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s://m-mip.39.net/pf/mip_5777843.html中国药王
NO.1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属气生兰科石斛属植物,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生长于参天大树树干之上,或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阴处。生长成熟期为8--10年。铁皮石斛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卓著的滋补功效而名列“中华九大仙草”之首,为千百年来历代帝皇梦寐以来的宝物。
“九大仙草”名出唐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道家经典《道藏》将铁皮石斛、天山雪莲、三七、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丛、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十大“仙草”。铁皮石斛生长于云、贵、川、缅等地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阴面崖缝间,根不入土,常年饱云雾雨露滋润,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物习性神秘莫测。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古今学者在许多中医中药著作中对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均给予肯定,其中《神农本草》载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纲目》称铁皮石斛有“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轻身延年”之功效。石斛及铁皮石斛的药用成分有:石斛碱、石斛酮碱、石斛胺、金钗碱、4—羟基金钗碱6—羟基金钗碱、石斛高碱、豆甾醇类、3—羟荃—2—氧—石斛碱、多糖、石斛宁定、石斛等。
NO.2 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菊科凤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和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用价值,人们奉雪莲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雪莲花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生长期需6-8年;最后一年七月到八月开花,其花形越大,品质越佳。雪莲根、茎、叶富含生物碱、*酮类、挥发油、内脂、留体类、多糖及还原性物质,其花蕾更富含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具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滋阴壮阳等功效,可治一切寒症。关于其药理,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晋《穆天子传》云,天子向王母求长生不老药,王母取天山雪莲赠之;《柑园小识》云其除冷痰;《四川中药志》云其除寒、补血、温暖子宫,治女子月经不调及崩漏带下;《本草纲目》、《楚辞》、《史记》、《山海经》以及《维吾尔药志》、《新疆中药手册》中均有对雪莲功用的记载:天山有雪莲,生崇山之中,功能除寒壮阳、强筋舒络,治腰膝酸软,为延年益寿之极品。古往今来,天山雪莲一直是人们梦寝以求的滋补佳品。
在新疆民间,雪莲更是家喻户晓,习用已久。维吾尔族用其全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小腹冷痛,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等症。蒙古族用其地上部分治疗结核气喘,风湿性腰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筋骨损伤等。哈萨克族用其治疗产后胎衣不下,肺寒咳嗽,麻疹不透,外伤出血等病症。
NO.3 三七
三七(拉丁学名:PanaxpsudoginsngWall.var.notoginsng(Burkill)HootTsng)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肉质根圆柱形,掌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绿色;萼杯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纲双子叶植物纲
《本草纲目》:金不换,近时始出,南人*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机嚼烂,罨之即止;清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时,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与血竭相似。止血散血定痛,金刃伤,跌仆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景岳全书》:味甘气温,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善止血散血定痛。凡金刃刀箭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二三钱。若治虎咬蛇伤等证,俱可服可敷。叶之性用与根大同,凡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亦散。《本草备要》:一名山漆。泻,散瘀定痛。甘苦微温。散血定痛,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目赤痈肿,醋磨涂即散,已破者为末掺之。为金疮杖疮要药。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敷之,去瘀消肿,易愈。大抵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治血病。此药近时始出,*中恃之。《本经逢原》:时珍云:此药近时始出,南人*中,用为金刃箭疮要药,止血散血定痛,为末掺之。吐血衄血,崩中下血血痢,产后恶血不下,并宜服之。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青肿者即消。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此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独用研服尤良,取其专力也。一种庭砌栽植者,以苗捣敷肿*即消,亦取散血之意。
