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久虚不复的一类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以脏腑及气血阴
阳亏损为主要病机。可因虚损之病位、性质及轻重程度不一,而有迥然不同的证候表现
和传变过程,但总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主要特征。
虚劳的范围甚广,几乎涉及西医学的各个系统的疾病,包括免疫功能自稳失调或自
身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代谢异常、营养缺乏、神经功
能低落或过分抑制(非保护性)等引起的疾病以及其它系统器官功能衰退性疾病。凡以慢
性功能减退或虚性亢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一、病因
1.先天不足,因虚致病虚劳的形成,虽有种种原因,但患者禀赋薄弱、体质的阴
阳偏盛偏衰,在发病中至关重要。父母体虚、胎中失养、阴阳失调、喂养不当等因素为
体质不强的主要原因,可使脏腑失健,气血不足,阴阳失调,导致形气薄弱,易于罹患
疾病。在人体发育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气血阴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抗
邪能力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青壮年时期,人体气血充实,
抗病力强,不易患病,即或发病,治疗也较容易,因此不易形成虚劳,而40岁之后,由
于人“阴气自半”,“精气衰少”,脏腑机能减退,邪气易感,病而难愈,易于形成虚
劳。
2.调摄失宜,损伤五脏生活的调摄包括起居、饮食、劳逸、情志、嗜欲等几方面,
生活调摄失宜,往往是虚劳发病的重要原因。
(1)饮食不节,起居失常饥饱不调,嗜欲偏嗜,营养不良,饮酒过度,均会导致脾
胃损伤,影响化生水谷精微,致气血来源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而成虚劳。在
起居方面,没有合理的作息,常易导致形气的损伤,如长期深夜工作,易耗损体阴,或
久卧嗜睡亦能损伤神气,引起脏腑不荣,气血亏虚,卫外不固,外邪入侵,渐而成虚
损。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房室不节,早婚多育,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
积微成损,积损成伤,而形成虚劳。七情反常,亦可伤及五脏,如悲忧不解则伤肺,思
虑不解则伤脾,曲运神机则伤心,忿怒不解则伤肝,淫思不解则伤肾。
(3)暴病久病,脏气亏虚暴病致虚,多由邪气过盛,脏气损伤,调摄不周而成。久
病致虚,则多属津气暗耗,气血损伤而得。如热病日久耗伤阴血;寒病日久,伤气损
阳;瘀结日久,新血不生;或因失血过多,气随血耗。慢性病日久不愈,耗伤精气;或
病后失于调理,正气难复,从而导致虚劳。过用金石有*药物,或过多接触有害物质
(如放射线等),使阴精及气血受损者,亦可逐渐发展成为虚劳。另外,因苦寒太过,则
损伤脾胃,耗伤阳气;燥热太过,则损耗津液,消灼精血;攻伐太过,则既耗阴津,又
损伤阳气。如此失治误治,既延误病情的治疗,又使阴精或阳气受损难复,从而亦可导
致虚劳。总之,虚劳病因有体质因素、生活因素和疾病因素等方面,在发病过程中,往
往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二、病机
虚劳病证,门类繁多,病机复杂,总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五脏气血阴阳的亏损。
1.发病本病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往往合并有多个脏腑机能衰弱。
2.病位在五脏。
3.病性以本虚为主,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亏虚,一般来说,气虚在肺脾,血虚
在心肝,阴虚阳虚根于肾。但亦有虚中夹瘀血、痰浊、水饮、邪*相因为患者。
(1)气虚 若气虚于内,脏腑失养,在上焦可出现心悸喘息、气短懒言等心肺不足
·积聚中医辩证论治·中医辨证四肢麻木
之症;在中焦可见泄泻脱肛,中气下陷,甚或阴火上冲,气虚发热等症;在下焦可见肠
滑遗尿,滑精失精等气失固摄之证。若气虚于外,尚可见腠理开泄之自汗盗汗等症。由
于气可行血裹血,行水运湿,所以气虚不能统摄阴血,可见吐衄下血,气虚血瘀则见瘀
血,若是气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内停痰饮,可形成虚劳夹痰饮证。
总之,气是精血津液生化运行之动力来源。气虚之病,虽然主要在脾肺,但五脏均
有,上下内外,均可受病。
(2)血虚 血有滋润营养之功,能濡养脏腑,渗灌谿谷,强健筋骨。若血虚于上,
清空失养,则多见心悸怔忡,夜不成寐,甚或情志失常;若肝血不足,多见眼目干涩,
视物昏花,惕惕善恐,甚或手足摇动,肢颤动风;妇人血虚则见经行量少,甚或经闭不
行,日久可成干血劳;如血虚生燥,可引起便秘口渴;大量出血后的烦热,则称为血脱
发燥,都是血虚失于濡润的病变。血虚还可生风,常表现眩晕、目睛咽动、皮肤瘙痒等
症状。
(3)阴虚 阴为形质之祖,故一切形质不足统称阴虚。先天之肾精属于阴,若肾阴
不足而肺金失润,清肃之令不行,则生阴虚咳嗽,甚或发为肺痿;若是心火不得肾水承
制,则虚火灼阴,心阴亏耗,轻则心悸失眠,重则怔忡气短;后天水谷之精微津液均属
于阴,若中焦脾胃阴虚,则土失中和之性,纳化失常,症见纳少、腹胀、便干等症;如
水谷之精微不足,不能化生气血,则气血日衰,形体消瘦;阴阳互根,互为消长,阴虚
则阳亢,而失去正常的平衡关系,阴不敛阳,则生内热,表现为潮热、盗汗、不寐、虚
烦等症状,即所谓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的机理。而阳为阴之主,阴为阳之基,阴虚
日久,必损及阳,日久乃成阴阳两虚。
(4)阳虚 人体之津液全赖阳气之温蒸化行,以行濡润、滋养之职,阳虚则脏腑经
脉失于温煦,津液聚而成痰,停而成饮,蓄而成水,而为痰饮、浮肿、心悸、眩晕等证
候。人体脏腑血脉,四肢百骸,全赖阳气以温煦,才能进行其功能活动。如阳虚则脏腑
之功能不足表现为肠鸣、腹痛、便溏等症状;形体失于温养,则表现出畏寒、肢冷、筋
脉挛急等症状;若阳虚阴寒之邪影响血气运行,则又可产生血脉凝涩而生瘀阻。凡此种
种,皆阳虚失于温煦所致。
4.病势病情的发展既可上病及下,亦可下病及上,往往先因某一脏的气、血、
阴、阳耗损,渐及他脏,日久则五脏气血阴阳俱损,病情趋于复杂。一般说来,阳气之
损始于上,由肺而心而脾胃,终及肝肾;阴血之损始于下,反其道而行之。但因五脏相
关,上下相制,所以不可拘泥。
5.病机转化以上气血阴阳之虚,虽然各有区别,但因阴与血同类,阳与气同源,
而阴阳气血之间又可以互相生化,所以在病理上四者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虚劳起病多
见气虚,久则由气及血,致气血两亏。脾肾的虚损是病机转化的关键,此乃因脾胃为后
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根。先天的肾气不足,可导致后天
