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广告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益母草这味中药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大家真的了解益母草吗?
益母草的传说
相传,在大固山脚下,住着一个叫秀娘的女子,心地善良。在她婚后不久,便怀了孕。一天,秀娘在家纺棉花,突然一只受伤的*麂跑过来,抑头对她“咯咯”直叫,十分可怜。秀娘见远处有一猎人正追赶而来,她十分同情这只*麂便将*麂藏于自己的凳下,用自己衣裙遮盖起来。不一会儿,猎人追到门口问道:“大嫂,看到一只受伤的*麂没有?”秀娘不慌不忙,边纺边答:“看到过,已往东边逃去了。”猎人便向东追去。看到猎人走远了,秀娘对*麂说:“快快向西边逃吧!”*麂屈膝下跪,连连叩头,然后向西逃去。不久,秀娘临盆,不幸难产,接生婆束手无策,催生药也无效,一家人更是急得团团转,呜呜直哭。正在这时,门口传来“咯咯”的叫声。秀娘睁眼一看,是自己救过的*麂。只见*麂用嘴叼着一只香草,慢慢走到秀娘床前,仰头对秀娘“咯咯”直叫,双眼含泪,显得十分亲切。秀娘知其来意,便叫丈夫从*麂嘴里接过香草,*麂点点头而去。秀娘服下香草煎的汤药,疼痛渐止,浑身轻松,没多时,婴儿呱呱坠地,全家高兴。秀娘知道草的用处,种了许多在家前家后,专门给产妇生孩子时服用,并起名叫“益母草”。
益母草的功效
益母草,又名茺蔚、坤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膀胱经。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痈肿*等病证。益母草始载《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被称为“血家圣药、经产良药”,是常用中药材。《本草求真》记载其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调经解*,为胎前胎后要药。《本草纲目》谓其“可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本草正义》记载益母草“善调女人胎产诸证,故有益母之号。”
益母草的应用进展
1
《本草纲目》云:“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诚为血家之圣药也。”中医认为益母草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肿的功效,广泛用于妇科的各方面,尤其在产科方面。是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的常用药物之一。益母草在治疗产后出血、原发性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期偏头痛、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子宫良性病变、产后宫缩不良等妇科疾病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益母草能够维持子宫收缩时间,在妇科子宫疾病方面的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益母草味辛则风可散,血可活,行血而祛风,风去痒自除之功效,使邪去正复,肌肤得养,病获痊愈。现代药理学研究,益母草对于免疫疾病的治疗很有前景。益母草多糖和二萜等有效成分可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改善和增强淋巴循环,改善机体的免疫。
3
益母草在心脏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优势。由于益母草中的总生物碱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高脂血症,扩张微小血管,改善微循环,故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对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以及红细胞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调脂的作用,可达到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正确对待益母草的不良反应
益母草不良反应的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尤其以肾脏损伤为主的不良反应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益母草及其制剂适用于活血祛瘀、调经消水肿,但益母草同时造成一定的肾损害,主要在髓质,以间质纤维化、毛细血管扩张或受压,肾小管管腔萎缩为主,多数可逆。《中国药典》年版规定益母草的用药剂量为9-30g,其鲜品服用量为12-40g。控制用量是预防益母草中*的关键。对孕妇和既往已有过肾损伤的患者,益母草应忌用或慎用;确因病情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性差异,益母草剂量9-12g为宜,并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方朝晖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