其实她是想省点钱罢了,由于来的早,鸡蛋很快就卖完了,她带着张瑞来到了刘裁缝的裁缝铺,以往家里如果做新衣服,都是找刘裁缝做的,刘裁缝做了几十年的衣服和裤子,是个老师傅了,见他们娘俩这么早过来,问是给谁做衣服,张瑞母亲说给张瑞做,其实在张瑞的记忆里,好像没穿过新衣服,新裤子,这么多年都是穿哥哥们穿过的衣服,裤子,有些大了的衣服,长了的裤子都是在刘裁缝这里改的。
老裁缝
刘裁缝拿皮尺量了张瑞的臂长,身长,腰围,腿长后,张瑞母亲特别交待刘裁缝衣服稍微做大一点,裤子稍微做长一点,张瑞正在长身体,这样可以穿久一点,刘裁缝会心一笑,为张瑞母亲的周心考虑深表赞赏,把相关尺寸记在一张纸上面,然后让张瑞母亲挑一块布料,张瑞母亲选了一块她认为比较耐穿的蓝色布料,布料选好后,交了一点押金,刘裁缝写了张条子交给张瑞母亲,让她过两天凭条子过来取衣服,离开裁缝铺,又带张瑞去了几家鞋店,之所以去几家店,主要是为了货比三家,最后在最便宜那家店买了双帆布胶鞋,穷困人家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后来又买了点猪肉才准备回家,平时猪肉一年吃不了几回,这次也算是为犒劳下张瑞吧。
没几天,衣服,裤子取回来了,张瑞母亲让张瑞试穿一下,穿上后除了衣服稍微大了一点,脚管稍微长了一点,整体还不错,这也是张瑞长这么大,第一次拥有一套自已的新衣服,新裤子,喜愉之情洋溢在脸上,开学那天是二哥陪他去的,因为离县城有50来里地,要在学校住宿,要准备被子,床单,桶子,脸盆,换洗衣服等基本生活用品,东西比较多,得有一个帮手,而且还要走路到镇上坐班车去县城,所以一定要早点起来。
张瑞母亲把行李已经提前整理好了,并特意炒了一碗张瑞最喜欢吃的辣椒炒猪肉,很久没有吃肉了,看着他们两兄弟狼吞虎咽,在旁边提醒他们吃慢一点,眼睛里充满了慈祥,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要出远门,张瑞母亲煮了几个红鸡蛋,红鸡蛋在农村只有家里办喜事才能吃得到,可见张瑞去上学在他母亲心目中所代表的份量,临走的时候,张瑞母亲从口袋里面掏出一块包了好几层的手娟,手娟里面是一沓整齐的纸币,面值都不大,一角,二角,伍角,壹分,贰分,伍分都有,没有壹圆以上的面值,张瑞母亲说这里总共是伍圆钱,让张瑞拿着,饿了在学校买点东西吃,张瑞心里很明白,平时去镇上连5分钱的一个包子都舍不得吃的母亲,这伍圆钱母亲平时要攒多久,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要,后来他母亲硬塞到他口袋里,他含着泪把它收下了,长这么大张瑞是第一次出远门,平时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镇上,所以他母亲不放心,走了几十米,张瑞回头张望的时候,母亲还站在门口目送,头发被微风吹起,瘦小的身影格外的扎眼!儿远行,母担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瘦小的身影一辈子都刻在张瑞的脑海里,深入张瑞的骨髓里。
张瑞和二哥走到镇上时,天已经大亮了,他们直奔汽车站,找到开往县城的班车,询问售票员什么时候发车,售票员说中午12点准时发车,一天就一趟车,票价3角,现在离发车还有几个小时,由于起得早,觉得有点困乏,他们就在候车室的木长椅上眯了会,直到售票员叫醒他们,买了车票上了车,张瑞坐在车上想象着县城是什么样子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车在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终于抵达县城,从县汽车站到县一中,还有一段距离,走路过去半个小时,在去的路上张瑞一边走一边张望,和镇上相比,县城确实要热闹的多,房子多,店铺多,人也要多一些,到了校门口的时候,张瑞听见有人在叫他的名字,是熟悉的声音,他回头看了一下,原来是*丽,她也来报到了,有段时间不见,*丽出落的更加水灵了,当张瑞和*丽四目相对时,*丽脸上微微泛红,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陪同她一起来的是他的父亲,用扁担挑着*丽的行李,打了声招呼后,就一起走进了校门。