脾胃虚弱,而脾胃运化力弱,亦可引起肾精匮乏。肾阳虚衰,可致脾阳不健。脾虚则土
不制水,又可引起肾水泛滥。心肝火旺,可下劫肾阴,水不制火,则心肾不交,肾阴耗
伤,则水不涵木。肺虚及脾,痰饮水湿内生,阴寒之邪不去,伤及肾阳;阳损及阴。肝
肾阴虚,虚风内动,痰浊上扰,蒙闭心窍,病情危笃。
一、诊断依据
1.虚劳临床表现复杂,阳气虚者,多见形寒肢冷,短气自汗,心悸气喘,身疲乏
力,溏泄遗精,面色苍白,舌淡,脉沉细弱等证。阴血虚者,多见头晕耳鸣,口眼干
涩,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沉细弦数等证。而五脏虚损者,又因脏腑而
异,如肺虚之人,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季节易罹外邪,由损致劳;肝肾两虚之人,男子多
见性情急躁,遗精阳萎滑泄,妇女多见性情忧郁,月经不调或停闭;心虚之人多见稍劳
心悸气短;脾胃素虚之人多见食欲不佳,大便溏泄。而望诊在虚劳重证的诊断中亦有重
要意义:肺之损伤,多见面色咣白;心之损伤,浮阳外越,多见面红如妆;脾之损伤,
多见面色萎*;肝之损伤,多见面色青紫;肾之损伤,多见面色黧黑。阴液之劳损,则
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阳气之劳损,则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病史中多有生活失
节、调摄失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误治失治等。
2.血常规及肺、心、肝、肾功能等指标均示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异
常。
二、鉴别诊断
1.肺痨其鉴别如下表:
2.其它病证中虚证鉴别如下表:
一、辨证要点
1.辨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分,
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一般说
来。病情单纯者,病变比较局限,容易辨清气、血、阴、阳亏虚的属性和病及脏腑的所
在。但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
由一虚而渐致两虚,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予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咳嗽、短气、失音、自汗、易于感冒,病位在肺;纳少,食后饱胀、便溏,病位在
脾;心悸气短,劳累加重,病位在心;头痛眩晕,目干涩,眼花,目糊,筋惕肉晌,胁
痛肢麻,病位在肝;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健忘,小便失禁,遗精,病位在肾。少气懒
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加重,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病性属气虚;面
色无华或萎*,唇舌淡白,爪甲苍白,眩晕心悸,失眠健忘,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
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病性属血虚;面色黯淡,精神萎靡,身重
踡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泄,小便清长,阳
萎精冷,舌淡苔滑,脉沉细或大无力,病性属阳虚;颧赤唇丹,心烦少寐,手足心热,
口干咽燥,骨蒸盗汗,恶梦遗精,便秘尿少,舌干红无苔,脉数无力,病性属阴虚。虚
劳日久可导致因虚致实,既可见痰饮水湿之征,亦可见瘀血内结之候。
2.辨兼见病证的有无虚劳一般病程较长,辨证时还应注意兼见病证,尤应注意以
下3方面: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注意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
病,或瘀结致虚者,原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以致出现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
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3)是否兼感外邪。虚劳病人,表卫不固,易受外邪,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
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二、治疗原则
虚劳以本虚为主,故治疗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为总的原则。其要点,在进行
补益之时,一是必须根据病性之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法;二是
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一般而言,气与阳虚总
宜温补,血与阴虚总宜滋补。气虚多在心、肺、脾、肾,若心气不足,当补气养心安
神;肺气虚弱,当甘补温润益气;脾气不足,宜甘温补健中气;中焦虚寒,营卫失当,
当甘温补调营卫,肾气不足当益气补肾。血虚多在心、肝,若心血不足,当益气生血养
心,肝血不足,当柔润滋补养血。阴虚多在肺胃及肝肾,肺阴不足,当用甘凉养阴润肺
法;脾胃阴虚,当用甘润益胃滋脾法;肝肾阴亏当执阴柔滋养培本法。阳虚多在心、
脾、肾,若属心阳不振,当用甘补温通心阳法;脾阳不足,当用甘补温运脾阳法;肾阳
衰弱,当选阴中求阳温肾法。
此外,在应用补益这个基本原则治疗虚劳的时候,还应注意下述几点:
1.重视脾肾: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腑虚损的恢复。
2.解除致损之因: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3.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彼此交错,或阴阳两虚,或气血同病,或数脏均损,宜分
清主次,兼顾治疗。
4.应注意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及生活调摄密切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
1.气虚
[肺气虚]短气自汗,声低息弱,面色咣白,易于感冒,时寒时热,舌质淡,脉虚
弱无力。劳伤过度,病后体弱,久咳伤气均可导致肺气虚损,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则短气自汗,声低息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则易于感冒;肺主气属卫,肺气虚则营
卫失和,则时寒时热;肺气虚损,气血不能充沛于血脉,则面色咣白,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固表敛汗