NO.4 三两重人参
中文名:人参;中文科名:五加科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雾灵山、都山)人参RadixGinsng(英)Ginsng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ngC。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l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现状:濒危种。人参为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以“东北三宝”之首驰名中外,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挖,资源枯竭,人参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古代的山西上*参早已绝灭,目前东北参也处于濒临绝灭的边缘。
产地:野生人参主要产于我国吉林的长白山等地区。野生人参采挖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至9月间,因为这时果实成熟呈红色,比较容易被人发现。野山人参多数用生晒的方法,把人参洗刷洁净后,先用硫磺熏,再在阳光下曝晒,反复四五次,最后以炭火缓缓烘干。功效:滋补效果很好。
人参喜阴湿冷凉气候,1月平均温-23---5℃,7月平均温20--26℃,耐寒性强,可耐-40℃低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要求昼夜温差小的森林环境,积温--℃,无霜期--天,积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毫米。土壤为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于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下,郁闭度0.7--0.8。主要树种有红松PinuskorainsisSib.tZucc.、地锦槭AcrmonoMaxim.、糠椴TiliamandschuricaRupr.tMaxim.、裂叶榆Ulmuslaciniata(Trautv.)Mayr、*檗PhllodndronamurnsRupr.、蒙古栎QurcusmongolicaFisch.、五味子Schisandrachinnsis(Turcz.)Baill.、辽东葱木Aralialata(Miq.)Sm.等。人参通常3年开花,5~6年结果,花期6~7月,果期7--月。
NO.5 百二十年何首乌
首乌补益肝肾、益精血、壮筋骨。其性微温,味苦、甘、涩。著名的抗衰老方剂“首乌延寿丸”、“七宝美髯丸”就是以首乌为主药制成。用首乌可改善老年人的衰老征象,如白发、齿落、老年斑等,能促进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抑制能让人衰老的“脂褐素”在身体器官内的沉积。首乌还能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降血脂,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所以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老年贫血、大脑衰退、早老征象等,都有预防效果。首乌的单用量为每天10~15克。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乌功能解*、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
首乌验方与食疗方
首乌片:是通过精先新采集的首乌鲜品,经清洗、去皮、切片,低温干澡、灭菌精制而成,较发地保存了首乌的功效成份。
食用方法:每次用首乌片10-20克开水冲泡后饮服。
每次用首乌20-30克与银耳、红枣等煮食。
每次用首乌片20-30克加入糯米克煮食
亦可在煲汤时,加入4片左右,可除油腻,使汤的口味更佳
白发:制首乌、熟地各30克,当归15克,浸于毫升的粮食酒中,10~15天后开始饮用,每天约15~30毫升,连续饮至见效女性乌发食疗方-首乌羊肉生发汤
〖原料〗:何首乌50克,杜仲15克,粟米克,核桃4个,羊肉克,红枣(去核)4枚,生姜2片,食盐适量。
〖制作〗:核桃去壳,取仁,保留红棕色核桃衣。杜仲、何首乌、粟米、羊肉、生姜片和红枣用清水洗净。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至水沸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食盐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毫升~毫升。
〖功效〗:补肾益精,生发乌发。对血气不足引起的毛发脱落、小便频数、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疗效。
NO.6 花甲之茯苓
茯苓(云苓、松苓、茯灵)
茯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
秋春间采挖,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三年采挖。洗净,热草,逐层铺叠,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处晾至半干,分部切制,阴干,生用。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含B-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及甾醇等。 [药性]甘、淡、平、归肺、胃、肾经。 [药效]败*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药用](1)败*抗癌,用于癌瘤积*、肺癌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水煎服。脾虚不化、茯苓、*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药量]煎剂:3~45克。丸散:3.18~9克
茯菟(《本经》),茯灵(《史记》),茯蕶(《广雅》),伏苓、伏菟(《唐本草》),松腴(《记事珠》),绛晨伏胎(《酉阳杂俎》),云苓(《滇海虞衡志》),茯兔(《纲目》),松薯、松木薯,松苓(《广西中药志》)。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别录》: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采,阴干。