60年代的知识青年
办理好入学手续后,张瑞被带到了宿舍,宿舍有4张双层的铁床,2张木桌子,2把木椅子,张瑞的床位在上铺,放下行李整理好床铺后,肚子也饿了,就和他二哥去找*丽,由于不知宿舍房间号,而且男生也不方便进去,只能在外面等,等了没多久,*丽和他父亲一起出来了,他们迎上去,说大家一起去吃饭,吃完饭后张瑞要付钱,被*丽父亲拦住了,说张瑞是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和*丽又是初中时的同学,一个女孩子在外求学,还要张瑞多多照顾一下,后来还是*丽父亲付的钱。
从县城开往镇上的班车,一天只有一趟车,返回镇上的车已经开走了,*丽父亲和张瑞二哥只好在学校门口的招待所住了下来,坐第二天的车回去,张瑞和*丽在学校附近逛了一下,熟悉下周边的环境,边走边聊,主要聊假期在忙些什么,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看了哪几本书,同样来自于农村,差不多的家庭背景,相仿的年龄,相同的理想,都希望通过读书,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
第二天,张瑞正式开启了他的高中生活,不过*丽没有和张瑞分在同一个班级,*丽在25班,张瑞在26班,班上共有46个同学,男生偏多,坐在张瑞前面的一位女同学,特别引人注意,头发乌黑,扎着两条长长的麻花辫,皮肤白皙,戴着一副圆框眼镜,微笑的时候绽开出两个可爱的梨窝,穿着碎花连衣裙,显得清纯而典雅,张瑞是第一次见女生穿裙子,显得有点新鲜,这名女同学名字叫李梅。
*丽班上女同学居多,女生基本上都会选择文科,*丽学习很刻苦,成绩一直排在前三名,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除了看书,学习,*丽没什么其它爱好,比较好静,不怎么喜欢运动,除了和张瑞接触较多外,和其它男同学很少接触,凡是需要用到体力的地方,像提水洗衣服,洗服子,洗床单都会叫上张瑞帮忙,这时就会招来其它女同学的羡慕,会开*丽的玩笑,说的*丽脸都红了,心里却乐滋滋地!因为两个人不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时接触时的时间几乎很少,但是两个人在初中时那份纯真的感情还在,*丽一直把张瑞当成大哥,当成自已的保护神和精神依赖。
有时间的时候,张瑞会带*丽去县城逛街,走累了会请*丽吃点零食,或者买点小礼品给*丽,一起去爬过学校附近的文昌塔,该塔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朝庭为了表彰当时的知县袁仁和,特修此塔,用来纪念袁知县和激励那些寒门出身子弟,袁仁和出生于康熙年间,家庭贫穷,大半辈子都在考取功名,屡考屡败,但是他却并没有放弃,而是屡败屡考,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45岁那年终于进士及第,后来做了知县,为官一方,造福百姓!张瑞和李丽也都出身寒门,虽然不一定非要像袁仁和那样获取功名,但是想通过读书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想法和袁仁和是一致的,所以很多一中的学生都会来文昌塔看一看,爬一爬,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之处。
张瑞还是和初中时一样,各项表现都很突出,又选为了班长,而李梅也很优秀,选为了学习委员,张瑞一直没忘初心,学习更加刻苦,现在已经是16岁的翩翩少年了,爱运动,喜欢打篮球,身高已经长到一米七了,在他们班上的男生当中属于偏高的,阳光,帅气,学霸的男生不管在哪个年代,都会招女生的喜欢。