[方药]补肺汤加减 组成:人参、炙*芪、熟地*、五味子、山药、茯苓、紫
菀、甘草。方中人参、炙*芪补肺益气为君药;臣以山药、茯苓、炙甘草补后天之本,
益气血生化之源,以培土生金,再配熟地*、五味子养先天之本,培元气之根,益肾固
气,敛汗止汗;佐以紫菀润肺化痰,以复肺之主气功能。诸药合用,补肺不忘脾肾,治
病求本,标本兼顾,使肺气得充,虚损渐复,则诸证自愈。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
根收敛止汗;卫外不固,易于感冒者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兼见潮热、盗汗者,为气
阴两虚,加秦艽、鳖甲、地骨皮、白薇滋阴退热。
注:临证参考*芪为补气要药,其用量宜大。肺气虚日久,子盗母气,常可导致肺
脾气虚,此时治疗应培土生金,可用参术汤。若脾虚夹有痰湿者,可合用六君子汤加
减。若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症见咳喘短气,动则加剧,腰酸腿软,可用金水六君煎加
人参、胡桃治疗。
[脾气虚]面色萎*,饮食减少,食后脘腹胀满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
或有齿印,苔薄,脉软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损,则化源不足,肌
肤失养,故面*少华;脾胃气虚,运化和受纳功能减弱,则饮食减少,食后脘腹胀满不
舒,大便溏薄;脾主四肢,脾气虚不能充达于四肢,则神疲倦怠,四肢乏力;化源不
足,血脉不充,则舌淡或有齿印,苔薄,脉软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参、炙甘草、白术、山药、扁豆、莲子、大
枣、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桔梗。方以*参、白术、炙甘草甘温补益脾气,山
药、扁豆、莲子、大枣甘平缓补,益脾气,滋脾阴,又能厚肠止泻,诸药相须为用,补
脾益气之力益彰,共为君药;臣以茯苓、薏苡仁甘淡渗湿健脾与燥湿之白术,共奏健脾
祛湿止泻之功;补气之品易于碍胃,则佐以芳香之砂仁、陈皮理气化滞,和胃止呕,寓
行气于补益之中,使甘温中守之品补而不滞;使以桔梗舟楫之剂,引脾气上升,补肺以
防肺虚,此即“培土生金”之意,桔梗又载药上行,开宣肺气,借肺之布津而濡养全
身,全方用药甘温兼甘淡,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益肺保肺。兼胃脘胀满,呕吐嗳气
者,加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兼脘闷腹胀,暖气腐酸,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
鸡内金消食健胃;若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腹痛腹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补
脾肾。’
注:临证参考若脾气亏虚主要表现为中气下陷者,短气倦怠,食少便溏,腹部重
坠,甚或伴内脏下垂,以及气虚发热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若脾
气亏虚而表现为脾不统血者,伴有各种出血,可用归脾汤补养心脾,益气摄血,并根据
出血部位的不同选加三七、仙鹤草、大蓟、小蓟、蒲*、藕节等止血药。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加重,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细弱。心气
不足,运血乏力,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劳则耗气,故活动时加重;心气
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咣白;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 益气养心
[方药]养心汤加减。组成:*参、*芪、当归身、川芎、酸枣仁、五味子、茯
神、柏子仁、炙远志、炙甘草。方中*参、*芪大补元气,助心气以运血为君药;臣以
当归身、川芎养血活血,使心有所主,血脉无滞,与君药相须为用;佐以酸枣仁、五味
子、茯神、柏子仁、炙远志养心宁神;使以甘草和中调药。兼见胸闷,舌质黯或有瘀点
者,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三七活血化瘀;兼见便溏脾虚者,去柏子仁、酸枣仁,加
白术、砂仁、泽泻健脾渗湿;夹有痰浊,舌苔腻者,可加竹茹、半夏、陈皮化痰。
注:临证参考心气虚损,自汗较多不止者,除重用益气之剂外,根据汗为心液,汗
血同源,还应配以滋阴养血之品,如何首乌、*精等,其效才佳。畏寒肢冷,舌胖脉沉
者,可适当加肉桂、熟附片等温阳,以达“少火生气”之目的。
[肾气虚]面白神疲,耳鸣,腰酸膝软,小便频数而清或失禁,男子滑精早泄,女
子带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弱。肾气不充,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则面白神疲,耳
鸣,腰膝酸软;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则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失禁;肾气亏虚,冲任不
固,则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法]益气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组成:熟地*、枸杞子、杜仲、山茱萸、当归、*参、
淮山药、炙甘草、菟丝子、益智仁。方中以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枸杞子、
杜仲鼓舞肾气,阴中求阳,*参、甘草补脾益气,补后天以养先天,当归养血活血,使
精血互化,菟丝子、益智仁固精缩尿,使肾复藏纳之功。诸药合用,使肾气充,诸症自
除。气虚甚者,加*芪;多尿、夜尿多或失禁者,选加芡实、金樱子、桑螵蛸;食少便
溏者。去当归、熟地,加白术、茯苓、鸡内金等;滑精、早泄者,加莲须、龙骨、牡
蛎。
注:临证参考在气血阴阳的虚损中,气虚是I临床上最常遇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
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气虚亦不少,在肝的气病之中,以气郁为多见,历代医籍极少
单独论述肝气虚的辨证论治。肝病日久,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等症时,多在原有肝
病的基础上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2.血虚
