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型”引领湖北示范全国
一、“十一五”期间岳麓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两型”新城崭露头角
核心提示
“桃子湖清澈了,天马山变绿了……没想到这几年河西的变化这么大!”毕业5年多后重返湖南大学,看到母校周围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来长沙出差的叶斌兴奋之余按捺不住心中的感慨。
河西的变化又何止大学城?近几年来,随着滨江新城、梅溪湖国际功能区、洋湖垸、西湖文化园、溁湾镇商务区等片区项目开发建设的推进,一片片承载新区未来的希望在此升腾。岳麓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地方财*收入年均增长22.8%,辖区面积由145平方公里扩展至552平方公里,建成区扩大20平方公里,新增城区居民40万人……一串串鼓舞人心的数据,是该区经济社会在又好又快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见证,一个凸显“两型”特征的岳麓新城崭露头角。
A 站头排、打头阵、当主力、唱主角
“西文东市”,这似乎是长沙城区格局多年来呈现的特质,由于受湘江阻隔影响,岳麓区发展步伐一直相对较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006年以来,岳麓区率先提出“以点带面、片区开发、打造河西新城”的战略构想。
2008年,随着长株潭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的岳麓区,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机遇不期而至。“建设大河西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市委、市*府的决策,也是岳麓区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应先行先试,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后发赶超!”面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启动带来的机遇,岳麓区委书记赵建强豪情满怀,高瞻远瞩,并响亮地提出:岳麓区要在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站头排、打头阵、当主力、唱主角,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抢抓历史机遇,把岳麓区打造成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和谐文明的平安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
岳麓区委、区*府认为,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就是要把聚集在长沙河东中心区的城市功能向河西地区拓展,使城市形成多个中心;就是要重新布局河西地区的产业结构,使其不仅能够产生工业产值,还能承载城市人口扩张之后的生活配套服务,更要符合“两型”社会的要求。学在河西、休闲在河西、购物在河西……最终实现“文市合一”。
B 腾地7.9万亩、动迁9万人、扩城20平方公里
要建设,首先就得腾地拆迁。为抓好拆迁安置和项目建设工作,岳麓区针对58个项目建设成立了58个指挥部,明确“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部门,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为加快推进项目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充实一线力量,该区从区直机关和各街乡镇调兵遣将,抽调1500余名干部参与一线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实行“五加二”、“白加黑”的作息时间表,发扬“进千家万户,讲千言万语,历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 并在全区58个指挥部设立了“民情来访室”,共计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进京到省上访事件。经过锤炼的干部团队凝聚力空前增强,夯实了基层基础。
如今,各片区建设齐头并进:滨江新城建设全面铺开,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初见成效,梅溪湖国际功能服务区在完成拆迁腾地后全面展开建设,洋湖垸片区建设初显成效,溁湾镇(望月湖)旧城提质改造拉开序幕;河西形成了东西向的杜鹃路、岳麓大道、桐梓坡路、咸嘉湖路、枫林路、含光路以及南北向的潇湘大道、银杉路、金星路,与二环线一起构筑纵横交错、顺畅发达的路,“四纵六横”的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营盘路过江隧道、地铁2号线等过江通道启动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河西发展的战略地位,由生态新城造就的一个极具集聚效应的大磁场悄然形成。
“十一五”期间,岳麓区完成重大项目投资793亿元,开工建设重点项目400个,拆迁腾地7.9万亩,动迁2.9万户共9万人,城区面积由145平方公里扩展至552平方公里,建成区由45平方公里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40万增至近80万,城市发展容量迅速提高,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C 育产业、转方式、调结构、谱新篇
2010年7月,浙江杭州,“两型高地、财富岳麓”2010长沙岳麓(杭州)投资推荐会举行,不少投资大鳄闻讯而来。在西子湖畔,凭借“两型”社会建设先导区的良好区位优势,岳麓区赢得了当地投资商的青睐,其中不乏杭州的绿城集团、滨江房产、杭州大厦、第六空间、大华股份等知名投资商。现场签约五大项目,其中“含浦声谷”3G游戏与呼叫中心基地项目签约正式落户岳麓科技产业园,总投资达2亿元。在岳麓区满载而归的同时,更是尝到了产业调整带来的甜头。
育产业、 转方式、调结构、谱新篇,岳麓区首先是从大力发展科技园区开始的。为此,岳麓区将岳麓科技产业园建设用地总规划扩大至60平方公里,已引进40多个项目,园区工业年产值约20亿元,逐步显现出园区的集聚效应。同时,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知名上市公司纷纷入驻,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如今,该区初步形成沿江岸线、交通干线和五大片区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呈现河西与河东协同并进、城区与农村良性互动的崭新面貌。
“岳麓区的形象应该具有立体感。”在岳麓区委副书记、区长陈中的心里,岳麓区的第一维是历史,属于过去,第二维是现代工业文明,承载发展,而第三维是生态文明,意寓未来。陈中说,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全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迅速优化,一条具有岳麓特色的“生态兴、产业兴、文明兴”的成功之路正在铺展。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生态优势,岳麓区委、区*府坚持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标准,取缔关闭非煤矿山26家,关停了坪塘老工业基地的20家建材化工污染企业,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降幅达4.95%,列全市各县(区、市)之首。
D 培训失地农民、扶持就业创业、力促社会和谐
“我家有房租等收入,生活还是不用操心。找工作,主要还是为了充实生活,希望能真正融入都市生活!”日前,在天顶乡举行的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上,在现场找工作的失地农民陈斌如是说。陈斌的一席话也道出了当地失地农民找工作的初衷。近年来,随着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推进,岳麓区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空前增加。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有少数人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这一现象成了令人担忧的社会新问题。
岳麓区委、区*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近年来,该区开设了“失地农民创业大讲堂”,请来创业导师为失地农民传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共举办了50余期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班,近万农民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组织农民专场招聘会20场次,向企业推荐就业5000余人,通过*府购买物业岗位、安排交通劝导员、协管员等方式安排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5年累计新增9.6万名城镇就业人员。2010年,全区还安排了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失地农民初始创业。
