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草摇叶响知鹿过”——锤炼“见微知著”的预判力
恒生资管集团副总裁何伏
见微知著,作为中华民族面对风险的重要精神财富和应对能力,屡见于前贤典籍:
《鬼谷子·反应》中提到“己欲平静以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辨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韩非子·说林上》认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东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说,“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先贤们如此反复强调见微知著,是基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见微知著是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价值选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面对各种挑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生存智慧。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和坎坷,在长期的奋斗实践中,总结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经验。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周易》,其作者就有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不仅要自强不息,而且要如临危境,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才能避免危机。
《周易》的卦爻辞处处都提醒人们在身处顺境时要见微知著、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在身处逆境时要谨慎戒惧、守正自强,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困境,化险为夷。
孔子云“忧道不忧贫”,清晰地指出,真正的忧患是如何坚守心中的道德准则,是如何