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xxzywj.com/m/现有茶园中的专业茶园,由于投入大量的劳力、肥料等辅助能量,产量一般较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有的茶园因无树木遮阴和防护,夏季烈日曝晒,冬天寒风侵袭,自然灾害频繁;有的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有的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使土壤、水体、空气受污染,环境质量降低,导致茶树生长不良,茶叶质量下降。
为了提供适销对路的茶叶商品,必须建设好茶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茶、有机茶,在新建茶园时就要建成生态茶园。
园地选择与规划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要选择生态环境好、土壤未受污染,自然条件适合种茶的园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耕层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壤酸度在4.0~6.5。如建无公害茶园,其土壤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茶园周围有一定水源,可作灌溉之用。如建无公害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水质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为:农药残留不得检出;氰化物≤0.5毫克/升;砷≤0.1毫克/升;汞≤0.毫克/升;镉≤0.01毫克/升;铬≤0.1毫克/升;铅≤0.1毫克/升;粪大肠菌群≤个/升;pH5.5~8.5.
茶园生产基地周边的自然植被丰富,远离工厂和城镇。如建无公害茶园,则应与常规农业区之间,有50~米宽度隔离带,以山、湖泊、自然植被等为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为隔离带。
规划的内容包括:根据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设置场部(茶厂)、茶园区(块)、道路、排灌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
划分茶园区块,要便于生产管理和园内各项主要设施的布置。一个区(工区)为一个综合经营单位,以自然分界线作为划分依据。块的划分,随地势而定,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便于车辆行驶,适于水利设施,亦宜于生产责任承包。
道路网要与沟渠设置、茶行安排统一规划。规模大的茶场,设干道、支道、步道(园道)以及机械操作调头用的地头道。排灌系统应包括保水、供水和排水用的渠道、主沟、支沟、隔离沟和贮水池等。
为改善小气候、减轻灾害,在适当地段规划设置防护林带,道路、渠沟旁边种植树木,园内可选种遮阴树。
园地开垦
开垦要重视水土保持,(了解坡地降雨时水流的方向,以便于开垦前先在山顶和茶园四周开好隔离沟。山坡地原有树木,按规划尽量予以保留,作为防护林或行道树。开垦时,对于15°以下的缓坡地,先清除地面杂草、乱石等,然后进行两次垦复。初垦深度要求50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对茅草、蕨类、金刚刺等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必须彻底清除。复垦深度30厘米左右,平整地面。条件许可的,初垦、复垦实行机械化作业,以降低开垦成本。开垦后如不立即种茶,应种绿肥,促进土壤熟化,提高肥力。
坡度在15°~25°的丘陵山地,进行等高开垦,修建等高水平梯级茶园,以利保持水土。修筑梯级的方法,按等高线,由下而上逐层修筑,以充分利用表土。梯壁材料以草皮、石块等均可。梯面稍向内侧倾斜或保持水平,内开排水沟。梯面宽度控制在1.5~1.6米或2.5~3米,每级种茶1~2行。梯梯接路,沟沟相通。
注意在茶园附近选地修建积肥坑(池),以便平时将杂草、畜粪、秸秆、绿肥等堆积腐熟成为有机肥供茶园施用。
品种选用与搭配
在一定地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能够适制某种茶类而获得良好品质,有较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并在同一栽培管理水平下而获得高产的茶树,可称为良种。在我国现有国家级茶树品种中无性系个,有性繁殖的17个,还有一批省级品种,各品种均有各自的优点和风格。在新建茶园时,可根据各品种的适制性、适应性加以选用,并以发芽早迟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目前适制绿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黄山种、安徽7号、上梅州种、白毫早、碧云、紫阳种等;适制红茶的品种有云南大叶种、政和大白茶、英红1号、福云6号、祁门种、蜀永1号、湄潭苔茶等;适制乌龙茶的品种有铁观音、黄棪、毛蟹、福建水仙、本山、凤凰水仙等。此外,还有一些适制黄茶、白茶、黑茶的品种可供选用。
发展无性系茶树良种,可提高采茶效率,有利茶园机械化管理,加速名优茶生产发展,提高茶叶品质与经济效益。
选用茶树品种应注意:一是选种的品种能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并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二是面积较大的茶场,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如芽叶性状、发芽早迟等)的搭配,保持多样性;三是种子和苗木的质量,应符合《茶树种苗》中对无性系大叶品种、中小叶品种1足龄茶苗质量合格指标的规定,即:苗高:大叶种≥25厘米、中小叶种≥20厘米;茎粗:大叶种≥2.5毫米、中小叶种≥2毫米;侧根数:大叶种≥2条、中小叶种≥2条。
种植密度
在茶树种植前根据选用的品种、管理水平而确定种植规格与密度。一般有单条栽、双条栽、多条栽等。单条栽为常规种植方式;双条栽为中小叶种的推广方式;多条栽的成园快、产量高,但管理水平要求高。中国茶区种植密度不尽相同,在华南茶区,大叶种单条栽行株距为~厘米×45~50厘米,每公顷1.5万株以下;江南、江北和西南部分茶区,中小叶种的行株距,单条栽的为厘米×33厘米,每丛茶苗3株,每公顷约6万株;双条栽的为厘米×33厘米×33厘米,每公顷约12万株;有的部分茶区采用多行(3~4行)苗圃式种植,每公顷约18万~30万株。
种植与初期管理
在种植前全面平整土地,按规定的行株距开挖种植沟、施足底肥,随后播下经浸种催芽的茶籽,每穴3~5粒,覆土3~4厘米。秋播春播均可,春播不迟于3月底。利用茶籽建茶园,混杂程度高,目前生产上已很少应用。一般是以扦插育苗或茶籽育苗的方法。用茶苗移栽的种植密度规格与茶籽直播相同。如茶苗过大,可将苗木过长主根稍加剪除,保留细根,以利成活。移植时期一般以晚秋或初春为好。苗木移栽后应立即浇一次水。
一二年生的茶苗,既怕干,又怕晒,在管理上要抓住除草保苗、浅耕保水、适时追肥、遮阴、间苗、补苗等措施,以达到全苗壮苗,为以后茶叶高产优质奠定基础。幼年茶园行间宽广,应提倡多种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