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竟然也曾经在文史哲发过文章编者 [复制链接]

1#

康生(-),山东诸城人,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协副主席等职,年被开除*籍。这个在中共*史上并不光彩的康生,却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金石考古和戏曲鉴赏诸方面有精湛的修养,版本校勘和书画艺术尤为其所长。鲜为人知的是,年《文史哲》第4期曾刊发一篇题为《新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初校后记》的文章,署名为“杜荇(xìng)”。据徐庆全先生周详考证,“杜荇”当即康生笔名。如果此说成立,这当是身为高官的康生在年后发表的唯一学术文章,值得玩读一番。

康生

作者

杜荇,山东诸城人,康生笔名;徐庆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载

《文史哲》年第四期,第74-79页;《历史学家茶座》年第1期,第-页

原题

新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初校后记;康生、齐燕铭关于《聊斋志异》版本信跋

新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初校后记

杜荇以前只是有人提到过,《聊斋志异》有二十四卷本。然书却从未为学术界所发现。所以,张友鹤先生辑校三会本《聊斋志异》,曾使用了国内许多重要本子,如半部手稿本、十二卷的铸雪斋抄本、十六卷的赵起杲本等,却未见二十四卷本。

最近,在距蒲松龄故居不远的淄博市周村区,发现了一部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为考察其特点、价值,我们粗略地把它和其他的本子勘对了一遍,现将勘对后的初步认识,择要介绍如下,供研究者参考。

全书两函,二十四册,每册一卷。高二十三点八公分,宽十二公分;墨框高十五点八公分,宽十一公分。序言,每半页六行,行十余字;正文,每半页八行,行约二十字。题目低正文二宇,同题附则、“异史氏曰”“王评”,均低正文一字抄写。卷首有序三篇:“高序”后署“康熙己未春日谷旦紫霞道人高珩题”,“唐序”后署“康熙壬戌仲秋既望豹嵓樵史唐梦赉题”,“自序”后署“康熙己未春日柳泉氏题”。卷末有“聊斋志异题后”,包括“新城王士正阮亭甫题”诗一首,“淄川张笃庆历友甫题”诗三首,“济南朱湘子青甫题”诗三首,“钱塘包燻藜照氏题”诗一首,“金坛王乔仙令氏题”诗一首。

全书共收文四百七十四篇,篇次大体如下:

卷一:《考城隍》至《鼠戏》三十三篇。

卷二:《劳山道士》至《柳氏子》二十六篇。

卷三:《青凤》至《山神》二十篇。

卷四:《凤阳士人》至《化男》十八篇。

卷五:《汾州狐》至《负尸》三十篇。

卷六:《连琐》至《泥*》十五篇。

卷七:《鸲鹆》至《某乙》二十篇。

卷八:《田七郞》至《辛十四娘》十八篇。

卷九:《白莲教》至《狐梦》十八篇。

卷十:《布客》至《澄俗》二十二篇。

卷十一:《郭生》至《王司马》二十八篇。

卷十二:《杜翁》至《牛飞》二十五篇。

卷十三:《狐惩淫》至《梁彦》十三篇。

卷十四:《郭秀才》至《彭二挣》二十一篇。

卷十五:《甄后》至《司扎吏》二十二篇。

卷十六:《嫦娥》至《金世成》十二篇。

卷十七:《诗谳》至《土化兔》十八篇。

卷十八:《张鸿渐》至《果报》十八篇。

卷十九:《真生》至《上仙》十一篇。

卷二十:《胭脂》至《龙》十篇。

卷二十一:《恒娘》至《蛙曲》十六篇。

卷二十二:《陈云栖》至《大男》十五篇。

卷二十三:《韦公子》至《酒虫》二十篇。

卷二十四:《周生》至《夜明》二十五篇。

此书抄写极为工整,文中有许多为改正笔误而挖补的痕迹。纸张已发*变脆。然缺少有关抄写、批校、收藏的印记和说明。书中除“弘”字缺未笔似避乾隆讳外,其余清代诸帝讳,均不避。卷末王、张、朱题诗,一般本子都有,包、王题诗,除此本外,则仅见于王金范刻十八卷本,但少十八卷中的王约轩、包燿等四人题词题诗。钱塘包燻于乾隆十三年()任长山典史。十八卷本初刻于乾隆三十二年()。根据这些清况,我们推断,此书可能抄于乾隆十五年()至三十年()年间。也可能是道光、同治间,根据乾隆年间的抄本重抄的一个本子。究竟如何,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下面,从几个方面和其他本子做些对比。

