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全套检查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1.html白起无疑是历史上人气很高的一个人物,原因无他,因为这是一个战神、也是一个杀神,他的身上有诸多英雄的传奇,也有许多魔*的争议。他功高盖世,却又死于非命;他横空出世,却又仓皇落幕……他的身上与生俱来就有很多争议性,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对于白起的故事都是津津乐道的。人们越是对他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战绩叹为观止,就越容易对他的非正常死亡感到痛心疾首。对于白起之死,在历史上最普遍的说法是“功高震主”,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发现,“狡兔死,走狗烹”的逻辑根本不能完全解释白起的死因,毕竟当时的六国并没有灭亡,“狡兔”未死,何来“走狗”必烹?也有人从人际关系学的角度说主要是因为白起居功自傲,所以招来杀身之祸,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毕竟白起当时已经是一个功勋卓越的老将了,不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也就是说,不该犯的错误他不会轻犯,该犯的错误他以前也没少犯;还有人说,白起之死是一种*治阴谋,这个我是认可的,毕竟*治人物的意外死亡或多或少都是与*治斗争挂钩的。但是,我们不能过于笼统地这样以偏概全,只有真正梳理清楚白起之死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更本真的认识。白起是这样死的公元前年的冬天,寒风怒号着,天地间伴随着让人寒栗的大雪而充满着肃杀之气,人们在瑟瑟发抖中翘首以待来年春天的早日到来。但是,一个老人,一个特殊的老人,一个为脚下这个国家曾立下汗马功劳的特殊老人,他再也等不到他人生中最后一个春天了,因为,死亡之神,就在这个时候向他招手了。已经被贬为士兵的白起面对秦王派来的使者冷酷无情地把用来自裁的宝剑扔在自己面前,装作平静却又无法平静地问:“王为什么要杀我?我的罪名究竟是什么?”人终归有一死,但没有人愿意死得不明不白,所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会看到,人之将死,最后一个要求总是请求让自己死个明白。可惜,秦使只是奉命办事,他不知道,即便知道他也不能告诉白起。秦使的沉默瞬间让白起似乎明白了很多,但他又能如何?像一个泼妇一样大吵大闹?像一个悍匪一样垂死挣扎?这些都注定无济于事。白起也跟着沉默了很久。他用这及其短暂而又珍贵的沉默时间回顾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那个力排众议大胆启用自己的丞相魏冉已经不在了;那个睥睨天下对自己赞许有加的秦昭襄王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王了;那些陪着自己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战士、兄弟再也看不到了;还有六国一听到自己名字那种瑟瑟发抖的样子也再也看不到了……这个苍老而威严的老人,曾是大秦王国上下无数人的信仰和偶像,是大秦帝国兵锋所指、战无不胜的依仗。可惜,今天,他要走了,带着“战神”的荣耀和“人屠”的恐怖,他走了,也让那些曾经被他打得提心吊胆的东方六国可以暂时缓一口长气了。能回答白起临死之前的问题的人或许只有秦昭襄王和范雎了,可惜他们都不在场;在场的人或许都不希望他们的偶像就此倒下,但谁也回答不了白起的问题。罢了,白起缓缓地捡起地上的宝剑,叹息道:“天理循环,大道昭昭,我落得个今日下场,或许就是报应吧!我一生杀敌、杀俘无数,造就了一身杀孽深重,或许今日之死就是给自己赎罪了。”说罢,举剑自刎了。白起之死,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的感慨和猜测、争论,毕竟大多数人心中是有英雄主义情结的。一代将星就此陨落,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我们感慨的。白起是如何走上死路的?白起是一个为战场而生的人,从小就不爱干那些文绉绉的事情,对*事战争那一套有着天生浓烈的爱好和得天独厚的天赋,凡是与*事相关的东西,他几乎就是一点就透,甚至无师自通。天文、地理、行*、布阵这些方面的知识只要他一有时间就会使劲琢磨。白起对于战场有着狂热的痴迷和幻想,所以他年纪轻轻就参*入伍了。但是,前期在秦国*功制的制约下,白起必须得按部就班地去战场上以命搏命,才能有资格和机会去实现他的*事才华。没有舞台的白起泯然于众。真正改变白起命运的是当时的秦国权臣——丞相魏冉,他是秦国走向大一统的大功臣之一,也是秦昭襄王登上王位的最大功臣,更是秦王的亲舅舅。是魏冉慧眼识人,发现了白起身上的不世之才,并让他一鸣惊人。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一列骇人听闻的大胜仗,让白起的名字成了秦国最让人恐惧的符号,成了六国人心中的梦魇和魔*,当然,也成了秦国人心中的战神和骄傲。几年前的长平之战,白起调动了秦国和赵国的倾国之力,在长平这个地方做了一次“赌上国运”的大决战,最终赵*45万全*覆,秦*也伤亡过半。白起再一次以自己惊世骇俗的*事才华打赢了这场旷古绝今的大决战,只不过这或许是白起人生中最惊心动魄的惨胜了。