张瑞和李梅都是班上的优等生,又都是班干部,平时接触的机会也较多,有点惺惺相惜,彼此也慢慢的熟悉起来了,除了学习,也谈些生活上的事情,李梅说他们家就在县城,父亲是干部,母亲是医生,还有一个妹妹,张瑞觉得有点自卑感,毕竟自已来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但李梅却很善解人意,从不觉得自已出身于干部家庭而看不起张瑞,反而很欣赏他,觉得张瑞虽然出生于农村,可其它各方面都很优秀,张瑞一直以为李梅父亲就是一般的干部,李梅也没告诉过张瑞她父亲真真的职务,直到后来张瑞亲眼目睹那场批斗会后才明白李梅父亲的身份。
劳作的人们
那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张瑞和同学在书店看书,突然听到外面异常的吵闹,有人在用高音喇叭在大声喊道:“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坏分子李书福”,李书福,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这不是县委李书记吗?张瑞嘀咕了一句,前段时间李书记来学校指导过工作,张瑞见过他本人,人很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个子高高的,很清瘦,40多岁的样子,但是头发都已经灰白了,张瑞马上和同学跑出去看,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的,都是些穿着*装,衣袖上带着红袖标的*人,手里举着一小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卡车上一个低着头站着的人,两只手都被旁边的*人分别向后按压着,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上面用黑色的字体写着,反革命,修正主义,脖子上还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打倒坏分子李书福,在李书福这三字上打了一个很大的叉叉,字体粗大,而且又是黑色的字体,所以隔很远都能看的清楚。
张瑞明白,这是红卫兵,造反派准备带人去开批斗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治运动已经波及到这个小县城了,开批斗会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县委对面的人民广场,张瑞也随着人群慢慢的往前走,他想去看看批斗会现场,由于人大多,平时走路去人民广场20分钟就到了,这次足足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到了广场后,先由士兵围成一大圈,防止群众冲挤,然后把李书记押下来,一直走到临时主席台前面,李书记背对着主席台,由两个士兵按着,把李书记两只手从后背拉过来,左边的士兵左手抓住李书记的左手腕,右手按着李书记的左肩,右边的士兵右手抓住李书记的右手腕,左手按着李书记的右肩,让李书记的上半身尽量往前倾斜,这时候喇叭里面传来了阴阳怪气的声音:请县革委会主任朱主任讲话,请鼓掌!许久才传来了几声稀稀拉拉的掌声,其实在老百姓的心里都有杆称,都知道李书记是个清官,是个好官,是个做实事的父母官,当年李书记带领大家一起修水库,身先士卒,和大家一起抬石头,一起挖土,一起担土,…………,同吃同住,在他的领导下,全县大大小小共修筑了上百个水库,为上万顷农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解决了困扰成千上万的农民所担扰的水源问题,老百姓的肚子也能吃的饱一些,老百姓都把李书记的好说在嘴里,记在心里。
批斗大会
这时候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脸上无肉,梳着大背头的中年男子粉墨登场了,只见他皱着眉头用两只手上,下摆了摆,稀稀拉拉的掌声停了下来,突然他脸一沉,对着扩音器咬牙切齿的说道,今天召开反革命,修正主义,坏分子李书福的批斗大会,请大家有冤的伸冤,有仇的报仇,把李书福批倒,批臭,扫除一切牛*蛇神,只见他大声呵斥一声,李书福,你认不认罪,李书记声音低沉的回了一声,我没有罪,还死不承认,你是蒋介石派来的特务,是潜伏在共产*的定时炸弹,是阶级敌人,朱国平这样说,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是胡说八道。