(一)篇章多少的对比

该本共四百七十四篇。其中有《龙》二篇,第一篇包括三则:第二篇一则,《王桂庵》和《寄生附》作一篇。

它较“赵本”多出:《猪婆龙》《蛇癖》《犬奸》《魁星》《遵化署狐》《吴门画工》《化男》《吴令》《雷公》《*津》《赤字》《谕*》《土地夫人》《小棺》《澄俗》《鹿衔草》《白莲教》《辽阳*》《元宝》《砚石》《武夷》《富翁》《王司马》《乱离二则》《皂隶》《抽肠》《沅俗》《蛤》《陵县狐》《罢龙》《金世成》《土化兔》《刁姓》《*隶》《龙》(“袁宣四言……”)《外国人》《蝎客》《鸟使》《李象先》《张氏妇》《于子游》《青城妇》《鴞鸟》等四十三篇;还多《沂水秀才》中“友人言此,因幷思不可耐事附志之……”一段,《织成》中“相传唐柳毅遇龙女……”一段,《鸽异》中“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和“灵隐寺僧某……”二则,《嘉平公子》中“耳录云……”一则,《何仙》中“异史氏曰”一段,《于去恶》《狐联》《阿霞》《张贡士》《狐谐》《蒋太史》等中王渔洋评语各一则。它较“赵本”缺少《蚰蜒》一篇,《拆楼人》《僧孽》《潞令》等中“异史氏曰”各一段、《王六郞》《青梅》中王渔洋评语各一则。

“铸雪斋抄本”有目四百八十八个,但文已残缺,少十四篇,实有文共四百七十四篇,与“二十四卷本”篇数相等。二者的差别是:“二十四卷本”较“铸雪斋抄本”多《鹰虎神》《放蝶火驴》《某乙》《医术》《夜明》《夏雪》《周克昌》《钱卜巫》《姚安》《采薇翁》《公孙夏》《人妖》《丐仙》;又多《盗户》中“章丘漕粮徭役……”一则,《齐天大圣》中“此吾弟……”一段,《三朝元老》中“洪经略南征……”一则,《连城》《李公》《武孝廉》《伍秋月》《郭生》《折狱》《乐仲》《画壁》《龙戏珠》《王成》《花姑子》等中“异史氏曰”各一段,《口技》《狐联》《阿霞》《张贡士》《侠女》《张诚》等中王渔洋评语各一则。它较“铸雪斋沙本”缺少《产龙》《龙无目》《龙取水》《螳螂捕蛇》《缚托媪》《缢*》《闫罗》《杨千总》《瓜异》《牛犊》《李檀斯》《蚰蜒》《商妇》等十三篇;此外,又多《梦狼》中“部平李进士匡九……”一则,《嘉平公子》中“有故家子……”一则,《张贡士》中“高西园云……”一段,《拆楼人》《僧孽》《潞令》中“异史氏曰”各一段。两者对比:“二十四卷”缺少的篇章,基本是所谓意昧平浅者”、“单章只句”,且早已收进几个刻本。它多出于“铸雪斋抄本”的篇章,都比较长;有的过去仅存于“赵本”,得不到校勘;而更重要的,是其中有思想意义较深的篇章。

(二)目次对比

“赵本”目次,在其“刻聊斋志异例言”中已交代:“至其编次前后,各本不同,兹刻只就多寡酌分卷帙,实无从考其原目也。”它和“二十四卷本”目次差别很大。

“二十四卷本”和“铸雪斋抄本”目次,也有不少差异。但是其变化有规律,大体是:“铸雪斋抄本”卷一,变为卷“二十四卷本卷一、二,卷二变为三、四,卷三变为卷五、六、七,卷四变为卷八、九,卷五变为卷十、十一,卷六变为卷十一、十二、十三,卷七变为卷十三、十四、十五,卷八变为卷十五、十六、十七、二十四,卷九变为卷十七、十八,卷十变为十九、二十,卷十一变为卷二十一、二十二,卷十二变为卷二十三、二十四。