这也让白起对赵国这个三晋脊梁的大国心生敬畏和担忧,他觉得这种硬骨头必须要斩草除根,否则终成大祸。所以,他建议秦昭襄王要趁热打铁,趁胜主机,宜将剩勇追穷寇,直接攻下赵国首都邯郸,彻底打趴赵国。但是,白起没想到自己的这次建议给自己的死亡埋下了引线。白起是*事天才,但不代表他真的懂*治。一个优秀的技术人才,往往会在管理上犯一些低级错误,就是同样的道理。秦昭襄王没有同意白起的建议。至于具体原因,在历史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赵国派人对秦相实施了反间计,实施者正是战国时期的大骗子苏秦的哥哥苏代(也是个靠嘴吃饭的大师),他对范睢说,你不能让白起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白起的功劳就封无可封了,威望、地位就会超过你了。你不光地位不保,安全也不保,因为你自己清楚你是怎么挤走白起的恩人——穰侯魏冉的。范睢听后不顾一切地阻止白起继续进攻。而秦昭襄王出于*治的原因,在打压自己的舅舅魏冉之后,早已对范睢言听计从了。而且白起是自己舅舅的亲信,且*功卓著,秦王也想压制压制一下。所以白起没能如愿以偿地进攻邯郸。白起虽被召回,但秦王和范雎的忌惮和猜疑已然随着这次矛盾被放大;白起也因此心生不满,导致他在后面的路越走越偏。这次事情表面看起来只是*事主张的不同,实际上是*治阵营的不同。要知道,秦王和范睢以秦*在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为由,拒绝了白起的请求,但是,在长平之战几个月后,秦国便又开始进攻邯郸了。趁热打铁你不打,等赵国这块铁冷却了,变得更硬了,你又得花功夫去把人家敲热?虽然原因是赵国战败后拒绝割地赔款,但是主动进攻的*事行动,你首先得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吧。自己本来已经只剩半条命了,还没喘过气来就急着因为愤怒去进攻人家?白起作为秦国的*事担当,认为这种莽撞的*事行动很难取胜,赵国哀兵必胜。但是,秦昭襄王是一个不信邪的人,本就对白起有忌惮之心,如果不是因为白起的*事能力太一枝独秀了,早就让白起凉快去了。所以,他的心里实际上还充满着另一个幻想,万一攻打邯郸取胜了,不正好证明了“没有你白起我秦国一样所向披靡”。但是,现实总是在打脸的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它的残酷,事情的发展和秦昭襄王的预想背道而驰了。邯郸城不光攻不下,秦国还损失惨重,而且救赵的诸侯联*正在火速赶来。黑云压城,压向邯郸城,只是,感受到压力的是攻城的秦*而已。此时,秦昭襄王想起了那个无所不能的救世主——*神白起,他想让白起去力挽狂澜。可惜的是,不管是白起真病也好,假病也罢,总之秦王请了两次,范雎也请了数次,白起死活就是不出山。白起的心中有怨气,因为秦昭襄王和范睢背后的那些*治操作。但是,白起显然是一个不懂*治的*中钢铁直男,他不光不出山,还有一种幸灾乐祸的调侃:“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句话一方面有标榜自己不可或缺的嫌疑,一方面有嘲笑领导无能的嫌疑,无论是哪一点,都是致命的。后来白起终于觉得自己闹够了,答应出山了,可是时间和形势不会为某一个人作出等待或改变,白起已经没有机会再次证明自己了。秦*围攻邯郸两年不下,反而被诸侯联*打了个反击,被人一路追击,损兵折将。恼羞成怒的秦王,先是剥夺了白起的所有荣誉,从秦国*方第一人,一撸到底,直接变成了基层大头兵,而且还要远戍甘肃一带。但是,白起才走到杜邮,他就接到了另一条指令:自裁!因为范睢觉得斩草就要连根拔起,白起即便不再是武安君,但他这个战神,在秦国的威望、影响力除了死,暂时是无可压制的。关键是秦昭襄王和范睢觉得白起还没有自我反省成为一个好同志,还有负面情绪,所以必须要杀掉他。——“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一代战神就这样最终走向了死亡之路!白起为什么非死不可?有人说,白起必死是因为秦国战败必须有一个人来为战败买单。这个从表面上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秦国的*功制对*队的奖罚都是很严苛的。但是你仔细想一下,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这次战败,白起并没有直接参与,就算考核也不应该考核他。就算秦昭襄王和范睢牵强附会地把战败的原因归结为:白起不出战,进而名正言顺地处死白起,这种自欺欺人的瞒天过海也显得很荒唐,难以服众。白起之所以会被处死,其实是有很复杂的因果关系的,就好比一个人积重难返,突然又摔了一跤,撒手人寰走了,我们能简单地说这个人就是摔死的吗?把白起带入*界、让白起大放异彩的人是魏冉,给白起之死埋下第一道引线的也是魏冉。在此,我不想过多地介绍魏冉这个人,他是秦昭襄王的亲舅舅,而且是他亲手把秦王推上王位的。在秦王上位之后,又身为丞相的他内治*、外治*,把秦国打理得井然有序、蒸蒸日上,白起就是被魏冉慧眼识珠地提拔起来。当时的魏冉就相当于后来的吕不韦,地位超然、权倾朝野还能力出众,因此,这样的人是很容易让秦王感到不安的,也容易让范睢那样的人感到眼红的。所以范睢从魏国逃到秦国之后,给秦王出的第一个大主意就是把他们共同的“*敌”魏冉给弄下去。于是,魏冉被贬了。魏冉被贬了,范睢取而代之,白起的*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但如果白起是一个相对平庸的人,或许,有时候心里有点不愉快就了事了,生活和工作还是会风平浪静地继续。