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春分就是要调理身体内在的脏腑、气血、精气,与外在的脑力、体力和运动和谐平衡。
春天易伤肝,而肝主筋,肝伤则易致筋脉失于濡养,产生颈肩腰腿疼痛、风湿、类风湿等等。在春分前后施行助阳祛寒的“节气灸”,可以健脾暖胃,柔肝伸筋。风为春天的主气,风邪可以引发感冒、荨麻疹等多种疾病,艾灸曲池、合谷则可预防皮肤病。
春分艾灸
医学认为,肝木应春。阴历春三月,肝气生发,肝阳易升,容易引起头昏、头晕、失眠、焦虑、抑郁;肝木生发太过,克伤脾土,则可产生一系列的胃肠道问题。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乍暖还寒,艾灸肝俞、脾俞、太冲、足三里起到疏肝火养脾胃功效。
泄肝火疏肝可以着重灸:肝俞,期门,泄太冲
养脾胃则着重调理:脾胃俞,中脘,足三里
如果症状还没有解决,可以继续就百虫窝,肾俞,八髎,太溪,以去风,去湿,滋补肾气。
灸疗的顺序应采用:从上到下,先背后前,先躯干后四肢。灸后记得别喝凉水,勿食生冷,注意保暖。
春分病候养生
1、易五更晨泻
第一,春分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常发生五更泻又叫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推荐艾灸穴位:中脘、神阙、天枢。
第二,舌苔白,脉沉而弱,怕冷,腰以下发凉者须以温中扶阳。推荐艾灸穴位:命门、肾腧;中脘、足三里。
2、易感冒、流涕
春分时期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可灸身柱、肺腧、风门、曲池等穴做养生。做菜多用干姜,干姜能温中暖胃。也可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增强免疫力。
春分养胃护肝
1.养胃
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百合、山药、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对于平时感觉胃脘隐痛,食欲不太好,而且容易口干咽燥,甚至会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多属于胃阴不足者,不妨吃些山药百合大枣粥。
2.护肝
肝脏与“木”相对应,初春养生以养肝护肝为先。养肝护肝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多喝水以防止*素损害肝脏;少饮酒以利于肝脏阳气升发。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少吃性寒食品,如:*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阴止阳气的升发。
春分春捂保暖
中医养生讲究“春捂秋冻”,即早春的时候不要急着脱掉冬装换春装,预防倒春寒。对调节能力较差的孩子、老人或是体质较弱者来说,更应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衣服。
春分已至
贴心陪伴温暖呵护
让健康从春开始!
点击“阅读原文”抢占财富先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