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衔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晚潮我的游魂从花港上空飘过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zherpaint.com/bzlf/kkjs/m/1271.html

□叶抒

吃罢早饭,老妻说出去遛遛。

去哪里?

花港公园!

跨上路公交,经杨公堤,自北往南至浴鹄湾下车,入花港公园南门,即是。

虽值初冬,杨公堤两侧风景依然迷人。

我心被迷,昏昏然,飘飘然。

老妻欲下车,回首见我安然坐着未动,“脑西(髓)敲出,还不下车!”作河东狮吼貌。

“脑西敲出”,是一句杭州话,有如我们临海的“魂落了”,翻成普通话,就是“丢了魂”,或曰“灵魂出窍”。

三闾大夫见我“丢了魂”,立即作法,口念咒语:“魂兮归来……”

我魂嘻嘻一笑,道:“三闾大夫,待吾出窍浪游一个时辰,保准回归。”

魂出窍,成“游魂”。

我成“行尸”,随着老妻的屁股进入花港公园。

魏庐入口。

花港公园位于西湖西南角,三面临水,一面倚山,占地余亩。因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小溪经此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下建造别墅,称“卢园”,园内栽花养鱼,池水清冽,景物奇秀。

首先拦住游魂的是魏庐。

魏庐入口是一段青石阶,十来级,进门,典型的江南庭院园林。

该园占地面积平方米,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砖木结构,古色古香。原房主经易门系民族资本家,解放后此房收归政府所有,八十年代后破败,被鉴定为危房,年重修。园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回廊迂回曲折,倚窗临池,红鱼戏水,流水淙淙,园内杂间松、竹、梅,点睛也。

游魂不明白,经宅为何叫“魏庐”?盼方家明示。

魏庐内景。

出魏庐,东行,有雕塑:男孩,六七岁,赤身裸体,全身后仰,手中的鱼竿拉成弓,一条金色鲤鱼浮出水面,好大。

记得几年前,男孩的“小麻雀”还嘟嘟嘟地往外喷水,不知始于何时,“小麻雀”不再喷水了。也许相关部门认为如此不雅,掐断水脉。

游魂嗤嗤一笑,对行尸们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如此,真的“雅”了?或反倒少了几分情趣吧。令人担忧的是,若长期不尿尿,会得尿结石,导致尿毒症,岂不害了小男孩?!

垂钓小男孩。

有所忧,有所思,思之无所得,一飞冲天,追着闲云,追着时光,直至楚地,恰渔父作别三闾大夫,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呵呵,所谓隐者,居然是和泥大师。

飘至渭水河边,见一钓者,乃80老翁,身披青蓑,头戴笠帽,旁人呼其为姜太公。太公垂钓极为独特,钓钩是直的,钩上也无鱼饵,嘴里不停喃喃:“愿者上钩!”

太公,你钓的是自信!

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往谒。暮春,桃花,流水,鳜鱼,好美呀!游魂与烟波钓徒张志和联唱一曲,曲名《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玄真子,你钓的是人生乐事!

依依作别玄真子,至永州,见柳宗元寒江独钓,游魂窃诗一首,诗名《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河东,你钓的是孤寒!

烟花三月下扬州,听郑燮背着包裹唱《道情》:“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往来无牵绊。”

板桥先生,你钓的是闲逸!

板桥莞尔一笑,曰:“看后面那个垂钓者。”

回首一望,乃窃国大盗袁世凯也,不禁愕然:军机大臣,您为何隐于荒村野店,演“寒江独钓”戏?

你钓什么?莫非钓的是伺机?

袁大人翻个白眼,不予理睬。

好一个老袁,你傲啥,能不能坐上龙椅还难说呢!

老袁惶恐。

若如此如此,梦想或会实现。游魂故作玄虚,作个手势。

“八十三?”老袁终于开口,且显三分急切,“愿闻其详。”

游魂嗤嗤一笑,天机不可泄也!

兜了一大圈,飘然回到男孩身边,摸其头,曰:

钓客之意不在鱼,在其所逐也,逐名,逐利,逐闲逸,逐天下,无所不有。唯你最单纯,钓鱼就是钓鱼,钓不到,不怕父母训斥,钓到了,凑一碗菜,喊声“爷爷,晚上喝酒!”

