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五月二号星期天,原本在假期里。单位取消五一假期,但星期天照过。五一不出去玩,就像过了一个假五一。昨天和媳妇打卡了“网红”隧洞天机垴隧洞,又到溅滩、水磨头转了转,最后到安河一个景区看了看。
安河的这个景区不大,是个半成品。它位于村北一条干河沟的两岸,因形就势,利用原生态,布局了一些园林小品。修建者的别出心裁,使那些原本看起来突兀丑陋的岩石,变得合理起来。亭台楼宇都是用废旧石料修建而成的,就连石阶也不例外。破坏最大的,要算沟底北侧,利用青石(石灰岩)雕成的,一尊不知是谁的坐像。景区唯一的水泥建筑物便是连接两岸的桥,除此再无其它。这个景区是多年来少见的,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景区,建设者的理念值得一赞。
大寨山我一直想去,绿“季”里的大寨山还没有看过呢。第一次去,还是在年冬季,受朋友所托去拍摄云岩寺遗址,来去匆匆,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原本打算五一去林州太行大峡谷或者王莽岭看植物,突如其来的变动打乱了心里的安排。既然无法远方,不如就近,大寨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昨天虽然没去什么“正经”的景区,可一圈下来也挺累的。今天,媳妇说什么也不出去了,只好我自己一个人出门。
七点三十分出发,一路向西。路上车不算太多,直到过了白塔前面的车才渐渐稠起来。冀D,冀E,冀A,京A,看来大家起的都挺早,这个五一不寂寞。
九点十二分到达石盆村。村口停车场停了五六辆公交车,这是开通不久的火车站——石盆的纯电公交车。每半个小时一班,首班六点三十从火车站出发,末班车从石盆返回是四点三十分。这趟公交串起了沿途的各个景点,既方便了沿线百姓出行,也满足了人们绿色出行的愿望。今后乘公交进山看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累了坐在车上眯一会,一睁眼就回到了市里。哈哈,有同行的吗!
大寨山位于石盆村北,海拔米左右,一色的红色石英砂岩,属于嶂石岩地貌。穿过石盆村狭窄崎岖的街道,从唯一的丁字路口,倒一把车(可能两把)右拐,向北向北。不要怀疑路的狭窄和荒芜,直抵寨沟。路的顶头再倒两把,左转前行,在山下石房子前“小广场”上停好车,就算到大寨山了。
石盆村全景
石房子右侧有一条明显的上山路,沿着它走没问题。站在山下向上望,视线被山崖阻挡看不到山顶,位于“栈”(山腰上带状的平台)上的云岩寺到隐约可见。登山的路还好走,通过一段碎石路后,再向上就是石阶了。根据路边功德碑记载,石阶在二零一五年修整过一次,现在的状况很好。石阶上看起来不干净,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要不是实在累了,我都不愿意坐在上面休息。大寨山位于沙河市最西部的深山区,这里没有工业,也没有建筑工地,哪儿来的灰尘,令人费解。我想大概和这里的人们大肆扒掉“山皮”种植板栗有关。这一带70%的山坡都被“扒皮”改成了栗子坡。为了板栗树生长,不影响收成,大剂量使用灭草剂,致使林下土地裸露,寸草不生。特别是在冬季,大风一刮,尘土飞扬。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是农民最朴素的愿望,提倡青山绿改善环境也没错。哎!收入与环境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相比之下峡沟村一带的石头就很干净,想坐那块就坐那块不用犹豫。
被揭掉的大地皮肤
“栓皮栎”树都长出了鹅*嫩绿的叶子,手摸起来绒滑可爱。翻开叶子背面,有些发白,叶脉的基部没有发现*色的绒毛,难道是麻栎?新生的叶子我也不太敢确定,等长长再说吧!如果是,这里将是我见到的最大的麻栎树群落。路边的尖裂假还阳参(苦碟子)蒲公英开的正旺。臭草被小穗压弯了腰身,风一吹悬空的小穗便像铃铛一样左右荡晃。三花莸一堆堆的挤挤挨挨,唇形花瓣吐着长长的花蕊,不由自主地令人想到了吐着信子的蛇。本不想看它,放眼过去却满眼都是,躲都躲不掉。人就是这样,看见什么东西都会有联想,有时候想到好东西,有时候想到不好的东西。想到好东西自不必说,想到不好的东西往往被它弄得心情大受影响。其实东西那有好坏之分,分好坏的往往是人的主观而已。
太行阿魏