说到李书记有必要说说他以前的革命历程,那可是革命的功臣,李书记很早就参加革命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时被国民**俘虏过,后来逃了出来,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身上留有20多处伤疤,做战勇猛,有胆有谋,指挥有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团长职务,在战场上被炮弹片炸瞎了一只眼睛,立了二等功,从战场上撒回国内治伤,等伤治好后,转业到了地方*府担任县委书记。
朱国平所说的所谓蒋介石派来的特务指的就是李书记被国*俘虏后逃出来这件事,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国平又厉声问罪,说在三年困难时期,老百姓都没东西果腹,实在饿的不行了,吃树皮,吃观音土,吃了观音土的老百姓腹胀,拉不出来,活活胀死的不在少数,再加上饿死的老百姓,死了好几万人,县委为什么没有发放救济粮,自已一家人每天却在吃着白米饭和猪肉,朱国平这是误陷,挑拔离间,煽风点火,恶意挑动老百姓的情绪,以泄私愤。
批斗会现场
朱国平其实除了担任县革委会主任外,真真的身份是县*府的县长,只不过当时革委会主任的权力已经超过了县长,只为了更加冠冕堂皇的利用革委会主任的职务去整人,做县长这么多年,他不会不知道,发生自然灾害那三年,老百姓颗粒无收,县粮仓的粮食早就已经发下去赈灾了,无奈僧多粥少,粮仓早已经空了,当时李书记自已也因为营养不良,脚都浮肿了,哪来的每天吃着白米饭和猪肉,朱国平担任县长期间一直对他的老上级李书记阳俸阴违,野心勃勃,早就想取而代之,只是一直没找到适合的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所以表现的异常狂热,一定要把李书记整垮,整臭,下面不明事理的部分群众的情绪彻底的被挑动起来,举手高喊,打倒李书福,李书记是人民的罪人,是大刽子手,人群人有人喊到,我奶奶就是活活饿死的,要为我奶奶偿命,站在最前排狂热,激进的“群众”冲到李书记面前对李书记掌打脚踢,李书记的鼻子和嘴角都被打的流血了,人都站不稳了,朱国平看到场面失控,怕闹出大事情,让士兵挡住动手的“群众”,让另外两个士兵把李书记从后面抬走了,这场闹剧才算告一段落,而这所有的一切,张瑞都看得清清楚楚,热血沸腾,怒发冲冠,只恨自已无能为力,帮不上李书记什么。
李书记在这次批斗会上被打断了几根肋骨,身上多处软组织损伤,住了好几个月院,朱国平的阴谋得逞了,李书福被撤销了县委书记职务,朱国平被提升为县委书记,顶替了李书福的位置,李书福伤好后,被下放到江口区,大竹乡,花山村胜利林场担任场长,花山村正是张瑞所在的村庄。
这次的事情,对张瑞的感触很深,他深深地体会到了*治的无情,动荡的社会对人性赤裸裸的伤害,尊严被践踏,人格被悔辱,功绩被抹杀,生命被摧毁似乎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充足的理由,不需要确凿的证据,更不需要公证的审判,所以他认为*治是肮脏的,是用来整人,杀人的,是用来对付别人的,从此之后,在他心里留下了厌恶*治,反感*治,排斥*治的思想,直到后来和李书记的深入交往,才觉得自已太年轻,太肤浅了,思想上才有所成熟。
张瑞是个比较细心的人,发现这段时间经常看不到李梅,课也没来上,他后来通过他们班主任刘老师那里得知,李梅父亲病了,医院照顾她父亲,由于他和李梅是学习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好朋友,而且李梅对他一直不错,医院看看李梅的父亲,通过打听,他获知李医院外科号病房,周末的时医院看望,走到病房外的时候刚好看到李梅,李梅正提着开水瓶准备去打开水,他叫声李梅,李梅回头看了一眼,发现是张瑞,她满脸的惊讶,问张瑞怎么突然在这里,张瑞说好久没见你来学校上课了,听刘老师说你家里有事,请假了,所以我过来看看。