[心血虚]面色不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或结代。心血亏虚,血
不养心,则心悸怔忡;血虚不能上荣头面,则面色不华,舌质淡;血虚失养,心神不
宁,则健忘,失眠,多梦;血虚气少,血脉不充,心气不匀,则脉细或结或代。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养心汤 本方具有益气生血,养血宁心的功效。人参、*芪、茯苓、五味
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
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失眠、多梦较甚,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心悸较
甚,酌加磁石、龙骨镇心安神。
注:临证参考心血虚与脾气虚常同时并见,临床称之为“心脾两虚”。由予脾为后
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气血互生,故心血虚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方用归脾汤加
减。中医认为补血应适当配伍益气药,如重用*芪、*参等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肝血虚]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劳则隐隐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
H闰,女子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肝血亏虚,不能上养头目,则头
晕目眩,面色不华;血虚不能养肝,则胁痛;经脉失养及血虚生风.则肢体麻木,筋脉
拘急,肌肉瞤动;月经不调或闭经为肝血不足,冲任空虚所致;舌质淡,脉弦细或细
涩,为血脉不充之象。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加味。 组成:熟地*、当归、鸡血藤、白芍、阿胶、何首乌、枸
杞子、川芎、大枣。方中熟地*滋阴补血为君;臣以当归、鸡血藤补血调肝,活血调
经;佐以白芍养血柔肝和营,肝肾同源,精血互化,故又佐阿胶、何首乌、枸杞子补精
生血;使以川芎活血行滞,畅调气血,甘草和中调药。诸药相合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养血活血,可使营血调和,则诸症自除。眩晕耳鸣者,加女贞子、磁石;惊惕不安者,
加龙齿、远志;胁痛者,加柴胡、郁金、香附;视物模糊者,加楮实子、决明子等;筋
肉酸痛或抽搐,肢体麻木颤抖者,加木瓜、天麻、珍珠母、全蝎、僵蚕之类;纳差、腹
胀、便溏者,加白术、*参、茯苓、陈皮、鸡内金等。
注:临证参考肝血虚损,则血脉不充,血行不畅,常易出现血脉瘀滞,见肌肤甲
错,面目黯黑,妇女月经不调等症,故治疗当配以祛瘀生新之法。
以上重点叙述了心、肝两脏血虚的证候,实际上血虚涉及到五脏。肺肾的血虚,多归属
于阴虚之中,但脾与血虚的关系较大。因血虚之因有二:一是来源不足,二是亡血过
多。脾生血统血,故临床上对心血虚或肝血虚的治疗,均应结合补脾益气生血之法。
3.阴虚
[肺阴虚]干咳,咽燥,咳血,甚或失音,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肺阴
虚损,肺失濡润,清肃之令不行则干咳;津液不能上承则咽燥,甚或失音;肺络受损,
则咳血;阴虚内热,则见潮热,面色潮红;虚热逼津外泄则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为
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组成:沙参、麦冬、天门冬、玉竹、天花粉、百合、银
柴胡、桑白皮、地骨皮、甘草。方中沙参、麦冬甘寒救其津液,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为
君药;臣以天门冬、玉竹、天花粉、百合助君药养阴润肺,相须为用;佐以银柴胡、桑
白皮、地骨皮清退虚火;使以甘草调药和中。咳嗽甚者,加百部、款冬花肃肺止咳;咳
血者,加白及、仙鹤草、白茅根、紫珠草凉血止血;潮热者,加秦艽、鳖甲养阴清热;
盗汗者,加牡蛎、浮小麦固表敛汗。
注:临证参考若肺阴亏虚主要表现为肺失濡润清肃,证见咳嗽,咯痰粘稠或痰中带
血,咽喉干痛,可改用百合固金汤。若肺阴虚日久,出现肺肾阴虚,治当肺肾双补,用
麦味地*丸。此外,肺阴虚损的治疗,应注意培土生金,健脾以补肺。
[心阴虚]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或口舌生疮,舌红少津,脉细
数。心阴虚损,心失濡养,心神不宁,则心悸、失眠;阴虚火旺,虚热内扰,则烦躁;
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或口舌生疮;虚热逼津外泄,则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
数,为阴虚内热,津液不足之象。
[治法]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用生地*、人参、丹参、玄参、茯苓、五味子、远
志、当归、天门冬、麦门冬、酸枣仁、柏子仁。方以生地为君,取其入足少阴以滋肾
水,入血分以养阴血;配甘寒滋润药玄参、天冬、麦冬滋阴以清虚热;配养血药当归、
丹参,入血分归心、肝经,能养血补血,润燥生津,使心血足而神自安,丹参之寒又可
清血中郁热;配人参、茯苓益气宁心,安神定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质润
性补,具养心安神之功,其中酸枣仁、五味子又可敛心气之耗散,远志开通心气使*魄
自宁;甘草和中调药。全方以滋阴养血为主,配合补心气,安心神,则使阴血得复,诸
证可除。口舌生疮,烦躁不安者,加*连、竹叶、木通清心泻火;潮热者,加银柴胡、
地骨皮、秦艽清退虚热;盗汗者,加浮小麦、牡蛎固表止汗。
注:临证参考心阴虚之表现为阴虚火旺而虚象又不甚者,可选用养阴清热的二阴煎。至
于载药上行引经药的运用,偏于阴虚者用川芎,偏于火旺者用桔梗。
[胃阴虚]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于结,甚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舌干,苔
少或无苔,脉细数。脾胃阴亏,津不上承,则口干唇燥;脾胃失于濡润,运化失常,则
不思饮食;肠失滋润则大便干结;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面色潮红为虚热上扰;舌红
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组成:麦门冬、生地*、玉竹、沙参、山药、
石斛、橘白络、竹茹、半夏、甘草。方中以麦冬、生地、玉竹、沙参、石斛滋养脾胃之
阴为君药;臣以山药、甘草补脾胃,调中气;佐以橘白络、竹茹、半夏理气调中,和胃
止呕,其中竹茹性寒,能清胃热除虚烦。诸药相合,使脾胃得养,升降得复,诸症可
愈。不思饮食者,加扁豆、生谷芽、生麦芽益胃健脾;呃逆者,加刀豆、柿蒂扶养胃
气,降逆止呃;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