沿台阶拐过一个之字弯,上到了山嘴上,视野比下面开阔多了。山风游戏般地抚弄山野,整面坡的栎林一会儿被抹出“白脸”,一会儿又被抹成了鹅*嫩绿的可爱。生在台阶石缝中的一簇女娄菜,被它拨弄得东倒西歪,宝瓶样的花朵频频点头哈腰。有两枝不知什么时候被游人拦腰踩断了,趴在石阶上奄奄一息。趁着风停的间隙,我抓紧找了一朵开展了完整的,花瓣白色泛粉的花朵拍下来。这簇女娄菜是幸运的,幸亏这里游客稀少,不然生在路中间,不是被踩死就是被薅掉,那有活命的道理。
女娄菜
青绿薹草
台阶的尽头就是云岩寺遗址。遗址中间的位置有一座像样的石头房子,它被铁丝网圈了起来,仅在西侧留有一个小门。最东面角落里有一座铁皮房子,和一个羊圈,显然是放羊人的处所。西边是一片倒塌的废墟,废墟中有一座小石房子,里面好像供奉着神祇。踏上这片废墟,乱石堆中长满了青绿薹草、巴天酸模、臭草和藜,石壁岩缝里生有房山紫堇、三花莸、太行菊。捻了一把太行菊的枯叶,闻了闻,真的好香。后悔没带自封袋,要不采些干叶子回去,揉碎了放到书桌上享受享受这纯天然的味道。崖壁上还有肿足蕨、溪洞碗蕨。栝楼藤蔓爬上了石壁,伸出了巴掌那么大深绿色的叶子,张罗着五月花开呢。
某蕨(可能肿足蕨属)
太行菊
废墟前一条小路伸向西侧栎林深处,小路边有太行阿魏。我粗略数了数大约有七八棵之多,高的已经有七八十公分了。植株中上部的叶子还没有完全长开,下部的叶子已经初具模样。伞形花序上结了花蕾,花蕾像一个个小拳头似的。看起来拳卷有力,似乎在振臂高呼我的天空我做主。沿这条小路走了一段,起初好走,后边就开始下坡。而且路上堆满了枯叶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趟起许多灰尘。没看到什么新鲜植物,担心时间不够,索性放弃往回走吧。
溪洞碗蕨
刚回到废墟边,就听见“铛”的一声钟响,接着传来几个孩子说话的声音。走近“小院”看到两个男子领着三个孩子,在紧闭的屋门前左看右说的很热闹。进入“小院”互相攀谈,原来是邢台县烧丝岩的从邢台县那边上来,五一放假领着孩子出来逛逛。屋门左边放了两块石碑,一块是明万历五年的,一块是二零一二年的。从碑上了解到,在明万历五年的碑上这个山叫云风山,在二零一二年的碑山叫云峰上,寺叫云居寺。不管叫云风山还是叫云峰山,现在村里百姓都管它叫大寨山(百度地图上竟然没有这座山的名称)。在房子左手,后边角落里挂着一口大钟,“铛”的声音应该就是从这里发出的。房子的右边是一个类似厨房的棚子,窗台上摆着饭缸子。从饭缸子的干净程度来看,这里不久前应该有人居住使用过。邢台县的老乡告诉我,从这儿往东转到山后,有路可以上到山顶。大喜,正如我愿。
棒头草
原本不知道上山的路,现在知道了,登顶的心情变得迫切了。去一座山不登顶,怎么能称得上去过一座山。在东边崖根小水坑处拍摄了棒头草、肿足蕨后,开始向东循路登顶。没走多远,路边的阿尔泰狗娃花竟然开了,花朵的品相不错,噼里啪啦拍了几张留存。转过山嘴向上,登顶的路还算明显,有的地方还有台阶。路上的石头有些被磨得失去了棱角,看来自古就有不少人来这里。从山阴又转到了山阳,俯瞰山下,石盆村变得一览无余,每一条小巷,每一座房屋,都看得很清楚。G像一根柔软的面条依村傍水穿山而过。透过混沌的空气看不太真切远方,秦王湖模糊的成为一小片污蓝色,就连相机都不能自动合焦。回转身,钻进栎林接着向上。
苦糖果
林下没什么植物,最近好像少有人来,土地上没有任何行走的痕迹,就连羊粪蛋子也风化得没了颜色。专心低头爬山,不一会感觉膝盖有点发软,后背发潮,坐下来休息会。几株变色白前进入眼帘,新生的植株有40公分那么高。宽卵形或椭圆形的叶子,两面长有*色小绒毛,给人的感觉怪怪的。变色白前的小花起初是*白色,后渐变为黑紫色,枯干时呈暗褐色,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变色白前是一味中药,能解热利尿,治肺结核的虚劳热,浮肿、淋痛等。这个地方来的人相对少,侥幸有几株存活下来。以前只在东五指山的灌丛里见过不多的几株,后来我又专门去看过,结果没找到。不是自然消亡了,就是被人挖走了。野生植物一旦具有了药用价值,它的命运便多舛了。
山顶上的五星红旗,在风中发出噗啦噗啦的声音,看见五星红旗,顿觉这里人气十足,不再感到寂寞。北面的桑各垴,西南的西五指山,南面的茶壶山,尽收眼底。北侧林下钩齿溲疏白花花一片,令人震撼,可惜天不好拍不出满意的照片。紫苞鸢尾的花期已经过了,耷拉着头无精打采,走三两步就能看见一丛。
钩齿溲疏
钩齿溲疏
钩齿溲疏
13:22分下撤,14:46回到云岩寺遗址。这时候碰到了一对老年夫妇,疾步匆匆地要登顶。祝愿他们不要搭黑平安归来。
年5月2日
刘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