张瑞看了一眼李梅,才一段时间没见,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精神不振,满脸憔悴,眼圈发黑,眼晴有点湿润,好像刚哭过一样,穿着也很随便,完全不像在学校时活泼可爱,穿着得体,精致典雅的模样,李梅说她父亲受伤了,她母亲要上班,还要照看妹妹,所以大都分时间由她来照顾,张瑞说我就是过来看伯父的,李梅把张瑞带进了病房,说右边病床上的人就是他父亲,张瑞看了一眼病床上的人,病人正在睡觉,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大跳,这不是李书记吗?张瑞脱口而出,连旁边的李梅都被惊到了,睁大两只眼睛,问道,你怎么认识我父亲呢,张瑞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跟李梅说,以后再告诉你。
也许是两人的说话声吵醒了李书记,只见他微微睁开眼晴,望着张瑞低沉的说,梅子,这个小伙子是谁啊,李梅回答说,是我同学,张瑞马上说,伯伯好,我叫张瑞,听说伯伯生病了,所以过来看看您,这是给您买的水果,说着把水果放在床头的柜子上。谢谢张同学,你太客气了,梅子!给张同学拿张凳子来,再倒点水,好的,李梅回应着,张瑞问李书记好点了没有,李书记说好多了,不过伤了骨头,没那么快康复,李梅已经把凳子放在床前,请张瑞坐下,把杯子双手递给张瑞,张瑞接过杯子,李梅看了张瑞一眼,眼神中掠过了一丝羞涩的爱意,躺在床上的李书记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张瑞和李书记寒喧一番后,想起那天的批斗会,觉得有点不自在,就准备起身告辞,让李书记好好养病,他下次再过来看望,李书记让李梅送送张端,他们两个人走出病房后,李书记脑海中就在回放对张瑞的印象,小伙子懂礼貌,重情义,虽然穿着朴素,但眉宙间充满了英气,是个可塑之材,想到李梅看张瑞的眼神,充满了爱意和欣赏,他会心一笑,等李梅回来后李书记问了下张瑞的一些情况,李梅说张端来自农村,品学兼优,思想上进,李梅的回答让他验证了自已的猜想,李书记让李梅以后在物质上尽量帮助下张瑞。
劳动中的少先队员
医院看过几次李书记,再没有第一次见面时那种拘谨感了,交谈也融洽了很多,李书记等康复得差不多了,办完出院手续,就下去胜利林场了,李梅返回学校后,请假落下的功课,张瑞利用课外时间全部给她补回来了,本来李梅的学习底子就不错,再加上张瑞的细心辅导,对她的学业并没有什么影响,两个人私底下接触多了,感情也慢慢培养起来了,只是心照不喧,谁都没有先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
离学校一公里处有座公园,叫桔城公园,环境比较优雅,第一次是李梅带张瑞去的,有些老人在里面锻炼,有打太极的,有舞剑的,也有些散步的人,有群鸽子在地上寻觅着食物,胆子很大,哪怕是人靠近它们,也没有飞走,似乎是在等人给他们投喂食物,李梅每次都会准备些谷物,撒在地上,这些鸽子会过来啄食,张瑞觉得李梅给鸽子投食时的样子很善良,很迷人,场面很温馨。
两个人并排走在一起,边走边谈,李梅问到是怎么认识他父亲的,张瑞此时也没隐瞒什么,把上次批斗会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给李梅听,李梅听着听着眼圈就红了,等听到父亲被人打的口,鼻流血时,终于抑制不住自已的情绪,小声的哭了出来,哭得梨花带雨,张瑞不知所措,赶紧安慰她,并用手指拭了拭李梅脸上的泪滴,过了一段时间,李梅的情绪总算平复了下来,给张瑞讲了一个故事,说在解放战争的时候,有一天,从战场上抬下一个被炸的满身是血的一个排长,情况紧急,要马上止血,做手术,取弹片,不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院因为伤员众多,医疗物质相当紧张,做手术需要麻药,刚好麻药用完了,动手术的是一个年轻的姓何的女医生,实在没办法了,刻不容缓,何医生只好找了团纱布让伤员用牙咬着,为了防止伤员手术时因为痛疼乱动,影响手术的进程,何医生特意让四个士兵帮忙按着伤员的手和脚,开始了一次无任何麻醉的手术,当时何医生心里也没有底,怕伤员承受不了这种痛苦,只能悬着心将伤员身上的弹片一点一点的取出来,每割一刀,都能强烈的感觉到伤员身体的抽搐和颤抖,豆大的汗珠从伤员的额头上淌下来,而伤员居然一声都没有叫喊,整场手术下来花了两个小时,共取出了四块弹片,所幸都没有击中要害部位,等手术做完,伤员的衣服,裤子全部被汗水浸湿透了,何医生被伤员超人的坚韧意志深深的震撼到了,她自已全身也湿了,做完这场手术人都虚脱了。