注:临证参考脾胃阴亏,脾气易弱,故临床治疗常加入健脾益气之品,如太子参、
*参、茯苓、*芪,亦可加木瓜、白芍、山楂、乌梅等酸甘化阴之品,促进胃阴不足的
恢复。
[肝阴虚]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
肉瞤,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肝阴不足,阴虚阳亢,上扰清空,则头痛、眩
晕、耳鸣;肝阴不能上荣于目,则目干畏光,视物不明;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则肢体
麻木,筋惕肉瞤;肝失疏泄则急躁易怒;肝火上炎则面色潮红;舌干红,脉弦细数为肝
阴亏虚之象。
[治法]滋养肝阴 柔肝潜阳
[方药]一贯煎合补肝汤加减。药用生地*、枸杞子、白芍、酸枣仁、沙参、麦门
冬、木瓜、当归、珍珠母、生甘草。方中重用生地为君;辅以枸杞子、白芍、酸枣仁滋
阴养血以补肝肾,滋水涵木,又辅以沙参、麦冬滋补肺胃阴液,滋水之上源,沙参、麦
冬滋阴润肺,有清金制木之意,木瓜、甘草酸甘化阴以柔肝;佐以当归养血活血以调
肝,借其辛散之性,使诸药补而不滞,配珍珠母平肝潜阳。诸药相合,使肝阴充足,肝
体得养,肝用能舒,肝阳得潜,诸证自可平复。若风阳内盛,头痛、眩晕、耳鸣较甚,
或筋惕肉瞤者,加石决明、菊花、钩藤、白蒺藜平肝潜阳;目干涩畏光,或视物不明
者,加枸杞子、女贞子、草决明养肝明目;肝火亢盛,急躁易怒,尿赤便秘,舌红脉数
者,加龙胆草、*芩、栀子清肝泻火。
注:肝肾乙癸同源,水能生木,故治疗本证时,常需配伍补肾水之品,如熟地、天冬、
女贞子、龟版等以增强滋养肝阴之功。
[肾阴虚]五心烦热,腰酸遗精,两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
红,舌红少苔或无苔,少津,脉细或细数。肾精不足,失于濡养,则腰酸两足痿弱;髓
海不足,脑失濡养,则眩晕耳鸣,甚则耳聋;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虚火上炎,则
颧红,口干咽痛;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补肾阴 清热除蒸
[方药]左归丸合清骨散加减。 组成:熟地*、枸杞子、龟甲胶、山药、牛膝、
秦艽、鳖甲、银柴胡、山茱萸、鹿角胶。方中重用熟地*滋肾益精,以填真阴;山茱萸
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
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甲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用补
阳药,体现了阴中求阳的理论;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秦艽、鳖甲、银柴胡清
热除蒸。本方乃“纯甘壮水”之剂,宜丸药缓图。精血枯竭,耳聋足痿者,加紫河车填
补精血;精关不固,遗精者,加牡蛎、金樱子、芡实、莲须固肾涩精;虚火较甚,潮
热、口干、咽痛、脉数者,加知母、*柏、地骨皮滋阴泻火。
注:肾为五脏之本,寓藏真阴,故肾阴亏损,还可影响到其它的脏器。如肝失肾阴
滋养,可出现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证;心失肾阴的滋养,可出现心火上亢以及心肾不
交等证;肺失肾阴滋养则形成肺肾阴虚之证。故滋养肾阴对恢复五脏之阴起着关键的作
用。
4.阳虚
[心阳虚]面色苍白,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舌淡或
紫黯,脉细弱或沉迟。心阳不振,心气亏虚,则心悸、自汗,神倦嗜卧;阳虚不能温煦
四肢百骸,则形寒肢冷;阳虚气弱,运血无力,血脉瘀滞,则心胸憋闷疼痛,舌质紫
黯;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或沉迟,均为阳虚气弱之象。
[治法]温补心阳 活血理气
[方药]拯阳理劳汤合丹参饮加减。药用人参、炙*芪、五味子、肉桂、白术、当
归、丹参、檀香、砂仁、炙甘草。方中人参、*芪大补元气,气充则阳生;肉桂补火助
阳;五味子敛阴生津,阴中求阳;白术健脾燥湿,补后天之本;阳气虚则运血无力,故
配丹参、当归养血活血,檀香、砂仁行气消滞;炙甘草益气缓中,调诸药为使。诸药相
合,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共奏温补心阳,活血理气之功。血脉瘀滞而见心胸痛者,选
加川芎、郁金、三七、苏合香丸活血定痛;阳虚较甚,形寒肢冷,脉迟者,酌加附子、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鹿茸等温补阳气。
注:心阳虚损,心气亦已虚,故治当补益心气。因心阳根于命门真火,故心阳虚者,治
当配以补益命门之火药物,如附子、巴戟天、鹿茸等。阳虚气化失司,水湿停聚而见水
肿者,可合五苓散加减。
[脾阳虚]面色萎*,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泄,肠鸣腹痛,
舌质淡,苔白,脉沉弱。脾阳亏虚,运化乏力,则食少;中州阳虚,四肢百骸失于温
煦,则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寒凝气滞,传化失常,则肠鸣腹痛,大便溏泄;面
色萎*,舌淡苔白,脉沉弱均为中阳虚衰之象。
[治法]温中健脾 补火生土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味。 组成:熟附子、炮姜、人参、炒白术、木香、砂仁、
炙甘草。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与炮姜相配,温中祛寒为主;气充则阳生,故辅以人参补中益气;
脾阳不足,脾气不运,水湿易生,故佐以白术健脾燥湿,木香、砂仁芳香化湿,并可温
中理气;甘草缓中益气,助姜附益气生阳,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中阳温运,阴
寒得除,以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阳顺接。寒凝气滞,腹中冷痛较甚,加高良姜、
吴茱萸、丁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食后腹胀及呕逆者,加砂仁、陈皮温中和胃降逆;
若阳虚湿盛,腹泻著者.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以止泻。
注:本证多由脾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气虚中寒,而为脾阳不振,然脾阳还需肾阳温
煦,才能运化正常,故治常配以温肾之品,如附子、肉桂、补骨脂等。
[肾阳虚]腰背酸痛,遗精阳痿,多尿或小便不禁,夜多小便,面色苍白,畏寒肢
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肾阳不足,失于温煦,
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阳气衰微,精关不固,则遗精阳痿;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