和“手稿本”对比,大体是该本第一、二、三卷,是“手稿本”第一册;第七、八、九卷,是“手稿本”第二册;第十、十一、十二卷,是“手稿本”第三册;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卷,是“手稿本”第四册。“手稿本”一册也就是一卷,自八卷分为二十四卷的痕迹清晰可辨。

(三)各本与“手稿本”异文对比

以“手稿本”第一册为例,全册共六十四篇,其中为“二十四卷本”“铸雪斋抄本”“赵本”共有的,计为五十八篇。各本与“手稿本”的异文,约计:“铸雪斋抄本”五百七十多处,“赵本”四百五十多处,“二十四卷本”四百七十多处。“二十四卷本”较“铸雪斋抄本”近“手稿本”,这是明显的。它和“赵本”对比,多异文约二十处,似不如“赵本”接近“手稿本”,但“赵本”的异文,有些是出于刻者删改,损害了原作的*治思想意义。

“赵本”佚文最多,其删弃部分,多为段瑮收入《聊斋志异遗稿》。其中为“二十四卷本”“铸雪斋抄本”和“手稿本”共存的篇章,计有十二篇。以“手稿本”为底本,核对其他三本,结果是:“铸雪斋抄本”有异文六十三处,“遗稿本”有异文四十六处,“二十四卷本”异文最少,有三十一处。以此衡量它们和“手稿本”的距离,自然是“二十四卷本”最近。

由以上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二十四卷本最接近“手稿本”,在“手稿本”仅存半部的情况下,它显然有较大的校勘价值。

在校勘的具体应用价值方面,“二十四卷本”有宽广的用武之地,“赵本”“铸雪斋抄本”中过去无法校正的篇章,它都可以校正。至于它的辅助作用,就更不必说了。该本独具的校正作用,自然是最可宝贵的,现选其中较为重要的举例如下:

(一)单独校正“赵本”

例一:《夏雪》

“赵本”: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者必进而大。

“二十四卷本”:称爷者必进而老,称老爷者必进而大。

“赵本”的“老”字下,被删或脱漏“爷”字。

例二:《放蝶火驴》(即《放蝶》)

“赵本”:每听讼,按律之轻重……。

“二十四卷本”:每听讼,按罪之轻重……。

“罪”字为是。

例三:《人妖》

“赵本”:则见女投地乞命,羞惧趋出。

“二十四卷本”:则见女赤身投地乞命,羞惧趋出。

有“赤身”二字,“羞惧”才容易理解。

(二)单独校正“铸雪斋抄本”

例一:《吴令》

“铸雪斋抄本”:吴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锦藏机如生。

“二十四卷本”:吴俗最重城隍之神,木肖之,衣以锦,藏机如生。

“铸雪斋抄本”漏“衣以”二字。

例二:《沂水秀才》

“铸雪斋抄本”:歪科甲谈诗文。

“二十四卷本”:歪科甲谈时文。

“时文”即“八股文”,和“歪科甲”有本质联系。应作“时文”。

例三:《张氏妇》全篇异文对比:

全篇共异文十五条,其中第二、六、七、九、十、十一、十二、十四等,互相间优劣区分不明显。第一、三条写清兵的凶残,“二十四卷本”反映较深。第五条中仅一字移位,全句意思大变;“铸雪斋抄本”中意为不答应清兵的无理要求;“二十四卷本”中意为可答应下来,但要背人而行,与《房文淑》中“佛前岂可作此”同一句法,它符合该故事情节发展要求。第八条中,“相”即选择,较“于”字表现力强。第十三条,“隐”前加连接词“而”,上下文连接更紧密,文气流畅。第十五条,按文义要求,应重“奔”字,“妇出巨锥猛刺马项”,马自然因骇而奔,“骇奔”较恰切。只有第四条,“二十四卷本”较累赘。(三)校正“铸雪斋抄本”,兼校正“赵本”例一:《夜叉国》“铸雪斋抄本”:乃觅舟来送徐。“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乃觅舟来送彪。据文意,“徐”应为“彪”之误;例二:《佟客》“铸雪斋抄本”: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赵本”:于上文“归”后多一“家”字。“二十四卷本”:安知矢约归家后,不听床头人呜泣而止哉!加“而止”二字后意思明确。例三:《小翠》“铸雪斋抄本”:共笑姗之。“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共姗笑之。“笑姗”显系笔误。例四:《三仙》“铸雪斋抄本”:秀才读三作,深为倾倒。“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士人读三作,深为倾倒。“三作”是三个秀才的作品。秀才读自己的作品无法“倾倒”,联接下文:“草录而怀藏之”,“士人入闱,三题即仙作。”更不可理解。“士人读三作”为是。四、校正“手稿本”,兼校正“铸雪斋抄本”和“赵本”。例一:《杜翁》“手稿本”:身在笠中,与诸小豭同伏。“铸雪斋抄本”:(同上)“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身在苙中,与诸小豭同伏。“苙”是牲口栏圏,《孟子》:“如追放蒋,即入其苙”。“笠”,误。例二:《陆判》“手稿本”:山荆,予结发人。“铸雪斋抄本”:(同上)“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予结发人。“手稿本”等词意重复。例三:《罗刹海市》“手稿本”:君似征人,妾作荡妇。“铸雪斋抄本”:(同上)“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妾作嫠妇。马骥娶龙女,但因仙尘路隔,不能相依,别后两地同心,龙女不寡实嫠。作“嫠妇”为是。例四:《伍秋月》“手稿本”:年十八,未娶,妻殒,每远游。“铸雪斋抄本”:(同上)“赵本”:(同上)“二十四卷本”:年十八未娶,每远游……。未娶妻,就无妻可殒。无“妻殒”二字为是。“二十四卷本”文中也有不少讹误,但可以看得出来,它显然有不小的校勘价值,应该得到重视。(原文出自《文史哲》年第四期,第74-79页)

康生、齐燕铭关于《聊斋志异》版本信跋

徐庆全在中华书局的档案中,藏有年康生(时任中共中央*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齐燕铭(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和丁树奇(时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关于《聊斋志异》出版问题的三封信,对研究康生及《聊斋志异》版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将这三封信公布如下,并据其所提供的线索钩沉史事,以求方家指正。

康生、齐燕铭、丁树齐的信

1、康生信:

燕铭同志:

送回小字扇面及廿四卷本聊斋志异两函,请查收。因无时间,对廿四卷本我没有细看,只将紧要地方略翻一下,写了几点意见,请你看看,阅后转给金灿然同志。

山东发现的本子,作为参考资料,颇有价值。铸雪斋缺页失篇,有目无文者不少,山东本比较完全,但也有缺陷。二者同出一源,各有长短。

总观各本,虽文句差别者不少,然重大不同者,亦不很多,似均无影印之必要。

敬礼!康生六三年十月四日

2、齐燕铭信:

灿然同志:

下午外出归来后看到康生同志来信,并将山东抄本聊斋送回,又附一函请你阅转山东人民出版社。现将书两函和信一并送你,请阅办。上次康老口头曾说过两本都无出版必要,只作一个校勘记,供研究者的参考即可。看这次他给山东的信,可知他是认为原稿还有发现的希望的。

齐燕铭

3、丁树奇信:燕铭同志:

10月4日致灿然同志函并转来康老的信和山东抄本二十四卷本聊斋两函,均奉悉。医院继续检查,康老给山东人民出版社的信,我们已录存后将原件转去,聊斋抄本当留待山东派人来取或由我处托便带去。康老给您的信附还。

我局原拟影印的铸雪斋本聊斋,已遵照康老的指示,决定停止进行,并闻。至于《异史》是否可以影印,尚请便中询明见示。

敬礼

丁树奇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名著,在蒲松龄生前一直都没有能刊刻成书。在刻本行世之前,即以抄本流传民间。年后,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对古典文化遗产十分重视,开始梳理流传的古典著名小说的版本,并择其要者出版。在对《聊斋志异》流传的抄本和刻本进行梳理后,到年前后,中华书局拟影印铸雪斋本,供学者进行研究;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拟出版张友鹤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供一般读者研究、阅读。