2.陶弘景:茯苓今出郁州。自然成者,大如三、四升器,外皮黑,细皱,内坚白,形如鸟兽龟鳖者良。其有衔松根对度者,为茯神,是其次茯苓后结一块也。为疗既同,用之亦应无嫌。
3.《本草图经》:茯苓,今东人采之法,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者,其枯折搓卉,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见之,即于四面丈余地内,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于是掘土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块,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
4.《纲目》: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其轻虚者不佳,盖年浅未坚故尔。
5.《本经逢原》:茯苓,一种栽莳而成者,曰莳苓,出浙中,但白不坚,入药少力。
6.《滇海虞衡志》:茯苓,天下无不推云南,曰云苓。先入林,不知何处有茯苓也。用铁条斸之,斸之而得,乃掘而出。往往有一枚重二、三十斤者,亦不之异,惟以轻重为准。已变尽者为茯苓,变而有木心存者为茯神。往时林密茯苓多,常得大茯苓,近来林稀茯苓少,间或得大者,不过重三、四斤至七、八斤,未有重至二、三十斤者。自安庆茯苓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李时珍、汪讱庵之书,尚不言云苓。云苓之重,当在康熙时。
7.《伪药条辨》:茯苓当取整个切片,照之微有筋膜者真,切之其片自卷,以洁白为上。
8.《医学衷中参西录》:茯苓,若入煎剂,其切作块者,终日煎之不透,必须切薄片,或捣为末,方能煎透。
茯苓
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
甘淡,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淡。"
入心、脾、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大阴,足大阳、少阳经。"
②《本草蒙筌》:"入膀胱、肾、肺。"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小肠三经。"
④《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手太阳,足太阴、阳明经。"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NO.7 苁蓉
苁蓉,又名大芸,主产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中医称其为地精或金笋,是极其名贵的中药材,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
苁蓉入药,由来已久。它甘而性温,咸而质润,具有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补阴不腻,润肠通腹治便秘的特点。正因为它补性和缓,才有苁蓉(从容)之称。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历代医药学家有关苁蓉的论述,并且进一步分析、研究了苁蓉的性质和功能。其中写道:“大芸与羊肉煮食,可治‘五为七伤’,腹中寒热病,强阴益精髓”,‘以其温而能润、滑而不泻、常补不峻、峻而精血、兴阳助人”;本经谓其“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大明》称其治“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近年来,医药界应用现代科学方法对苁蓉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苁蓉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确有治疗腰膝冷痛、妇女不孕、神经衰弱、听力减退的功效,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可作为膀胱炎、膀胱出血、肾脏出血的止血药用。
草苁蓉,一种寄生植物,叶茎*褐色,花淡紫色。
肉苁蓉,一种寄生植物,叶茎*褐色,花紫褐色,茎可入药。
苁蓉
呼吉日色格一查干高要
肉苁蓉
Cistanchsalsa(C.A.My.)G.Bck(列当科)
多年生寄生草本。茎内质,圆柱状,*色。鳞片状叶卵形至矩圆状披针形,在茎下部排列紧密,上部较疏松而渐长,*色或淡褐*色。穗状花序圆柱形,长5—20厘米;苞片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小苞片披针状矩圆形,边缘多少被绵毛或无毛,与萼近等长;花萼钟状,淡*色或白色,长度约为花冠管的三分之一,5浅裂,裂片卵形或近圆形;花冠管状钟形,管部白色,裂片半圆形,淡紫色,管内面离轴方向具2条凸起的*色纵纹,干后常保持原色不变;雄蕊4,二强,近内藏,花药与花丝基部具皱曲长柔毛,花药顶端具聚尖头;子房上位,具4条呈“丁”字形的侧膜胎座。蒴果椭圆形,2瓣开裂;种子近球形,直径0.4一0.5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荒漠草原带及荒漠区的湖盆低地、盐化低地。根寄生植物,寄主有盐爪爪Kalidiumfoliatum(Pall.)Moq.及细枝盐爪爪K.gracilFnzl,或凸尖盐爪爪
K.cuspidatum(Ung.一Strub.)Grub.及红沙Raumuriasoongarica(Pall.)Maxim.与珍珠柴SalsolapassrinaBung,也可为白刺NitrariasibiricaPall.与芨芨草Achnathrumsplndns(Trin.)Nvski。
呼一锡高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东阿拉善、西阿拉善。我国甘肃、青海、新疆;苏联、蒙古、伊朗。
产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产量较多。
肉质茎入药。
春季采挖,除去华序,洗净泥土,晒干,切片备用。
性状呈扁圆柱形,平直或弯曲,长4—1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红棕褐色至棕褐色,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肉质鳞叶,其先端多残缺。体重,质稍硬而微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深棕色,灰白色维管束强烈弯曲成环状波纹。气微,味甜、成而微苦。
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外被角质层。皮层稍宽厚,外侧有数10层不规则色素细胞,内含*棕色物,内侧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内皮不明显。中柱维管束强烈波状排列成环,每束呈菱形,髓部常裂隙状或成空洞。
