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残疾学生在这里被当成“宝”(图)_盘锦新闻
">
葛华钦右带着残障孩子在基地工作。金陵晚报 林巧芬 摄
通讯员 赵敬翔 杨长喜
金陵晚报 林巧芬
残疾人属于特殊群体,但是与正常人一样,残疾人也要生活,也有就业和创业的梦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因为身体的缺陷而遭遇重重困难。不过,在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溧水特校),残疾人却被校长葛华钦以及老师们当成“宝”,这里也成了残疾孩子心中的“娘家”。
他们在这里被当成宝
葛华钦是溧水特校的校长,可以说,溧水特校是葛华钦一手创办起来的。1986年,葛华钦放弃在公办学校当副校长的机会,为残疾孩子开办了特殊教育学校。
幸儿是一个外地的孩子,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养父在捡垃圾时发现了奄奄一息的他就带回家抚养。幸儿长大后,养父把他送到葛华钦的学校来读书,可在入学的第一天,养父不幸去世。幸儿很难过,每天对着天空发呆和唱歌,葛华钦就陪着一起发呆,渐渐地,幸儿就把葛华钦当成了亲人……葛华钦说,虽然来学校上学的孩子身体都有缺陷,大部分又没有父母,但是他们都是葛华钦捧在“手心里的宝。”
如今,28年过去了,葛华钦带领着同事们培养了457名残障孩子,目前学校还有一百多名残障学生,他们都亲切地喊葛华钦为“爷爷”。
一封信带来的思考
但是,这些残障孩子走上社会能否正常工作?一封来自聋哑毕业生陈明生的信让葛华钦震惊了。在信中,陈明生说:“我不想干坏事,但是我得养活自己,我的小孩要上幼儿园……”葛华钦说,收到这封信后,他才知道,他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还是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经过多个难眠的夜晚,葛华钦决定开创“教育—培训—就业”的一体化办学模式:创办实验基地,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服务。于是,2001年,他向当地*府申请了300亩荒山作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并把特殊教育的学制由9年延长到12年,增加了三年的基地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无偿为毕业生提供岗位。
13年过去了,如今基地扩张到了800多亩,现在在基地上就业的残疾人,最多的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28年来,从学校毕业的400多名残疾学生中,90%成功就业或创业。日前,中残联颁发[2014]13号文,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基地)被正式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
更多精彩
英雄合击外挂 vdisk/5as4d5sa4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