尿;肾气不固则小便不禁;命门火衰,火不生土,则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面色苍白,
舌质淡体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
[治法]温补肾阳 填精固摄
[方药]右归丸合桑螵蛸散加减。 组成: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枸杞
子、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益智仁、桑螵蛸、*参。方中肉桂、附子、
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配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肾益阴,养肝补脾,取“阴中
求阳”之义;菟丝子、杜仲强腰益肾;当归养血补虚;益智仁、桑螵蛸、*参益气固
涩。诸药合用.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以收培补肾中元阳之效。遗精者,加金樱子、芡
实、莲须或合金锁固精丸以收涩固精;下利清谷者,去熟地、当归,加*芪、白术、慧
苡仁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五更泄泻,合用四神丸温脾暖肾,固肠止泻;浮肿尿少者,
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水消肿;肾不纳气者,加补骨脂、五味子、蛤蚧补肾纳气。
注:肾阳为人身之元阳,故肾阳虚可导致脾、肺、心的阳气不足,而脾、肺、心的
阳气衰弱,日久必损及肾阳,出现心肾阳虚等证,治疗应分别温补心肾或温补脾肾。阳
损日久,亦可有阳损及阴的证候,治宜加入女贞子、天门冬、龟版滋阴之品。
1.中成药
(1)气虚
①人参精(林海牌,吉林抚松制药厂):每次2~3ml,每日3次,饭前服。用于体虚欲
脱,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惊悸失眠等。
②人参精口服液(古医牌,浙江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10ml,每日2次,口服。
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等。
③双宝素口服液(登峰牌,杭州第二中药厂):每次1支,每日1~2次,口服。用于食
欲不振,神经衰弱,病后体虚,疲乏无力。
④北芪精(向阳牌,吉林长春市中药厂):每次10ml,每El2次,口服。用于气虚血
少,表虚自汗,四肢乏力,精神不足及久病虚弱,脾胃不健等症。
⑤北京蜂王精(中草牌,北京第四中药厂):每次10ml,每日1次,宜于清晨或睡前
服。·用于神经衰弱,慢性病,病后和产后的辅助治疗。
⑥金匮肾气丸(岷山牌,甘肃兰州佛慈制药厂):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或淡盐
水送下。用于命门火衰,肾虚腰痛,男子消渴小便多,女子转胞不得溺。
⑦健脑补肾丸(I临药牌,山东临清中药厂):每次15粒,每日2次,口服。用于神经
衰弱,健忘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膝酸软,肾亏遗精。
(2)气血两虚
①参芪蜂王浆(通药牌、向阳牌,吉林通化市制药厂):每次1瓶,每日2次,早晚饭
前温开水送服。用于气虚血脱,心脏衰弱,恶性贫血,身体赢瘦,食欲不振,风湿痹
痛。还用于肝炎、胃溃疡、发育不良。
②十全大补酒(铁船牌,浙江绍兴中药厂):每次15---30ml,每日2次。用于气血两
亏,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③补肾益脑片(牡药牌,牡丹江中药厂):每次4~6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
气血两亏,阳气虚弱,心跳气短,失眠健忘,遗精盗汗,腰腿酸软,耳聋耳鸣。
(3)气阴两虚
①生脉饮(京花牌,北京中药厂):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阴不足之证。
②五加参冲剂(雪山牌,哈尔滨中药一厂):每次3g,每日3次,开水冲服。用于肺肾
阴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
⑧五加参精(雪山牌,哈尔滨中药二厂):每次lOml,每日2次,早晚空腹时温开水
送服。用于精力不足,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失调。
(4)血虚
①首乌片(上海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血
虚体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②阿胶补血膏(千里驹牌,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药厂):每次20g,早晚各1次,温开水
送服。用于久病体弱,血亏目昏,虚痨咳嗽。
⑧当归养血膏(人参牌,武汉市中联制药厂):每次15ml,每日3次,口服。用于气血
亏虚,面色萎*,眩晕乏力,肌肉消瘦,经闭,赤白带下。
(5)阳虚
①壮腰健肾丸(羊城牌、杏和堂牌,广州陈李济药厂;泰武牌,江西泰和制药厂):
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20粒,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肾亏腰痛,腰软无
力,小便频数,遗精梦泄,风湿骨痛,神经衰弱。
②龟龄集(远志牌,山西中药厂):每次0.6g,每日1次,口服。用于阳痿遗精,阴
寒腹痛,妇女子宫寒冷,腹痛带下,五更溏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③参茸鞭丸(海洋牌、向阳牌,大连中药厂):每次10粒,每日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
送服。用于性欲衰退,肾虚气弱,阳痿,早泄,遗精。
(6)阴虚
①六味地*丸(岷山牌,甘肃兰州佛慈制药厂;灌河牌,河南宛西制药厂):大蜜丸
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g,水蜜丸每次6g,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或盐汤送服。用于肾阴
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②定心丹(三宝牌、向阳牌,吉林市中药厂):每次4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
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心力衰竭。
2.单验方
(1)西洋参lOg,以水ml,浸泡2小时后,温服,不拘时,最后将渣全部食用,每
日1剂。治气阴两虚之虚劳。
(2)胎盘粉30g,装胶囊,每粒0.5g,每次6粒,每日4次。治气血双亏及肾虚之虚