在上述两种版本的出版工作尚在进行时,年,在蒲氏家乡附近淄博市周村又发现了一部《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山东人民出版社得到这个本子后,送北京中华书局。总编辑金灿然认为有影印出版之价值,送齐燕铭申断,而齐燕铭又送给康生征求意见。上面转录的几封信就是由此而来的。

康生虽曾位居*和国家领导人之列,但因多行不义,声名狼藉,死后受开除*籍之报。这是昭告天下的。但是,康生出身山东缙绅门户,家学渊源,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金石考古和戏曲诸方面有深厚修养,精于版本鉴赏,书画尤见擅长。

康生书法作品

年前,康生即位列*的领导人,年后,因诸种*治因素,他虽然身为中央*治局委员,却只担任了山东省*府主席、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年至年,康生又不再任山东分局书记,并卸任山东省*府主席,在*内不再担任实职。年中共八大上,康生又被降为中央*治局候补委员。据说,康心生埋怨,“养病”赋闲。直到年中央设立五个小组,康任中央文教小组副组长,在*内算是有了实职;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理论小组,作为文教小组的分组,康任组长,算是又多了个实职。这些差事倒是与康的个人兴趣、专长有较多关系,这种身份也使得他多过问些这方面的事情。在康生“养病”期间,自幼培养起来的诗词歌赋、版本鉴赏等诸种爱好,成为他聊以排闼郁闷的解药,因而其技艺也更趋精尽。笔者曾披览过其在“养病”期间以各种字体抄写的数种典籍,诸种字体运用自如,堪为大家手笔。

康生书法作品

有此一技之长,也使康生成为“两面人”。一面是居高位后又添一宗罪:窃得大量国家文物;而另一面则在版本、书画鉴赏等方面成为当然的行家里手,对古典遗产的版本整理亦多有建议,也算是一种贡献吧。康生在中央任实职后,更热衷于搜罗诸种文物,其精于版本、书画之技也慢慢地声播*内外。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拟整理《西厢记》时,特向康生请教,康生并复信作答,虽不免以*治术语训导,但字里行间也见其校勘学的真功夫;年,中央重提双百方针,《人民日报》创学术版,报头“学术”二字即由康生题写;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印《宝晋斋法帖》,亦请康生题署书名,颇见别功。*内*外与康生有同嗜好的齐燕铭、田家英、吴晗、阿英、张伯驹、郑振铎等,多与其有往来。田家英是*内高层“秀才”中最有才气、最具正义感的一人,平生少所许可,但对康生独怀敬佩之意,有“东海圣人”之誉,自不在其人品而在乎其学术功底也。齐燕铭当年位居文化部副部长、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与康生一样,齐燕铭也是家学渊源。齐氏少时聪慧,治章刻印、书画、典籍等多所涉猎。及至年长入中国大学,投身于经学大家章太炎先生之得意弟子吴承仕先生门下。承名师指点,览经典古籍,隔代接续章太炎治学之精髓。此后,齐燕铭投身革命,即使在战难困苦之时期,其所学也尽力派上用场,所整理的京剧《逼上梁山》,曾受毛泽东激赏。此剧创作轰动边区,颇受*民欢迎,没有以往的功底是碍难做成的。年后,他虽身居国务院副秘书长之位,但始终无法忘怀于对文化遗产的承继,一直向往从事文化行业,后如愿以偿,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年,在他的倡议下,国务院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将中华书局归为古籍出版的“据点”。齐氏总揽全局主其事,金灿然作为中华书局总编辑辅于左右。两人相得益彰,为承续文化遗产,作了大量的泽被后世的工作。相同的学养,相同的爱好,使康生与齐燕铭在版本、书画等方面常有来往,相互交换心得。因此,得到山东新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齐燕铭自然也会送给康生鉴赏。

