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们的中医诊断学第2期望色 [复制链接]

1#
《中医诊断学》教材内容多而细碎,其临床指导意义不可忽视。“精一中医学社”成员旨在通过重温《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并结合临床进行思考与讨论,以提高大家的临床诊疗水平。我们愿意和读者进行交流,共同进步!《老中医》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第八集的剧情就让我印象深刻。财阀温先生后项长了一个“肉包”,西医要为其手术切除,他不愿手术,便求治中医,于是遍请上海名中医为其上门诊治。但他隐瞒病情,不配合医生问诊,各名医通过切脉、问诊得到的信息均没命中要害。后来温先生要求翁泉海为其治病,脉诊并未发现什么大问题,因为温先生问诊不配合,外加其他名医把脉均未确诊,于是翁泉海就没按常规方式来,他发现温先生喜欢蹭脖子,坐姿不自然,通过望诊认定他颈部不适,直到后来才有机会看到了温先生颈部的具体病症—后项的“肉包“,肉包顶部色红,结合患者面色红润,声音洪亮,还能吃橘子等水果,断定其肉包并未累及脏腑,只是停留在体表阶段,需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把破血丹、箭肿消、透骨草这三味药研末,热水调匀外敷半月。后来温先生真的好了。在这里,我不是说问诊、切诊、闻诊不重要,它们很重要,中医诊治疾病要四诊合参,只是今天我们主要想聊聊“望诊”中的“望色”,尤其是“望面色”。我们中国人主要是*皮肤,所谓“红*隐隐,明润含蓄”提示人体气血充足、精力旺盛。如果你是晒黑了,情绪激动或饮酒后时脸红了,那都不是事儿!

如果你面色反常,比如发青、面色暗*、面红等,那就要仔细琢磨一下身体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就简单地来个“相面”。

一.面白

俗话说“一白遮九丑”,人们都希望自己皮肤白一些,当下还流行起“冷白皮”,“冷白皮”是一种冷色调的白,多见于欧美人,我们中国人最常见的还是暖白或*白。

无论是那种肤白,都应有健康的光泽,看着有神采。如果皮肤苍白,或伴有唇甲颜色也淡,头晕乏力怕冷,眼周黯,就说明气血不足或虚寒啦;有的人面色淡白而有水气感,甚至有点浮肿怕冷,那很有可能阳虚。

二.面*

亚洲肤色普遍比欧美人偏*一点,女性最担心自己成为“*脸婆”。如果面色过*,不明润光泽,一般和脾虚、气血不足有关;有的人面色*,并且整日愁眉不展,爱生气,生气后胃胀吃饭不香,这样的人往往是脾虚伴有肝气郁滞。如果面色淡*,面部虚浮感,即“*胖”,这就表明脾虚湿盛。

三.面青

很多患有肝病的患者日久会面色发青。若是口唇青紫,面色暗或发青,伴有身体某些部位疼痛、怕冷,多有瘀血或伴体寒;若小儿高热时出现眉间、鼻柱、春周青紫,多数惊风或惊风先兆。

四.面赤

面赤指比面色正常红润更红,是一种病例状态下的面色异常的红。外感发热面红多伴有怕冷、怕风、身体酸痛等;脏腑热盛也可出现满面通红,可伴有口渴喜冷饮、烦躁等;颧红伴有烘热汗出、口干等多见于阴虚火旺;小儿多食后颧红警惕积食。

五.面黑

比普通的肤色偏黑更黑,是一种晦暗无光的过黑面色。面黑,有的有水气感,伴有怕冷、便溏、甚至浮肿的,多为肾阳虚;面黑皮肤偏干枯,伴有口干、心烦、腰酸等,多考虑为肾阴虚;面色黑晦暗,肌肤干枯甲错,身体某些部位疼痛,多为瘀血日久。“望面色"是我们临床诊断时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细心观察,光线自然,有时面色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很多爱美女性是化妆后就诊的,原始面色被隐藏。所以要和身体其他部位对比看,更多时候要结合脉诊、问诊共同进行诊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