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加龙骨牡蛎汤对于盗汗一证,血虚者有之, [复制链接]

1#

盗汗者,当今以阳虚虚火上蒸者为多,余常以三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白薇,知母,*柏,麻*根,鹿衔草,霜桑叶。

盗汗一症,临床颇为常见,如《金匮要略》云:“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气血阴阳皆虚,阳虚不能固外,阴虚不能内守,故易发盗汗,临床治疗多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或用《外台秘要》所引《小品方》之二加龙骨牡蛎汤(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去桂枝,加附子、白薇)。二加龙骨牡蛎汤治虚弱浮热汗出,方中附子、白薇,寒热互用,泄热导火,相火下潜则肾水不寒,浮热得泄则汗止。龙骨、牡蛎,收敛浮越,潜阳入阴,陈修园称此方治虚阳鼓动之浮热自汗,具有导火潜阳、养阴泄热之功。

方中白薇,《本草从新》载其“苦咸寒,阳明冲任之药,利阴气,下水气”,可治“汗出过多,血少阳气独上”之血厥。因其性味苦寒,极易伤胃,易引起头晕、恶心、呕吐之症,对于脾胃虚弱者,可加竹茹、生姜佐之,甚者弃之。

鹿衔草,《中国药典》载其“祛风湿,强筋骨,止血”,可用于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久咳劳嗽等症,然其止汗之功鲜为人知。《素问·病能论》中即有应用其治疗酒风汗出之症:“帝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其止汗之效主要是添精补髓而止汗。桑叶主升发,而霜桑叶主潜降。

实际应用

男,43岁。现病史:盗汗年余,曾找两位中医诊治,观其处方皆从阴虚入手,其效乏乏,问其所苦,云虽夜间汗出,但醒后自感冷汗涔涔。口中和,舌苔白。

辨证:阳虚盗汗。

治法:温摄潜镇

方药:三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白薇,知母,*柏,麻*根,竹茹。7剂。药进7剂,诸症好转,继续服用个月痊愈。

临证心悟

盗汗者,当今以阳虚虚火上蒸者为多,余常以三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历代医家多认为盗汗为病,寐来其身如浴,醒来方知,证属阴虚,当滋阴降火,宜当归六*汤辈。然验之临床,效多平平。

通过大量实践:盗汗的病机为阳虚为本,虚火为标,故以二加龙骨牡蛎汤加知母、*柏、麻*根来治疗,在此基础上加鹿衔草、霜桑叶两味专病专药,诸药配伍可取得显著疗效,命之为三加龙骨汤。

汗为心之液,肾主五液,肾阳虚衰,玄府不闭,既可以引起自汗,也可引发盗汗。阳虚盗汗的典型特点多伴有畏寒肢冷,脉虚无力,汗后身冷肢凉。故治汗之法既可以从表治,也可以从里治。从里治主要是从肾治,从心治,补肾就能补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既是补肾剂又是补心剂。

对于盗汗一证,血虚者有之,气血两亏者更有之,皆可用三加龙骨牡蛎汤加味。特殊类型的盗汗可通过辨脉法来辨治。

若左关弦数,苔见*腻者,当属肝胆湿热,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泻之。常合六一散治之,世人皆知利小便可以实大便,而利小便同样可以止汗。故知理者,可理清水之出路,切不可刻舟求剑。

若汗后怕风者,可加防风、秦艽以袪风。其机理为肝体阴而用阳,风木为体,相火为用,其火易炎,最易寐中盗汗也。

若左关沉弱,又可以乌梅丸加龙骨、牡蛎来止汗也。舌苔白腻者,治法以芳香化湿为主,主方为藿朴夏苓汤。

猜你喜欢看

头部爱出汗,但容易拉肚子?湿寒和湿热同时存在,3招解决支招:如何区分体内湿气是寒湿还是热湿?这回给大家说个明白气失调——气虚、气陷、气滞、气逆,气闭、气脱,带解决办法我是如何免费领取到iphoneX手机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