何医生对这名伤员由衷的钦佩,美女爱英雄,自古有之,在后来疗养过程中,两人慢慢的相互吸引,逐渐产生了感情,在伤员康复出院重上战场前,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后来最终走到了一起,张瑞听得津津有味,李梅调皮的问张端,想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张瑞迫不及待的说,想,李梅卖关子似的让张端猜,并提示他,说他还见过男主人公,张瑞说他猜不出来,李梅用手指点了下张瑞的额头,说了三个字:“你真笨”,李梅继续说道,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其实就是她父母,张瑞这时才恍然大悟。
挑粪的劳力
李梅说,他父亲家里很穷,兄弟姐妹多,为了寻找出路,父亲16岁就去当兵了,从士兵做起,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一步一步的升上来,一直做到团长,如果不是因为在朝鲜战场眼睛受伤,回国治伤,再到后来转业到地方,可能一辈子都会呆在部队,可能职务还会更高,母亲是大学生,是学西医外科的,当时做为热血青年,加入了共产*,成了一名*医,后来随着他父医院,医院的院长,父母平时工作都很忙,特别是父亲,基本上在家里的时间很少,经常下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母亲在打理,父母对他们姐妹俩要求相当严格,经常教育她们要勤俭,要自力更生,不是因为父母是干部就有优越感,不要攀比,不要搞特殊,不要看不起其它出身较差的同学,这些谆谆教诲让李梅受益终生!父亲的亲人都在乡下,爷爷奶奶也住在乡下,平时来的也不多,只有在父母生日或者她们姐妹俩生日的时候才会带些土产过来,基本上住一,两晚就会回去,他们在乡下住惯了,住在这里很不自在。
父亲家里兄弟姐妹,谁家有困难了,父母都会慷慨的接济,父亲原则性相当强,如果谁家有什么不正当的要求,需要动用父亲的权力来办理的,那是门都没有的,因为父亲早就向他们交待过,谁要是以他的名义,打着他的旗号谋私的,就和谁断绝关系,停止往来,所以父亲家里的兄弟姐妹都还安分守己,并没有觉得父亲做了他们的父母官就能沾到什么光,就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他们既没有给父亲增添麻烦,也没有给父亲扯后腿,让父亲能毫无顾虑的为人民服务,诠释了共产*纯粹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当时的共产*干部的清静廉明,高度自律的*治觉悟!
走着走着,已经到了公园深处,张瑞用手指碰了下李梅的左手,李梅并没有抗拒,只是羞涩地咬着下嘴唇低下了头,张端果断地用右手牵着李梅的左手,并十指相扣,李梅的脸一下子就红了,但是并没有挣脱,而是很配合的和张瑞的手指扣在一起,这是张端长这么大,第一次触碰女孩子的手,李梅的手白白的,嫩嫩的,滑滑的,因为紧张,李梅手心都冒汗了,张瑞也感觉到了李梅手心的湿润,只是紧紧地握住,彼此享受着手心里的温柔和温度。
张瑞平时为了节省路费,一般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返校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约上*丽,一个地方的,在路上也有个伴,张瑞经常去学校门口的“求知书店”看书,有时等钱攒够了,就去买旧书,时间长了和书店的老板慢慢熟悉起来了,对方知道张瑞是一中的学生,看张瑞确实也是爱读书之人,所以对他也额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