粉末棕褐色。(1)孔纹细胞长圆形、类圆形,壁稍厚,微木化,孔沟明显,具裂隙状单纹孔。(2)导管多破碎,以螺纹、网纹为主,完整者长一微米,直径10一20微米;梯纹和孔纹导管可见,长60一微米,直径l0一30微米。(3)纤维散在,长梭形,长40一微米,直径6—20微米,壁较薄,孔沟明显,胞腔较大,单纹孔裂隙状。(4)淀粉粒少见,单粒类球形,直径3—20一48微米,脐点多在中间或小端,裂隙状,点状或十字状,层纹明显。(5)鳞叶碎片可见,断面等面型。
中药味甘、咸,性温。补肾壮阳,益精,润肠。
蒙药味甘、咸,性温。平息“协日”,消食,益精。
中药治虚劳内伤,腰膝冷痛,阳痿,滑精,不孕,体虚便秘。
蒙药治泛酸,胃胀,“协日”头痛,阳痿,遗精,早泄,赤白带下,腰腿痛。
中药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剂。
蒙药多入丸散剂。
出处《神农本草经》卷一“肉松容: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三国魏吴普注:“肉苁蓉,一名肉松蓉。”
NO.8 深山灵芝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微量元素G、P、F、Ca、Mn、Zn、等。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肾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服之。灵芝所治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及运动等各个系统;涵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灵芝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巨大作用。它不同于一般药物对某种疾病而起治疗作用,亦不同于一般营养保健食品只对某一方面营养素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强化,而是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全部的内脏或器官机能正常化。
NO.9 海底珍珠
珍珠和合浦生态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现在,以渭塘的珍珠最有名。
佩带珍珠所制的项链、耳环等,能使佩带者显得更有气质,穿上一定颜色的衣裳,还能使人看上去清新脱俗.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arl,是由拉丁文Prnulo演化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并流传至今。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珍珠的化学组成为:CaCO.6%、H2O和有机质各4%、其0.4%。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
1.镇心定惊,适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敛生肌,适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
热病惊痫、烦热不眠、咽喉肿痛腐烂、口疮、溃疡不收口、目赤翳障、并能润泽肌肤。
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白色条痕。具典型的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1.,双折射率0.。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NO.10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称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Cordycrpssinnsis(Brk.)Sacc.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主要生弛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于土质的缘故,生弛森林草甸的上冬虫夏草颜色以暗*棕色为主,生弛草原上的冬虫夏草则以*棕色为主;前者以四川、云南、甘肃产为多,后者以西藏、青海产为多。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它药性温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虚者皆宜,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
基本情况
夏草冬虫(《黔囊》),虫草(《本草问答》)。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3~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微米,直径8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周边显深*色。菌座
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亮、丰满肥大、断面*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主产青海、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以青海产量最大。此外,西藏、四川等地亦产。
植物形态
子座单生,稀2~4个,从寄主头部生出,长4~11cm,基部直径1.5~4mm,向上渐狭细,头部膨大成近圆柱状,褐色,长1~4.5cm,直径2.5~6mm。子囊壳近表面生,基部稍陷于子座内,椭圆形至卵形。生于海拔~m高山草甸土层中。主产四川、云南。6~7月子座出土,子囊孢子未发散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虫体似蚕,长3~5cm,直径3~8mm;头部红棕色,长有子座;胸腹部深*色至*棕色,胸节3,胸足3对,腹节10,腹足5对,中部4对明显;表面有环节20~30个;质脆,断面淡*色。子座细长圆柱形,稍扭曲,长3~7(11)cm,直径1.5~4m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头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似纤维状。气微腥,味微苦。含粗蛋白、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虫草菌素(3’-doxyadnosin,cordycpin)、麦角甾醇、半乳甘露聚糖、尿嘧啶、腺嘌呤等。甘,平。归肺、肾经。补虚损,益精气,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咳化痰。治疗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1.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补肾助阳益精之效。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同用。2.用于肺虚或肺肾两虚之久咳虚喘,劳嗽痰血。能补益肺肾,平定喘嗽,止血化痰。治劳嗽痰血,常配北沙参、川贝母、阿胶等;治喘咳短气,常与人参、胡桃肉、蛤蚧等同用。此外,病后体虚不复,自汗畏寒等,可以同鸭、鸡、猪肉等炖服,有补虚扶弱之效。