可惜的是,白起他又是一个不世之才,而且偏偏白起还对魏冉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这就让秦王和范睢在内心有十分强烈的不满和恐惧。只是白起当时在秦国的威望极高,他们也不能随意地白起下手,但是在他们内心里,一直在等机会。白起的死和*功制也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当时白起是秦国的大良造,封武安君,这其实已经是*功制设计中最高的*衔了,再往上就是封侯了,而商鞅变法时就设计了,异姓人不能封侯,和后世的异姓不能封王一个道理。其实,商鞅在设计*功制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有人可以登到这个顶点,只是没想到出了白起这个千古杀神。要是魏冉没下台,对于白起来说,继续建功,封不封侯其实并没有关系,秦王也不会有那么大压力。因为白起是一个重性情的人,因为魏冉的知遇之恩,封无可封的时候,心里不会不痛快,但是秦国把白起的恩人给弄下台了,如果对白起有功不赏,秦国朝堂和白起心里都容易犯嘀咕。以上是白起之死的基调了,可以说白起的悲剧在魏冉被贬之时已经注定。但是,秦王和范睢都需要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对后来导致白起死亡的一些直接因素,才能有顺理成章的理解。首先,长平之战后,秦王为什么不让白起继续攻打赵国邯郸呢?秦昭襄王可是历史有名的有能力的国君?这么好的战机,他察觉不到?即便一时忽视了,经过白起提醒之后,他还察觉不到?显然,这是秦王在故意拒绝白起,白起的功劳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秦王不愿意再看到白起立下功劳。(在秦国如果立下灭国之功是可以封侯的),所以长平之战后,谁都可以带兵去打赵国,但是白起不行。至于苏代去秦国反间范睢,那不过是小人嘴脸、花样点缀而已。拒绝白起后,八个月,秦王借由赵国不履行战败义务的理由,又要出兵攻打赵国,刚好与白起的看法不符,于是顺理成章地另派他人领兵出战,结果连战连败,换将再战,还是失败。秦*的损失惨重让秦王心里感到羞愧和不安,羞愧的是自己心里的那一点小九九被打脸了,不安的是秦国在*事上还真有点离不开白起。关键是,这个时候,白起这个钢铁直男还一个劲地说风凉话,看,输了吧;看,又输了吧;只是碍于身份,没有站起来鼓掌说输得好了。转换一下概念,假如一个公司遇到问题,有一个人说,这个问题我能解决,但我就是不想帮你解决,谁叫你把跟我感情最好的领导调走了。而领导或老板就是不信邪,没有了张屠夫,难道我们还吃带毛猪?结果还真弄不死一只猪。大家想想,这个人才最后的下场会是什么?秦国是一个严刑峻法的国家,是需要为一切失败承担后果的,按道理,这次惨败的责任就应该是秦王和范睢来承担的(后世的李斯和赵高也是因此而被杀和造反),但是,这又是他们推卸责任和除掉白起的最佳机会——因为你不上班,所以工作没干好,白起就死在这种荒唐的逻辑之下。但归根到底白起还是死在*治斗争上,是秦昭襄王想要独掌权柄的副作用下的牺牲品,是范睢私欲膨胀的垫脚石。后记白起拿起了那把终结自己生命的宝剑时,他也想不通自己无数次为秦国出生入死,为何就抵不过一次因为不满而发泄出来的任性,他给自己找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或许是我杀人太多了,这就是报应吧。(“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并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千古魔咒——杀俘不祥。白起死了,和他一起赴死的还有他的一些铁杆部将,其中有一个叫做司马靳(司马迁的祖先)。这在历史上留下无数的遗憾和感慨,比如多年后,那个号称“兵仙”的韩信,几乎是死在一模一样的逻辑的性格上。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总希望能从历史中反思到一点什么。所以,有人说,通过白起之死,我们做人不要学白起,不要这样高傲倔强。这有道理吗?白起重情重义、坦率真诚有问题吗?没有。任何一种性格,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性格合理地发挥在正确的场合而已。又有人说,不要学秦昭襄王的心狠手辣、卸磨杀驴,那么历史上的那些明君干过的比这更严重的事情还少吗?如朱元璋、李世民。有人说,通过这段历史,特别鄙视范睢这样的阴险小人。但范睢确实是秦国统一的大功臣,他的所作所为也只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而已,三国良相诸葛亮为了主公刘备的基业,也没少干“缺德事”。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我们最重要还是明白任何历史、任何*治都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人性在起作用,它虽然没有固定的形态,但它也并不复杂。只要明白了利益的分配原则和习性,很多历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白起之死,与*治、制度、性格都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秦国的利益秩序变了,白起注定是一个要被边缘化或者淘汰的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