为加快全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过去5年,该区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159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18万平方米、农民安置房418万平方米;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近年新建中小学校13所,扩建17所,维修改造46所,撤并14所,完成校舍安全加固改造7.6万平方米。全区医保、社保做到了全覆盖,城乡低保工作实现了应保尽保,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page]
二、“十二五”期间岳麓区将瞄准“建新城、冠三湘、创示范”目标 实现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3000亩梅溪湖开始蓄水、洋湖湿地公园一期本月开园、西湖文化园初具雏形、滨江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初夏的河西,涌动的建设热潮有如激情似火的夏日,让大河西先导区的“两型”示范在此变得触手可及,一个意气风发的“十二五”就此开局。
建新城、冠三湘、创示范!“十二五”期间,岳麓区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教、生态、人才、文化和空间优势,突出产业培育、城市扩容、生态提质、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提高城区国际化水平,加强城区法治化管理,着力建设产业结构合理的经济强区、城市功能完善的都市新区、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名区、社会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率先把岳麓区基本建成引领全省、示范全国的“两型”社会新城。
建新城 城区面积翻倍扩至130平方公里
经历“十一五”前期建设后,作为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的岳麓区,未来5年面貌如何?根据该区“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岳麓区实施“基础先导、滨江开发、南拓西进、片区联动”的城市建设方略,以“两型”为导向,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推进具有现代气息、湖湘气质、国际气派的都市片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的生态新城,基本建成都市片区,建成区由现在的65平方公里扩展到130平方公里,实现翻倍。
未来5年,岳麓区将塑造“两型”新区标志区域,按照“路先行、基础配套、功能提升”的总体思路,基本完成滨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大学城、麓山景区五大片区开发,奠定大河西金融商贸中心、国际会展研发中心、总部经济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旅游中心等“五大中心”格局;延展新城骨架,构建立体交通格局,以“四纵四横”为框架,形成潇湘大道、坪塘大道、京珠复线、*桥大道南北延伸,长韶娄高速、莲坪大道、含浦大道、龙王港路东西延伸的大河西路格局。协助推进湘江南湖路过江隧道、湘府路大桥、福元路大桥和长株潭城际铁路及地铁2、3、4号线等过江通道建设,建成大河西交通枢纽,实现两岸便捷互通,全面形成大河西与“3+5”城市群快捷对接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完成溁湾镇中心商业区、西湖文化园等战略项目建设,完成二环线内棚户区、工矿区改造,推进特色景观街建设,改造和新建一批社区公园,进一步提升城区品位。
强产业 重点打造“一园八街十区”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岳麓区的区域产业将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为引擎、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文化旅游业为亮点、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一园八街十区”。“一园”即构筑产业园区,整合大学科技园和创业服务中心资源,深化与驻区高校院所的合作,建设若干高校科技园、院士创业园和科技成果孵化组团,将岳麓科技产业园建成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梅溪湖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八街”则以渔人码头滨江步行商业街、雷锋大道美食娱乐街、金星中路国际商街、麓山南路文化艺术创意街、枫林路都市风尚街、银盆南路商务休闲街、新民路旅游风情街、桐梓坡路时尚休闲街等八条商街为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都市产业走廊;“十区”以滨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溁湾镇中心商业区、洋湖总部经济区、梅溪湖国际功能区、市府行*商务区、岳麓山5A景区、望城坡现代商贸区、含浦现代物流区、后湖文化创意集聚区、莲花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十大区域为重点,发展板块经济。
与此同时,以推动产业高端化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建成世贸滨江、奥克斯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步步高广场等大卖场和豪生、米高梅等国际品牌酒店,培育高端消费热点,全面提升新城辐射功能。扶植一批税收过亿元的商务楼宇、年销售过2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项目和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创示范 国内率先构建“两型”新模式
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年内,岳麓区将探索出“两型”社会建设新路径,在全国率先构建具有示范效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5年内,该区实现坪塘镇域内污染企业全部退出,着力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关闭区域内非煤矿山,完成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城市生态工程建设,重点打造尖山—谷山、岳麓山—莲花山、靳江河—大王山、龙王港—观音港等四条生态廊道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桃花岭自然保护区、洋湖湿地公园、梅溪湖公园、西湖文化园、泉水冲森林公园、谷山森林公园、莲花山森林公园等八大生态景观园。
开展“311”五年行动,即治理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噪音排放,实施生态修复保护机制,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完成靳江河、龙王港等湘江支流综合整治,实现湘江西岸及支流排污口的全面截污。建立城乡四级一体的污水处理设施体系,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禁止建成区内使用燃煤等高污染燃料。
深入开展两型机关、两型村镇、两型社区、两型学校、两型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将莲花镇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的“两型”社会示范镇,同步建设一批生态示范村。
谋福祉 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5年内,岳麓区将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居民群众。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助学制度、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等五大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兴办“优抚”、“助残”、“救孤”、“济困”、“扶老”等五大社会福利,并继续推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2015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实施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和信息化进程。
实施学前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内涵提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素质教育战略引领等七大工程;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初步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全面完成区级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支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扩建,引进建设两所以上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等需求。 [Next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