“杜荇”似是康生的笔名

山东新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与铸雪斋本是现存最完整的两种抄本。一位署名“杜荇”的学者当年在《文史哲》上特意撰文予以介绍。该文认为:此本最大特点是能够保留原著者的思想锋芒,在文字上忠于原貌,未曾删削其中触犯时忌的篇章。大约正因如此,抄主未在原本上留下任何痕迹。二十四卷本的发现对考察《聊斋志异》的版本及文字校勘均有重要价值。《文史哲》为双月刊,第四期在8月1日出版。以当年的排版印刷水平,按出版周期来推算,杜荇的文章至迟应该在7月中旬左右交稿。这说明,应该在7月前,杜荇就已经看到山东发现的这个抄本;从杜荇的文章来看,作者显然对此前流传的《聊斋志异》手稿本和抄本或刻本非常熟悉,是一位深谙版本校勘学的大家。既然是学术大家,当会有同样署名的其他文章发表。可是翻阅当年的多种期刊,再辅之以互联网的各种搜索功能,杜荇署名的传世文章似只有这一篇。这大约只有一种可能,作者用的是笔名。发表一篇严谨的学术文章而需要署笔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在年后各种运动中尤其是年反右派运动后沦为“敌对阶级”的学者,组织上不允许以真名示人。但从康生、齐燕铭、丁树奇的信函看,山东新发现的本子似乎仅限于四人之间(医院治病的金灿然)传阅。当然,当年的中华书局因为业务的需要,有一些沦为右派的学者如章锡琛、宋云彬等人也在那里工作。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已有右派之身的学者,似乎不会看到这个抄本;退一步讲,即使看到,写文章发表的可能性也不大。第二种人就是身居高位的人,因其名字为全国媒体所熟知,发表学术类文章往往采用笔名。康生和齐燕铭均属高官,康生的官衔更高一些,两人都有这种可能性。相比较来说,齐燕铭的可能性不大。根据是,我从齐燕铭的女儿齐翔延那里看过其父年“审干”时的自传,列其各种笔名甚祥,但没有杜荇一名。而且,齐翔延也没有听说过其父用过杜荇这个笔名。由此说来,康生用这个名字的可能性比较大。由于康生一生多行不义而遭唾弃,关于此人在诗词歌赋、版本鉴赏等方面的材料也甚少,其笔名除了一个与齐白石“叫板”的“鲁赤水”为知情者所知外,其他笔名均不详或只为*内文化人这个群体范围内所知。因此,要证明杜荇是康生的笔名,我们找不到直接材料可以坐实,只能根据上述信件的信息及其他间接材料进行一番“校勘”。第一条材料,根据冯其庸的回忆,在年九、十月间,康生曾有意邀请他一起合作搞一本《聊斋志异》选注本之类的东西。他对冯说,他前不久在从莫斯科返回北京的飞机上还在看《聊斋志异》,选了几十篇。“你是否拿去再选一部分然后加注,算我们合作出一本书”。康生的莫斯科之行,时间在年7月5日至7月20日。他是随以邓小平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与苏共中央谈判的,7月21日,代表团返回北京。此次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肩负着与苏联“修正主义”中央作斗争的重要使命,而康生居然还会带上《聊斋志异》,并在飞机上作选本,可见康生对版本鉴赏、校勘嗜好之深。可以肯定地说,在他所带的版本中,自然有山东新发现的抄本;换句话说,应该是山东的抄本刺激了他的嗜好。从冯其庸的回忆看,康生是要作《聊斋志异》选本的。从事过这方面研究的学者都知道,要作选本,必须要博采众家版本之长才可选;而要博采众家之长,首先要以一个好的版本为基础而校勘他家版本。从康生的信中看,他通过与铸雪斋本的比较,肯定山东这个本子“颇有价值”,并指出铸雪斋本“缺页失篇,有目无文者不少”的缺陷——的确如此,铸雪斋抄本共12卷,篇,其中有目无文者14篇,可见他是仔仔细细校勘过的。因此他要作选本,自然是以山东抄本来校勘铸雪斋及其他各家版本的。这是康生作选本的第一步工作。而从杜荇的文章看,作者的确是以山东抄本为蓝本,校勘铸雪斋、青柯亭本,以及王金范等诸本,一一列出各本之别的。第二条材料,就是上引齐燕铭致金灿然的信。