劳。
(3)乌龟粉取乌龟洗净,去肠杂,放在低温的铁板上烘烤,待壳、肉呈焦*时研粉
备用,每次服3~5g,每日3次。治血虚阴伤型虚劳。
(4)海枣方海参(干品)50g,大枣l0枚,猪骨g,加水炖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
程,每个疗程间隔2--4天。治疗脾肾亏虚型虚劳。
3.针灸疗法
选用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用补法针刺或艾灸(阴虚慎灸),
能扶助正气,促进气血阴阳恢复,每次2~3穴,交替进行,同时根据五脏的不同,加选
五脏的背俞穴(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治疗;亦可根据气血阴阳虚损之不同,
辨证取穴。
(1)气虚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以悬灸法灸之,约30分钟。
(2)血虚取心俞、巨厥、神门、三阴交,用捻转补法灸之,留针20~30分钟。
(3)阳虚取百会、大椎、肾俞、关元,以温和悬灸法灸之,约30分钟。
(4)阴虚取肺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用捻转补法针之,留针20~30分钟。
一、转归
虚劳多为久病痼疾,其转归的关键在于患者体质的强弱和五脏的虚损劳伤程度。气
虚可逐渐发展为阳虚,如心气虚、脾气虚可逐渐发展为心阳虚和脾阳虚,故及早调治气
虚可防治疾病加重,因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宜用健脾补益中气,使五脏之气随之转
旺。血虚证,因肝血及心血均由脾土化生,故脾土不败,调治得当,则易于好转;反之
则病情难复,出现气血俱虚证。阴虚证,可由阴损及阳而成为阴阳两亏,因肾寓藏真
阴,故肾阴未枯竭,治之恰当,可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反之,则可渐至阴尽阳亡,
犹如油尽灯灭,势难挽回。阳虚证,多由气虚发展而成,以心脾肾的阳虚为多见,因肾
阳为人身之元阳,故肾阳未衰败,施治正确,则可逐渐康复;反之肾阳衰败,火不温
土,进而阳损及阴,导致阴阳两损。
临床虽然将虚劳归纳为气、血、阴、阳虚损4类,但往往是错杂互见。一般来说,病程
短者,多伤气血,可见气虚、血虚、气血虚损之证;病程长者,多伤及阴阳,可见阴
虚、阳虚及阴阳亏损之证。另因五脏相关,故一脏有病可累及它脏,如脾脏虚损,除见
本脏的脾气虚、脾阳虚、脾阴虚之外,还可累及它脏出现心脾虚、肺脾虚、肝脾虚、脾
肾虚等。此外,虚劳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更易损伤元气,便病情加重,更
趋复杂,虚劳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则可形成干血劳等。
二、预后
虚劳病情的轻重,往往与损伤的脏腑,伤及的气血阴阳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
说,脾肾未衰,元气未败,纳食尚可,脉象和缓者,病属顺证,预后良好;反之,元气
先衰,脾肾已败,形神衰惫,不思饮食,喘急气促,腹泻不止,脉象微弱、数疾、迟涩
者,病属逆证,预后不良。
一、辨证施护
1.气虚损者,若气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或阴挺、脱肛,除卧床休息外,尚可配合
气功疗法。阴挺、脱肛者,可用热敷上托,并针刺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升
提中气。饮食方面,肺气虚者,常食红枣糯米粥、鸡汁、猪肺等以补肺气;脾气虚者,
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缓者,饮食不宜过饱,以少量多餐为宜。
2.对血虚损者应了解有无出血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嘱其切勿突然改变体位,以免
发生昏厥。宜给予补血类食物,如猪肝、红枣、瘦肉、鸡蛋、桂圆、猪或牛骨髓等。
3.对阴虚损见低热者,应按时测量体温。咳血或痰中带血者,应观察其痰血的
色、质、量,并予梨膏1匙冲服,或饮藕汁60ml清热止血。盗汗者,夜间衣被适度,汗
后更换湿衣,避免受凉。饮食可加选沙参、玉竹、百合、甲鱼、黑木耳、银耳、淡菜等
滋阴食物,忌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之品。
4.对阳虚损者,嘱注意保暖。饮食宜温,可选食羊肉、狗肉等,忌食生冷瓜果。脾阳
虚,腹痛腹泻,完谷不化者,可配用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并忌生冷油腻食
物。
二、生活调摄
1.避风寒,适寒温虚劳患者,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易受外邪侵袭,故随着气候
的变化,增减衣服,免受六淫伤害。
2.慎起居,远房事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多房事,以防伤精耗
血,加重病情。
3.调饮食,节情志多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调节情志,避免精神刺
激,保持乐观、舒畅、稳定的情绪。
4.勿劳累,多锻炼避免劳累过度,对虚劳的调养至关重要。但同时要加强体育锻
炼,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5.勤洗衣被,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禁止滥用药物,避免*物刺激。
一、预防
防止引起虚劳的原因作用于人体,是预防虚劳的根本措施。避免烦劳过度,防止因
劳致虚;调节饮食,防止脾胃损伤,注意寒温变化,防止感受外邪;及时、正确地治疗
及调理疾病,避免病久致虚等,对于虚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康复
1.药物康复主要针对五脏虚损的不同进行调补,采用丸药巩固疗效。如气虚用补
中益气丸,血虚用归脾丸,阴虚用六味地*丸,阳虚用右归丸等。
2.食疗康复
(1)气虚损参芪炖鸡。用*参30g,*芪30g,母鸡肉g,红枣5枚,生姜3片,放入
碗内,加水盖严,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吃肉饮汤。
(2)血虚损当归生姜羊肉汤。用当归30g,生姜15g,羊肉g,加水适量,煮至羊肉
熟烂为止。
(3)阴虚损团鱼骨髓汤。团鱼1只(去内脏及爪),猪脊髓g,生姜3片,一起放入锅
内,加适量清水,先以旺火煮沸,再以文火煎至肉烂为止,加盐调味即成。
(4)气阳虚损人参炖乌鸡。用人参lO~12g,乌鸡肉g(去皮骨),生姜3.片,放碗
内加适量清水盖严,隔水炖2小时,加食盐调味即成。
(5)阳虚损熟附生姜狗肉汤。用熟附片15~30g,生姜g,狗肉-g(切块),先
用蒜头、花生油起锅,加水煮狗肉时,再放入熟附片、生姜(切片),煮2小时后即可分
次餐用。
二、自我疗法
可练内养功法,练功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选择一种固定的练功姿势,以自然舒适
