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黄帝内经谈食物和药的区别 [复制链接]

1#

???????*药攻邪,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气味和而

服之,以补精气。

|︽*帝内经︾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医生扁鹊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天下之大,只有食物是我们每天必需的,所以食物就是百姓的天。这表明,古人对草药和食物的区分是很严格的。草药是借助于其偏性以攻邪,而食物则注重其气与味的平和来补益精气。如果能够正确地调配食物,不仅可以补益精气,而且也能祛病,这在古代就是医的极高境界,也叫“食医”。

食物和药的区别

中国有句古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药和食物的区别是什么?

古代药都叫做*,*本身就是草。《说文解字》里写道:“*,草往往而生。”就是草生得很浓密。民间有一句话叫做“是药三分*”,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个*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药的偏性。食物跟药相比,对于食物我们用的是它的平和之气,而对于药我们用的是它的偏性。

中药的偏性是什么?

就是它独特的气、味、归经。所以,中药非常注重采摘时间。如菊花茶,它生长在秋冬季节,它的气也就是秋天和冬天的气,所以它补的是肾和肺。许多人认为,喝菊花茶败火。败的是哪里火呢?是肺火?还是肾水的火?还是引起你下巴上长疙瘩的那个火?所以,采摘的时间就特别重要。在中医里,什么药在什么季节采摘都非常讲究。如果不按照节气去采摘,药效就会受到影响。

药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请大家记住这样的原则:药补不如食补。药是用来“赈灾”的。当人体得了疾病以后,人体的气血供应不足,这时候药就被用来赈灾。但药不可以天天吃,它只是临时赈灾。俗话说救急不救贫,如果生病了,药可以临时地帮助你一把,解决阴阳偏盛或偏虚偏盛的问题。当身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可以用药临时来赈灾;但如果元气伤了、没了,那就是拿人参堆着也没用了。

《*帝内经》是本奇特的书。

它讲得最多的是人为什么得病,而没有更多地讲药物,并且告诉大家:得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在《*帝内经》里,只有13个药方,而且都是很简单的方子。它真正的意图,是让我们更多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