信中有语云:“上次康老口头曾说过两本都无出版必要,只作一个校勘记,供研究者的参考即可。”看来,用山东新发现的抄本与铸雪斋等本作校勘,还是出自于康生的提议。山东抄本至晚自7月就已经交到康生手上,10月4日他才退给齐燕铭。而《文史哲》是在8月出版的第四期上就发表了这个“校勘记”。从时间上来说,这个“校勘记”只有康生才能写了。第三条材料,就是年山东齐鲁书社出版了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出版说明”。该说明虽然比较简短,但大致还是以山东抄本与各家本作比较,以说明山东抄本发现、刊印的重要性。其套路与杜荇的文章近似。齐鲁书社在撰写这个“说明”时,肯定看到了杜荇的文章——文章就在山东的《文史哲》刊发,哪怕作为学术参考也应该看到,但整个“说明”对杜荇首先推崇该抄本的“前人之功”不着一字,实在有失学术规范。以常理来说,若杜荇文是*内一位高官譬如齐燕铭撰写的,齐鲁书社当用在书前作序言以增色;反之,则或有隐情。由此说来,此举恐不是有失学术规范的问题,而是刻意回避,不“沾包”。年末至年代初,康生的恶行已揭露,在当年的*治范式下,*内外曾经正直过的、也恶过的、或懵懂地恶过的各色人等,对此惟恐避之不及。这也与“说明”的做法相吻合。这是否表明,“说明”的撰写者了解杜荇文章的隐情,而顺乎情理地“避趋之”?当然,上述还仅仅是推测,要坐实杜荇就是康生的笔名,还需要有扎实的材料或知情者的证明。钱伯城有文云,康生对《聊斋志异》版本有深研,曾用笔名写考证文章,在《文学遗产增刊》发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以出版《聊斋志异》新版本。从前引康生的信看,说他“对《聊斋志异》版本有深研”,此言不虚。——若杜荇是康生的笔名,则更能说明问题。但康生在《文学遗产增刊》发表文章的题目是什么?署名又是什么?钱氏则语焉不详。年代至年代,《文学遗产》是《光明日报》的一个副刊,由著名文学家陈翔鹤主持编辑,凡10年。而《文学遗产增刊》则是以书的形式由中华书局出版过——因年头久远,查之甚为不易,笔者在写这篇小文时多方查找,但均未能如愿。所以,无法对钱氏的说法进行查证,只能通过其他材料证之。陈翔鹤的女儿陈开第写有回忆父亲在《文学遗产》经历的文章,所述甚祥,但只说到康生在年要求《文学遗产》“改进工作,加强批判”,关于其在这里写文章一事,则不见一字。以常理推之,若康生果真在《增刊》上写过文章,对《增刊》来说,算是一件大事,也应该有所流传,陈开第当有所陈述;即或陈开第不知道,其他与陈翔鹤有交往的人的回忆文章中也应该提到(与陈翔鹤交往密切的冯至、陈白尘,均有追忆文章),但他们也均未提到。钱氏为当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或恐无缘介入领导层面的事情,盖所记为道途之语也?也未可知。只有期待作者或知情者来解答了。钱氏还认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根据康生的考证,“出版《聊斋志异》新版本”。据笔者所能见到的有关版本,当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在年和年先后出版路大荒的《蒲松龄集》和张友鹤的“三会本”,似乎没有出过其他版本。或许钱氏所指的就是这两个版本。《蒲松龄集》以前就出过,且不仅仅是《聊斋志异》;“三会本”把各种版本进行会编,几乎囊括了当年所能见到的全部佚文,收录作品五百多篇。说这个本子是《聊斋志异》一个经过整理的较为完整的本子,当然对,但谈不上是什么“新版本”。不过,说该本是因康生的指示才这样做,似有迹可寻。三封信中就透露了这样的信息,而丁树奇致齐燕铭信还特意提到,既然康生认为铸雪斋和山东抄本均无影印之必要,对于《聊斋志异》的另一个版本“《异史》本”是否可以影印,希望齐燕铭“便中询明见示”。“询明见示”一语,显然是请齐燕铭向康生请示了。可见,康生一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