药理学现代研究结果中,青海冬虫夏草含有虫草酸约7%,碳水化合物28.9%,脂肪约8.4%,蛋白质约25%,脂肪中82.2%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尚含有维生素B12、麦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碱等。据医学科学分析,虫草体内含虫划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等。虫草性甘、温平、无*,是著名的滋补强壮药,常用肉类炖食,有补虚健体之效。适用于治疗肺气虚和肺肾两虚、肺结核等所致的咯血或痰中带血、咳嗽。气短、盗汗等,对肾虚阳痿、腰膝酸疼等亦有良好的疗效,也是老年体弱者的滋补佳品。
冬虫夏草首次记载使用是清代《本草丛新》,书中认为冬虫夏草性味甘,温。功能补肺益肾,化痰止咳。可用之于久咳虚喘,产后虚弱、阳痿阴冷等“虚”的病症。据研究:冬虫夏草主要含有冬虫夏草素、虫草酸、腺苷和多糖、等成分;冬虫夏草素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等病菌的生长,又是抗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好的调节作用;虫草酸能改变人体微循环,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和镇咳祛痰作用;虫草多糖是免疫调节剂,可增强机体对病*及寄生虫的抵抗力。相关考证冬虫夏草始载于《本草从新》,曰:“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本草纲目拾遗》对其记载尤详:“夏草冬虫,出四川江油县化林坪,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屉以上绝类蚕,羌俗采为上药。”并引《七椿园西域闻见录》云:“夏草冬虫生雪山中,夏则叶歧出类韭.根如朽木,凌冬叶干,则根蠕动化为虫。”又引《柳崖外编》云:“冬虫夏草,一物也。冬则为虫,夏则为草,虫形似蚕,色微*,草形似韭,叶较细。”综合上述文献对其形态的描述和产地、生境的记述,并参照《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可以确定,麦角菌科虫草属真菌冬虫夏草菌及其寄生的复合体是传统的药用冬虫夏草。然《本草纲目拾遗》又载:“《四川通志》云:冬虫夏草出里塘拨浪工山,性温暖,补精益髓。”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此处所说的冬虫夏草,是凉山虫草CordycpsliangshannsisZang,HutLiu,为川西以及滇东北一带所用的冬虫夏草代用品,说明古代所用冬虫夏草,存在异物同名问题。
冬虫夏草养生十大功效
冬虫夏草是我国的一种名贵中药材,与人参、鹿茸一起列为中国三大补药。早在一七五七年《本草从新》中就有“冬虫夏草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止血化痰,已劳咳,治膈症皆良”的记载。中医认为,虫草入肺肾二经,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久咳虚弱,劳咳痰血,自汗盗汗等,是唯一的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冬虫夏草并非冬为“虫”夏为“草”,其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现代科学发现了冬虫夏草越来越多的神奇功效。总体而言,冬虫夏草不但对人体各种脏器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还存在某些直接抗病功能。
一、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中的*队,对内抵御肿瘤,清除老化、坏死的细胞组织,对外抗击病*、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人体每天都可能出现突变的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逃脱肿瘤的厄运,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的人,却可能发展成肿瘤。冬虫夏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像是在调整音量,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它既能增加免疫系统细胞、组织数量,促进抗体产生,增加吞噬、杀伤细胞数量、增强其功能,又可以调低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
二、直接抗肿瘤作用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三、提高细胞能量、抗疲劳
冬虫夏草能提高人体能量工厂--线粒体的能量,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
四、调节心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提高心脏耐缺氧能力,降低心脏对氧的消耗,抗心律失常。
五、调节肝脏功能
冬虫夏草可减轻有*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对抗肝纤维化的发生。此外,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对病*性肝炎发挥有利作用。
六、调节呼吸系统功能
冬虫夏草具有扩张支气管、平喘、祛痰、防止肺气肿的作用。
七、调节肾脏功能
冬虫夏草能减轻慢性病的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减轻*性物质对肾脏的损害。
八、调节造血功能
冬虫夏草能增强骨髓生成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能力。
九、调节血脂
冬虫夏草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