为度,全身肌肉要松弛,情绪要安定,并排除杂念,逐步入静。经过长期锻炼,使意气
相和以恢复五脏之虚损。亦可从个体的不同情况出发,采取太极拳等其它锻炼方法。
虚劳又称虚损、劳伤,有关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在历代中医著作中还有“五
劳”、“七伤”、“六极”、“干血劳”、“童子痨”、“内损”、“外损”等名
称。“虚劳”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后一
直沿用至今。宋以前,虚劳与痨瘵多混为一谈,至宋代严用和《济生方·诸虚门》始将
二者区分,严氏认为,“五劳六极之证,非骨蒸传尸之比,多由不能摄生,始于过
用”所致,不能与“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若究其根,惟心肺受虫
啮”的痨瘵相混淆,这在学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虚劳之病因,以明代绮石《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的概括最为全面:“有先天之
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素
问·通评虚实论》所谓“精气夺则虚”,是为虚证病机之总纲。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虚
劳总括》说:“虚者,阴阳、气血、荣卫、精神、骨髓、津液不足是也。损者,外而
皮、脉、肉、筋、骨,内而肺、心、脾、肝、肾消损是也。成劳者,谓虚损日久,留连
不愈,而成五劳、七伤、六极也”。清代何梦瑶《医碥·虚损痨瘵》亦云:“虚者,血
气不足也,久则肌肤脏腑亦渐消损,故曰虚损。劳者,久为病苦,不得安患,如劳苦不
息者然”,从中可见,虚劳是以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损耗为基本病机.在此基础上出现
相应的多种症状,患者在较长时期内为其病所苦。
在虚劳的辨证论治方面,《素问·三部九候论》提出“虚则补之”,《素问·至真要
大论》提出“劳则温之”、“损者益之”,都是指导虚劳治疗总的原则。《索问·阴阳
应象大论》进而指出:“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
味”。《难经·十四难》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创“五损”之说,阐述了本病内虚
亏损的轻重程度和证候演变,并进一步提出五脏虚损的治法,即“损其肺者,益其气;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
者,益其精”,这个虚劳的治疗大法,为后世所遵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列举食
伤、忧伤、饮伤、房劳伤、饥伤、劳伤、内有干血、亡血失精、风气百病引起“诸不
足”等,是导致“五劳虚极”的基本原因,同时阐述了阳虚、阴阳两虚等各种虚劳证候
的辨别、治法和用方,治疗上着重温补脾肾,肾气丸、小建中汤、*芪建中汤等为临床
所常用。另外《金匮要略》提出了干血致虚和化瘀生新的治法,创立了祛瘀生新的大*
廑虫丸,给后世以很大的启迪。此后,唐宋时期,对于虚劳的证治有了一定的发展,孙
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严用和《济生方》等,收
集了大量散在的民间经验方,大大丰富了虚劳的治疗方药。金元渚家对虚劳的理论认识
和临床治疗各有创见,如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创补中益气汤等方,治疗气虚发热证,
其“甘温除热法”,开辟了虚劳治法的一个新途径;朱丹溪倡“阳有余阴不足”论,重
视精血,治疗上擅长滋阴降火,创大补阴丸、三补丸等方,治疗阴虚火旺的虚劳证,确
有独到之处。明代的诸多温补派医家,如张景岳、薛己,赵献可等,对虚劳的论治也各
有特点,尤以张景岳为突出。张氏在治疗上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景岳
全书·新方八阵·补略》指出:“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芪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
其下,熟地、枸杞之属是也;阳虚者宜补而兼缓,桂、附、干姜之属是也;阴虚者宜补
而兼清,门冬、芍药、生地之属是也;此固阴阳之治辨也。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
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
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甦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
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
竭。”张氏创制了左、右归丸,左、右归饮等方剂,调治阴阳精气,使治疗肾虚的效果
得以大大提高。另外,在对虚损病因的认识上,张氏强调心与虚损的关系,认为“五脏
之伤,惟心为本”,也颇具实践意义。对于虚损累及多个脏腑,一方难以求全的复杂证
候,薛己临证遣方十分巧妙,往往在一日之内,早服理脾胃之剂以培补后天,晚服补肾
命之品以滋化源,这种新的治疗手段,为后世医家所效法。李中梓强调脾肾在虚劳治疗
中的重要性,李氏在《医宗必读·虚劳》中云:“夫人身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
五藏六府,莫能外焉。而独主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
皆治,百疾不生。”绮石对于虚劳的治疗,提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
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一日
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此用丹溪而不泥于丹溪也;一日培土调中,不损至高之气,
此用东垣而不泥于东垣也;一日金行清化,不觉水自流长,乃合金水于一致也”,这些
观点,平正通达,为后世医家所公认。清代对虚劳的认识更为深入。沈金鳌提出,虚劳
当以气血阴阳为辨证纲要。沈氏在《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中说:“其所以致
损者有四,日气虚,日血虚,日阳虚,日阴虚。阳气阴血,精又为血本,不离气血,不
外水火,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寒为热,此虚损之大概。”晚清王旭
高在《西溪书屋夜话录》中提出补肝阴、补肝阳、补肝血、补肝气之法,抛弃了“肝无
虚证”之成说,具有实践意义。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