男孩紧拉钓竿,这条鲤鱼可不能跑掉!

牡丹亭。

告别小鱼夫,漫无目的地闲逛:没有目标,不受时间约束,时而向东,时而向南,时而前进,时而回首,不觉步入牡丹园。时已初冬,国色天香全部收起,连一片绿叶也舍不得呈现。

园中最高点,耸一亭,牡丹亭也。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式样。匾“牡丹亭”三字,鎏金,茅盾所题。亭柱联,著名书法家诸乐山书。取白居易《牡丹芳》名句:“晓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芍药形似牡丹。

想起“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的情景……

行尸欲追游魂去。

“来一张!”老妻横插一杠。游魂飘然而去。

行尸不是史湘云,也未醉酒,此处卧不得呀,只能正襟危坐。

挥一挥手,作别牡丹园,步入百米长廊,长廊顶部及两侧的紫藤,还有几分绿意。廊下游客不少:有跳舞的,有闲聊的。一小孩撕一把面包屑,抛入湖中,害得水中锦鲤翻腾,激起千层浪。不知小孩力微,还是另有他图,手中的面包屑,一半抛进湖内,一半落在岸上,招来麻雀,叽叽喳喳,先是三五,继之七八,最后成群围着小孩转。看,我脚下也有几只,一点不怕人。

走走转转,已近苏堤,左前方是一片平平展展的草坪,坪真大,草还绿,要是倒回少年,魂未出窍,行尸会在草坪上翻一百零八个筋斗。

草坪中心兀立太湖石假山,山上绿树成荫,树荫下藏一亭——藏山阁也。

清钱澄之有《藏山阁集》,曰:“藏山,谓藏之于山。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指《史记》),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债),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因而藏于山中,以待后人发现。”

藏山阁是红栎山庄仅存的一座庭园小品。

红栎山庄,占地十余亩,高云麟的别墅,亦名豁庐,俗称高庄,光绪三十三年()建造。

高云麟(—年)字白叔,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祖父高锡恩是杭城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人称“高半城”。

钱塘吴庆坻《蕉廊脞录》:“光绪间,高白叔舍人筑红栎山庄,有且住轩、小仇池室、藏山阁、鸥渡、田田榭、听雪、荦确亭诸额,室宇精洁,朴素无华,骚人墨客每乐宴游于此。”

高云麟的曾孙女高诵芬(—),著有《山居杂忆》,以人物小传的体裁,记录了她身边二三十个人物,有家人,有亲戚,也有佣人。娓娓道来,内容琐碎,却写尽杭城旧日的情状风物,读来颇有情趣。

红栎山庄毁于抗战期间。遗憾!

藏山阁亦名鸥渡亭。

马一浮纪念馆。CFP供图。

藏山阁右侧为蒋庄。

蒋庄,为无锡廉惠卿所建,原名小万柳堂,旧称廉庄,后易名兰陔别墅。主楼建于年,宣统年间转售蒋苏庵。蒋得楼,年扩建东楼,以供其母养病小憩之用,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四周回栏挂落走马廊,与西楼相接。东楼正面重檐,南北观音斗式山墙。

蒋苏庵为马一浮弟子。年4月,弟子请先生来蒋庄安度晚年。马一浮在此著书立说,一住就是16年。

主楼于年修缮,现辟为马一浮纪念馆,对外开放。

离东门十来米处,是原先的“花港观鱼”景点。一池,一亭,一碑,三亩地。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巡游西湖,御书“花港观鱼”景名,立于亭内。

传说,御碑背面有乾隆御笔题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祖孙同碑题词,十分罕见。

遗憾的是,这块“罕见”的石碑,文革期间被毁,眼前这块“御碑”,是年按“原尺寸、原刻本、原字迹”摹刻重立。

新碑背面不见乾隆御笔题诗。不知何故?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鱼”字底下本该是四点,怎么少了一点,康熙写错字了?有人解释:三点为水,四点为火,若用火烤,岂不成了烤鱼?少写一点,那是康熙心念众生。

出东门,上苏堤。游花港半圈,恰一个时辰。

游魂诚信,重归我体。

回家。

作者简介:叶抒,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